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越高,电阻不一定越大。多数金属的电阻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但一些半导体却恰好相反。而对于某些只有熔融状态下才能导电的电解质则要在高温熔融状态下才能导电。另外电阻的大小还和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等有关。而某些在很低的温度时电阻可能会变成零,这就是超导现象。纯金属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电阻增大,温度升高1℃电阻值要增大千分之几。大多数导体的温度愈高,其电阻就会愈大的,而对于碳这类非金属材料导体来说温度愈高的情况下,电阻反而愈小。
温度越高,电阻不一定越大。
多数金属的电阻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但一些半导体却恰好相反。而对于某些只有熔融状态下才能导电的电解质则要在高温熔融状态下才能导电。
另外电阻的大小还和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等有关。而某些在很低的温度时电阻可能会变成零,这就是超导现象。
导体的电阻与温度有关。纯金属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电阻增大,温度升高1℃电阻值要增大千分之几。碳和绝缘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阻值减小。半导体电阻值与温度的关系很大,温度稍有增加电阻值减小很大。有的合金如康铜和锰铜的电阻与温度变化的关系不大。电阻随温度变化的这几种情况都很有用处。利用电阻与温度变化的关系可制造电阻温度计,铂电阻温度计能测量—263℃到1000℃的温度,半导体锗温度计可测量很低的温度。康铜和锰铜是制造标准电阻的好材料。
例如:电灯泡的灯丝用钨丝制造,灯丝正常发光时的电阻要比常温下的电阻大多少?
钨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温度升高1℃电阻约增大千分之五。灯丝发光时温度约2000℃,所以,电阻值约增大10倍。灯丝发光时的电阻比不发光时大得多,刚接通电路时灯丝电阻小电流很大,用电设备容易在这瞬间损坏。
因为温度越高,物体内部电子运动越剧烈,越不规则,这就阻碍了电子的定向流动,导致电阻增大.
更加直观一点的说法是,精确情况下,对于一般的线性电阻,有如下公式:
ρ=ρ0(1+αT),其中ρ代表电阻的电阻率,它是和电阻值成正比的一个物理特征量,ρ0是一个初始值,α是一个常数,代表温度系数,而T则代表我们熟知的温度。一般的,α取正值,因此,随着温度的升高,电阻值也是上升的。
为什么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当所讨论的物质为金属时,满足温度越高电阻越大。原因:首先金属之所以可以导电是因为其内部有自由运动的电子(无规则)。 金属中的除自由电子外的原子实也在其位置附近振动,这种振动的剧烈程度与金属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振动越剧烈。同时自由电子与这种原子实之间的碰撞机会就越大,也就越阻碍电子的定向运动,也就是电阻增大了。
当物质为金属时,满足 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当物质为非金属物质(部分半导体)温度越高电阻越小。原因:当温度上升时,其内部电子运动加剧(但不会来回振动),进而可以运载电荷。
部分半导体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电阻都会随着温度升高而变大:
1、温度升高,电阻不一定越大,可能增大,可能减小,也可能基本保持不变。这和电阻材料有关,是电阻本身的性质。
2、其中对温度敏感的电阻叫做热敏电阻,热敏电阻分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和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电阻值随温度升高电阻值升高,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随温度升高电阻值降低。
3、纯金属电阻随温度升高电阻值升高,碳和绝缘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阻值减小,有的合金如康铜和锰铜的电阻与温度变化的关系不大。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并不是所有的电阻都会随着温度升高而变大,主要还是要以实际的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不同的条件、不同的电阻材质,所产生的变化都是不同的,这主要是由导体的物理特性所决定的。
多数(金属)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一些半导体却相反。
原因:首先,由于电子的自由运动(不规则),金属可以导电。除了自由电子外,金属中的原子在其位置附近振动。振动的强度与金属的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振动就越强。同时,自由电子与原子间碰撞的几率越大,对电子的定向运动也就越有阻碍,即电阻的增加。当材料是金属时,温度越高,电阻就会越大。
影响电阻的因素有:
1、长度:通常来说导体长度愈长的话,电阻也就愈大,若是短距离传输的话,电阻是非常小的。
2、横截面积:同一种材料的导体,其长度相同的情况下,横截面积小的那个,电阻就更大一些。
3、材料:两个材料不一样的导体,就算长度、横截面积都一样,电阻也还是会有差别的,尤其是金属跟非金属之间的电阻更是相差甚远,现在有一种超导体材质,其电阻几乎为零。
4、温度:温度是影响导体电阻值的关键所在,上文中就有提到,温度对电阻的影响。大多数导体的温度愈高,其电阻就会愈大的,而对于碳这类非金属材料导体来说温度愈高的情况下,电阻反而愈小。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langhai8@163.com
本文链接:https://www.wumai.net/tianqi/20221219214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