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锻件水淬最高水温多少?淬火①水淬:水和水基的淬火介质,在淬火开始时,温度应当不超过37.7℃,在淬火结束时温度不超过48.9℃。但温度不宜过高,否则渗碳设备使用寿命显著下降或损坏,而且温度过高时间过长会造成渗层组织粗大,碳化物级别超差等缺陷。在700℃以下锻造,氧化皮形成少,而且表面无脱碳现象。大部分奥氏体不锈钢在927℃以上较宽的温度范围内都可进行锻造加工。因为奥氏体不锈钢在高温区间没有相转变,锻造温度要马氏体不锈钢高,但高铬或低碳不锈钢没有上述性质,因为高铬或
淬火
①水淬:水和水基的淬火介质,在淬火开始时,温度应当不超过37.7℃(100℉),在淬火结束时温度不超过48.9℃(120℉)。
②油淬:任何油的淬火介质温度在淬火开始时,温度应当不大于37.7℃(100℉)。
4、锻钢件应不允许多于三次的重复热处理(回火除外)。
5、金相组织
①锻钢件应不允许存在白点,当在一个锻件上发现白点时,则应对与该锻件同一冶炼炉次同一热处理炉次的所有锻件逐件进行白点检查。
17crnimo6材料锻造温度介绍:
17CrNiMo6对应国内17Cr2Ni2Mo牌号。
17CrNiMo6 是德国 DIN 17210-(86)标准的钢号,欧标为18CrNiMo7-6,对应GB的 17Cr2Ni2Mo 17Cr2Ni2Mo是GB材料。具体的标准号为:JB∕T 6395-2010大型齿轮、齿圈锻件 17CrNiMo6和20CrMnTi区别: 17CrNiMo6的韧性好得多 碳含量不同,合金元素不同,机械性能不同。热工艺性也不同。 前面的性能要优越一些,后一种变速箱齿轮、差速器齿轮普遍使用。
17CrNiMo6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
碳(C):0.15-0.20 硅(Si):≤0.40, 锰(Mn):0.40-0.60, 硫(S):≤0.035, 磷(P):≤0.035, ,铬(Cr):1.50-1.80, 镍(Ni):1.40-1.70, 钼(Mo):0.25-0.35,
17CrNiMo6钢齿轮渗碳缓冷裂纹分析及防止措施
摘要:针对17CrNiMo6钢齿轮缓冷出现裂纹问题,分析了产生裂纹的原因,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1997年,某厂在为马钢棒材轧机配套生产初、中轧机减速机过程中,材质为17CrNiMo6钢的齿轮在渗碳处理缓冷后产生裂纹,为了找出裂纹发生的原因,我们在中科院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了分析探讨。 2 产生缓冷裂纹的原因 产生裂纹的原因主要是渗层在冷却过程中产生不均匀相变造成的。渗层中存在大块渗碳体和连续的网状碳化物,渗层的金相组织为三层,最外层为下贝氏体和网状碳化物;中层为淬火马氏体、下贝氏体和网状碳化物;第三层为下贝氏体加铁素体,由表及里的硬度检查见下表。 检查部位 渗碳层 母材 外表层 中间层 过渡层 硬度(HL) 420.433.458 513.501.479 492.479.414 318.337.307 相变受下述因素影响: 2.1 温度的影响 由于碳在铁素体中的溶解度较小(最高约为0.025%),而在奥氏体状态下,渗碳温度越高,碳在其中的扩散系数越大,既渗碳速度越大。但温度不宜过高,否则渗碳设备使用寿命显著下降或损坏,而且温度过高时间过长会造成渗层组织粗大,碳化物级别超差等缺陷。通常生产实际中采用900℃、930℃渗碳。 2.2 碳浓度的影响 缓冷裂纹与渗碳时的碳势有关。 在渗碳初期,由于工件表面穷碳,接受活性碳原子的能力很强,渗碳速度较快,此时炉内碳势较低,需要向炉内通过大量的渗剂,以维持炉内的碳势,具体还与装炉量有关,此时如果不能及时补充渗剂,可能造成渗碳时间过长,碳浓度分布曲线下凹等缺陷,但也不能过强,否则可能出现大量网状碳化物而无法消除。 当工件表面含碳量不断升高,碳势不断建立的情况下,应逐步减少渗剂的加入,渗碳进入扩散阶段,如果此时仍保持大剂量的渗剂,就要形成表面网状碳化物,使渗层的强度下降,脆性增加,尤其是抗拉强度的下降,对防止出现缓冷裂纹相当不利。 2.3 渗碳时间的影响 当渗碳温度、碳势确定以后,渗碳时间主要取决于有效硬化层深度,渗碳时间越长,硬化层越深,反之越浅。对于17NiCrMo6钢硬化层在10-15μm的工件,如果扩散期控制不好,时间过短,有可能造成渗层碳浓度分布曲线过陡,在以后的缓冷过程中,形成缓冷裂纹。 2.4 缓冷速度的影响 缓冷一般是在冷却井中进行的,其冷却速度应比空冷更加缓慢,以便尽可能得到较平衡的组织。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使缓冷速度相当于空冷速度,结果就要出现缓冷裂纹。分析结果也表明,当渗碳层表面的含碳量达到共析成分以上时,渗层的淬透性不完全相同,在特定的缓冷速速下,发生不均匀相变,中间层的马氏体比容较大,使表面受拉应力,由于表层有恶化,承受不了大的拉力而开裂。 3 防止缓冷裂措施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产生缓冷裂的条件一是渗层中存在着大量的块状及网状碳化物,使之性能恶化;二是渗层中发生不均匀相变。预防措施是:首先要避免渗层中产生大量网状碳化物。对于17CrNiMo6这种含Cr、Mo强碳化物形成元素的钢,渗碳时碳势不能过高,尤其是到了扩散期,一定要把碳势降到0.9%C左右,并保持一定的时间,防止产生碳化物。另外,要避免中间层产生马氏体。缓冷效果比较好时,一般组织比较平衡,没有不均匀相变,但由于冷却井内比较潮湿,水分较大,使冷却速度提高而产生裂纹。如果冬天环境温度比较低,工件装炉量少,虽然是在冷却井中,冷却速度仍很快,也容易产生缓冷裂。
当温度超过300-400℃(钢的蓝脆区),达到700-800℃时,变形阻力将急剧减小,变形能也得到很大改善。根据在不同的温度区域进行的锻造,针对锻件质量和锻造工艺要求的不同,可分为冷锻、温锻、热锻三个成型温度区域。原本这种温度区域的划分并无严格的界限,一般地讲,在有再结晶的温度区域的锻造叫热锻,不加热在室温下的锻造叫冷锻。
在低温锻造时,锻件的尺寸变化很小。在700℃以下锻造,氧化皮形成少,而且表面无脱碳现象。因此,只要变形能在成形能范围内,冷锻容易得到很好的尺寸精度和表面光洁度。只要控制好温度和润滑冷却,700℃以下的温锻也可以获得很好的精度。热锻时,由于变形能和变形阻力都很小,可以锻造形状复杂的大锻件。要得到高尺寸精度的锻件,可在900-1000℃温度域内用热锻加工。
由于锻造过程都是在动态下进行的,温度测量和控制一般的接触式测温仪就很难实现,对此,现在的工艺技术都选择非接触红外测温仪,在选择红外测温仪器上也有很多的讲究,一般低温锻造或者冷锻过程中,锻坯表面比较光亮,用一般的红外测温仪很难准确的测试温度,这种情况下就只有选择短波段抗高反的中低温红外测温仪;如果是热锻,锻坯表面温度高,一般都处于红热态,这时候可选短波段的中高温红外测温仪,但这时候要考虑到环境情况,环境比较恶劣的话,选配合适的保护装置。具体的工艺现场都有一定的差别的,建议在技术改造时或者上新线时,选择有经验有实力的红外测温仪器供应公司现场配合解决问题。
不锈钢在国防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工业及动力部门中应用得较多,而且很多产品不仅要求具有耐蚀性,而且要求具有较高的强度,因此大部分不锈钢都要经过锻造后使用。而不镑钢与碳钢相比具有的不同特点是:热导率低,锻造温度范围窄,过热敏感性强,高温下抗力大、塑性低等,这些都给锻造生产带来了许多困难,而且不同类型的不锈钢锻造工艺也有差别。
1、奥氏体不锈钢锻造
奥氏体不锈钢的锻造要比普通钢更困难,但很少产生表面缺陷。大部分奥氏体不锈钢在927℃以上较宽的温度范围内都可进行锻造加工。因为奥氏体不锈钢在高温区间没有相转变,锻造温度要马氏体不锈钢高,但高铬或低碳不锈钢没有上述性质,因为高铬或低碳不锈钢在高于1093℃时,根据成分的不同会产生不同含量的铁素体,铁素体对可锻性是有害的。
对于奥氏体不锈钢来说,控制终锻也同样重要。稳定型和超低碳不锈钢除外,几乎所有的奥氏体不锈钢终锻温度都应控制在敏感温度区以上,并且在871℃以下快速冷却。这是由于奥氏体不锈钢在低温时,很容易形成热裂纹和相。
对敏化处理不敏化的稳定型或超低碳钢,在低于锻造温度较多的温度下进行锻造,小的压下量有时也会产生应变硬化。应变硬化温度通常发生在538649℃,当硬度要求非常低时,锻造后要进行固溶退火。
硫或硒在奥氏体不锈钢中可以起到提高机械性能的作用。硒的有害的板条状组织存在的可能性较小。加钛的06Crl8NillTi(321)型钢也有偏析板条状组织,在锻造时,易导致表面开裂,加钴稳定的347钢,不易产生板条偏析,是一种适用于锻造的稳定钢种。
在加热奥氏体钢时,炉中的气氛应是微氧化性;脱碳性气氛和过氧化性气氛,都会产生有害的夹杂或贫铬现象,从而降低钢的抗腐蚀能力。贫铬现象在16Cr23Nil3(309)和20Cr25Ni20(310)型钢中尤为严重。
(1)锻造工艺特点
下面介绍常用不锈钢的类型和锻造工艺特点。
18-8型奥氏体不锈钢常被用来制作610℃以下长期工作的锅炉和汽轮机零件,以及化工生产中的多种零件,其锻造工艺特点是:
①18-8型奥氏体不锈钢在煤炉内加热时表面易渗碳,所以加热时应避免与含碳的物质接触,并采用氧化性的介质加热,以减少钢的渗碳现象,防止晶间腐蚀。
②奥氏体钢在低温时导热性差应缓慢加热,始锻温度不宜过高,过高有形成S-相的倾向,同时晶粒亦急剧长大,一般选取1150〜1180℃。
③坯料的表面缺陷在锻造加热前必须清除,以防止锻造时继续扩大,造成锻件报废。
④终锻温度不能太低,同时在700〜900℃缓冷会析出,继续锻打将会产生裂纹。
⑤锻后采用空冷,而且还必须进行固溶处理。
(2)锻造温度范围
奥氏体不锈钢的始锻温度:一般不超过1200℃;终锻温度:一般取825〜850℃。终锻温度主要受碳化物析出敏感温度(480〜820℃)的限制,一旦若终锻温度处于此温度范围内,就会由于碳化物析出,而增加了变形抗力,降低了塑性,从而导致锻造开裂。
1.确定锻造温度范围的基本原则是:
(1)使锻件在锻造温度范围内有较好的塑性和较低的变形抗力。
(2)保证得到内部组织和力学性能合乎技术条件要求的优质锻件。
(3)尽可能扩大锻造温度范围,以便减少火次,节约能源,并提高锻造生产率。
2.确定锻造温度范围的基本方法是:
(1)碳钢可根据铁一碳合金状态图直接确定。
(2)合金结构钢一般可参照含碳量相同的碳钢来确定。
(3)对塑性较低的高合金钢和高温合金,以及不发生相变的钢种(如奥氏体钢、铁素体钢),则要以平衡图、塑性图、抗力图和再结晶图,由塑性、质量和变形抗力三个方面综合分析确定。
以上就是山西永鑫生锻造有限公司锻件确定锻造温度范围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大家可以通过相应的原则和方法来确定,更加保证了锻件的准确性。
组 织 类 别 钢 号 锻造温度/℃ 加 热 方 法 冷 却 方 法
始 锻 终 锻
铁素体钢 Cr17 1050~1100 750~800 缓慢加热至850℃,迅速加热至1050~1100℃ 正常空冷
Cr28 950~1000 720~800 缓慢加热至850℃,迅速加热至锻造温度 正常空冷
马氏体-铁素体钢 1Cr13 1180~1200 ≥850 缓慢加热至800℃,然后快速加热至锻造温度 灰冷或砂冷
1Cr17Ni2 1175 825
缓冷
马氏体钢 2Cr13 1160~1200 ≥850 ≤800℃装炉,850℃前缓慢加热 砂冷或及时退火
3Cr13 1160~1200 >850 ≤800℃装炉,850℃前缓慢加热 缓冷并及时退火
4Cr13 1160~1200 ≥800 缓慢加热至800℃,然后快速加热至锻造温度 灰冷或砂冷,并及时退火
1Cr12Ni3MoV 1030~1070 >850
灰冷或砂冷
1Cr11Ni2W2MoV 1180 850
灰冷或砂冷
4Cr10Si2Mo 1130~1150 >850
灰冷或砂冷
9Cr18 1170~1190 ≥950
炉冷
奥氏体钢 0CrH8Ni9 1180 900
正常空冷
1Cr18Ni9Ti 1160~1200 ≥820
2Cr18Ni9 1160 900
1Cr14Mn14Ni 1160~1200 ≥850
Cr12Ni18 1100~1150 850~900
沉淀硬化不锈钢 00Cr12Ni8Cu2AlNb 1040~1090 810~930
3Cr13Ni7Si2 980~1020 >900
灰冷或砂冷
0Cr17Ni4Cu4Nb 1100 >950 <600℃装炉
0Cr17Ni7Al 1100 950 <600℃装炉
0Cr12MnSNi4Mo3Al 1120 >850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langhai8@163.com
本文链接:https://www.wumai.net/tianqi/20221230025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