当前位置:首页 > 天气预报 > 正文

酶活性温度(酶活性温度最适点)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是什么?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酶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强。其中酶的活性最高时的温度,即为该种酶的最适温度。高温使酶变性失活,活性不能恢复,低温仅降低活性,不失活,活性可恢复。酶活性随着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加快,分子碰撞机会增加,酶促反应速率提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在一定温度内虽然没有发生变化,但是温度影响酶促反应中各中间产物的活化状态,进而影响反应速率,影响酶的活性。预期实验现象:1号试管加碘后出现蓝色;2号试管加碘后不出现蓝色;3号试管加碘后出现蓝色实验结论:酶活性的发挥需要最适宜的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影响酶的活性。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是什么?

酶活性温度(酶活性温度最适点)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酶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强。其中酶的活性最高时的温度,即为该种酶的最适温度。若超过最适温度,酶的活性逐渐下降,甚至停止。高温使酶变性失活,活性不能恢复,低温仅降低活性,不失活,活性可恢复。

酶活性随着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加快,分子碰撞机会增加,酶促反应速率提高。

1、 酶分子中许多必须极性基团在不同pH下解离状态不同,只有在某一解离状态时才最容易与底物结合或具有最大的催化活性,改变含可解离基团的底物和辅酶的荷电状态:影响酶对其的亲和力,影响酶活性中心的空间构象。

2、温度与酶活性:每种酶只能在一定限度的温度范围内起作用,酶表现最大活性时的温度叫做酶的最适温度,低于最适温度时,随着温度的降低,活性也不下降,到一定范围内酶的催化效率为零,此时酶的活性受到抑制。

3、温度恢复到最适时,酶的活性逐步增加直至最大。高于最适温度时,随着温度的上升,酶的活性迅速下降,到一定限度时会因为变性而失活。此时即使再恢复到最适温度,酶的活性也不能恢复。

酶的最适温度是多少?

一般来说,动物体内的酶最适温度在35到40℃之间,植物体内的酶最适温度在40-50℃之间;细菌和真菌体内的酶最适温度差别较大,有的酶最适温度可高达70℃。

反应中催化剂本身只是起到促进反应速度的作用,反应本身是需要能量的。这部分能量用来破开原来的键,才能形成新的键(不管是放热还是吸热反应都需要外界能量,只是放热反应新成键放出的能量大于开始消耗的能量),所需要最低的能量是一个阈值,只有高于这个阈值的才能参与反应。通常启动反应的能量来自环境分子,温度越高,环境分子携带的能量越大,能量高于阈值的分子才越多,所以反应更快。酶的作用就是降低这个阈值,可以理解为降低阈值后,环境中能量高于阈值的分子比例就更高,所以反应加速。这样就能理解为什么温度升高,酶的催化能力增强。至于最适温度时,酶已经处于部分失活了,只是酶活力和热力学加速综合效率达到最高,并不是在最适温度酶是稳定的。

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当温度升高时,与一般化学反应一样,反应速率加快。另一方面由于酶是蛋白质,随着温度的升高,酶蛋白逐渐变性而失活,引起酶反应速率下降。酶所表现的最适温度是这两种影响的综合结果。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在一定温度内虽然没有发生变化,但是温度影响酶促反应中各中间产物的活化状态,进而影响反应速率,影响酶的活性。

温度对酶的活性的影响

调整二者的本身温度到所需温度保证两者接触时的温度是实验的指定温度,即保证两者接触时的温度是实验的指定温度,如果二者接触时温度不同 则无法保证试验温度。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步骤:

1、 取6支洁净的试管,编上1、1′、2、2′、3、3′号,向1、2、3号试管分别注入 1mL新鲜的唾液淀粉酶,向1′、2′、3′号试管加入1mL可溶性淀粉溶液;

2、将1和1′号试管放置在100度左右的热水、2和2′号试管放置于37度左右的的温水、3和3′号试管放置于冰块中,维持各自温度5分钟;

3、分别将同温度下的淀粉溶液注入淀粉酶溶液中(既是1′号试管注入到1号试管中)摇匀后,维持各自的温度5分钟;

4、在3支试管中各滴入1滴碘液,摇匀;

5、观察并记录颜色变化。

预期实验现象:1号试管加碘后出现蓝色(原因:高温破坏酶的活性,淀粉酶无法分解淀粉);2号试管加碘后不出现蓝色(原因:37℃为唾液淀粉酶最适合温度,此时酶的活性最高,淀粉被水解);3号试管加碘后出现蓝色(原因:低温抑制酶的活性,淀粉水解受阻)

实验结论:酶活性的发挥需要最适宜的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影响酶的活性。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