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100热电阻 电阻值和温度之间的换算公式是什么?在不用知道精确温度时,pt100热电阻阻值每升高一欧姆温度升高2.5摄氏度. 近似温度=*2.5,100欧姆对应0摄氏度电阻与温度关系公式。当温度每升高1℃时,导体电阻的增加值与原来电阻的比值,叫做电阻温度系数,它的单位是1代,其计算公式为 α=/R1 式中R1--温度为t1时的电阻值。纯金属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电阻增大,温度升高1℃电阻值要增大千分之几。灯丝发光时温度约2000℃,所以,电阻值约增大10倍。50摄氏度电阻温度系数怎么算如下电阻温度系数计算公式:R2=R1*/。
在不用知道精确温度时,pt100热电阻阻值每升高一欧姆温度升高2.5摄氏度(用在低温时).
近似温度=(阻值-100)*2.5,100欧姆对应0摄氏度
1、电阻温度换算公式: R2=R1*(T+t2)/(T+t1) R2 = 0.26 x (235 +(-40))/(235 + 20)=0.1988Ω 。
计算值 80 A t1-----绕组温度 T------电阻温度常数(铜线取235,铝线取225) t2-----换算温度(75 °C或15 °C) R1----测量电阻值 R2----换算电阻值。
2、在温度变化范围不大时,纯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线性地增大,即ρ=ρ0(1+αt),式中ρ、ρ0分别是t℃和0℃的电阻率 ,α称为电阻的温度系数。多数金属的α≈0.4%。
由于α比金属的线膨胀显著得多( 温度升高 1℃ , 金属长度只膨胀约0.001%) ,在考虑金属电阻随温度变化时 , 其长度 l和截面积S的变化可略,故R = R0 (1+αt),式中和分别是金属导体在t℃和0℃的电阻。
3、电阻温度系数表示电阻当温度改变1度时,电阻值的相对变化,单位为ppm/℃。有负温度系数、正温度系数及在某一特定温度下电阻只会发生突变的临界温度系数。
当温度每升高1℃时,导体电阻的增加值与原来电阻的比值,叫做电阻温度系数,它的单位是1代,其计算公式为 α=(R2-R1)/R1(t2--t1) 式中R1--温度为t1时的电阻值。
Ω; R2--温度为t2时的电阻值,Ω。
扩展资料:
电阻和温度的关系:
导体的电阻与温度有关。纯金属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电阻增大,温度升高1℃电阻值要增大千分之几。碳和绝缘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阻值减小。
半导体电阻值与温度的关系很大,温度稍有增加电阻值减小很大。有的合金如康铜和锰铜的电阻与温度变化的关系不大。
对于一个具有纯粹的晶体结构的理想金属来说,它的电阻率来自于电子在晶格结构中的散射,与温度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实际的金属由于工艺的影响,造成它的晶格结构不再完整。
例如界面、晶胞边界、缺陷、杂质的存在,电子在它们上面的散射形成的电阻率是一个与温度无关的量。因此,实际的金属电阻率是由相互独立的两部分组成。
电阻随温度变化的这几种情况都很有用处。利用电阻与温度变化的关系可制造电阻温度计,铂电阻温度计能测量—263℃到1000℃的温度,半导体锗温度计可测量很低的温度。
康铜和锰铜是制造标准电阻的好材料。
例如:电灯泡的灯丝用钨丝制造,钨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温度升高1℃电阻约增大千分之五。灯丝发光时温度约2000℃,所以,电阻值约增大10倍。
灯丝发光时的电阻比不发光时大得多,刚接通电路时灯丝电阻小电流很大,用电设备容易在这瞬间损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阻温度系数
电阻(率)温度系数(TCR)表示电阻当温度改变1度时,电阻值的相对变化,当温度每升高1℃时,导体电阻的增加值与原来电阻的比值。单位为ppm/℃(即10E(-6)•℃)。定义式如下:TCR=dR/R.dT
实际应用时,通常采用平均电阻温度系数,定义式如下:TCR(平均)=(R2-R1)/(R1*(T2-T1))=(R2-R1)/(R1*ΔT)
R1--温度为t1时的电阻值,Ω;
R2--温度为t2时的电阻值,Ω。
物质 温度t/℃ 电阻率 电阻温度系数aR/℃-1
银 20 1.586 0.0038(20℃)
铜 20 1.678 0.00393(20℃)
金 20 2.40 0.00324(20℃)
铝 20 2.6548 0.00429(20℃)
钙 0 3.91 0.00416(0℃)
铍 20 4.0 0.025(20℃)
镁 20 4.45 0.0165(20℃)
钼 0 5.2
铱 20 5.3 0.003925(0℃~100℃)
钨 27 5.65
锌 20 5.196 0.00419(0℃~100℃)
钴 20 6.64 0.00604(0℃~100℃)
镍 20 6.84 0.0069(0℃~100℃)
镉 0 6.83 0.0042(0℃~100℃)
铟 20 8.37
铁 20 9.71 0.00651(20℃)
铂 20 10.6 0.00374(0℃~60℃)
锡 0 11.0 0.0047(0℃~100℃)
铷 20 12.5
铬 0 12.9 0.003(0℃~100℃)
金属导体温度越高,电阻越大,温度越低,电阻越小。
超导现象:当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某些材料电阻消失。
电阻温度换算公式: R2=R1*(T+t2)/(T+t1) R2 = 0.26 x (235 +(-40))/(235 + 20)=0.1988Ω 计算值 80 A t1-----绕组温度 T------电阻温度常数(铜线取235,铝线取225) t2-----换算温度(75 °C或15 °C) R1----测量电阻值 R2----换算电阻值。
在温度变化范围不大时,纯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线性地增大,即ρ=ρ0(1+αt),式中ρ、ρ0分别是t℃和0℃的电阻率 ,α称为电阻的温度系数。多数金属的α≈0.4%。
由于α比金属的线膨胀显著得多( 温度升高 1℃ , 金属长度只膨胀约0.001%) ,在考虑金属电阻随温度变化时 , 其长度 l和截面积S的变化可略,故R = R0 (1+αt),式中和分别是金属导体在t℃和0℃的电阻。
扩展资料:
电阻温度系数表示电阻当温度改变1度时,电阻值的相对变化,单位为ppm/℃。有负温度系数、正温度系数及在某一特定温度下电阻只会发生突变的临界温度系数。
当温度每升高1℃时,导体电阻的增加值与原来电阻的比值,叫做电阻温度系数,它的单位是1代,其计算公式为 α=(R2-R1)/R1(t2--t1) 式中R1--温度为t1时的电阻值,Ω; R2--温度为t2时的电阻值,Ω。
电阻温度系数并不恒定而是一个随着温度而变化的值。随着温度的增加,电阻温度系数变小。因此,我们所说的电阻温度系数都是针对特定的温度的。
对于一个具有纯粹的晶体结构的理想金属来说,它的电阻率来自于电子在晶格结构中的散射,与温度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实际的金属由于工艺的影响,造成它的晶格结构不再完整,例如界面、晶胞边界、缺陷、杂质的存在,电子在它们上面的散射形成的电阻率是一个与温度无关的量。因此,实际的金属电阻率是由相互独立的两部分组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电阻温度系数
50摄氏度电阻温度系数怎么算如下
电阻温度系数计算公式:R2=R1*(T+t2)/(T+t1)。电阻器(Resistor)在日常生活中一般直接称为电阻。是一个限流元件,将电阻接在电路中后,电阻器的阻值是固定的一般是两个引脚,它可限制通过它所连支路的电流大小。
阻值不能改变的称为固定电阻器。科学上把单位时间里通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的电量叫做电流强度,简称电流,电流符号为I,单位是安培(A),简称“安”(安德烈·玛丽·安培,1775年—1836年,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在电磁作用方面的研究成就卓著,对数学和物理也有贡献。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langhai8@163.com
本文链接:https://www.wumai.net/tianqi/20230102190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