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生产节奏加快、冷冬预期加强以及制造业订单转移等多方面因素的交织下,预计四季度部分行业将会面临需求提升且订单增多等局面,从而出现供不应求并引发产品涨价的现象。北方气温下降叠加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九月末以来燃气价格显著回升,月初至今东北地区LNG出厂价格指数的上行幅度接近20%。原材料价格止跌并开启上涨是本次轮胎售价上调的主要原因,三季度以来天然橡胶价格快速上行。乘用车市场回暖也是轮胎售价上调的驱动因素之一。其次,今年冬季可能会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影响之一是冬季气温偏低。
在工业生产节奏加快、冷冬预期加强以及制造业订单转移等多方面因素的交织下,预计四季度部分行业将会面临需求提升且订单增多等局面,从而出现供不应求并引发产品涨价的现象。建议投资者关注近期需求好转且涨价较为明显的细分领域。
纺织业:传统旺季、冷冬以及订单回流加速行业景气度上行。 三季度纺织业产能利用率改善幅度高于整体制造业,销售额等指标好转显示行业景气度正在修复。10月以来柯桥纺织价格指数出现小幅上移,其中原材料价格指数上行最为明显。冷冬预期的形成以及国外纺织订单回流导致纺织品需求大大增加。国内消费者购买防寒衣物的需求出现增加。国外方面,由于中国拥有较为完善且安全的供应链,印度等地区疫情扩散后导致纺织类订单回流我国,部分厂商表示毛巾、床单等订单产量较大甚至订单已经排期至明年。
化纤:上游需求回暖叠加行业格局优化,多个产品价格上调。 受益于纺织品需求快速提升,纺织产业链上游化纤板块多个品种(如锦纶、涤纶、粘胶纤维等)价格迎来上调。
天然气:供暖提前叠加大气治理,能源需求反弹。 北方气温下降叠加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九月末以来燃气价格显著回升,月初至今东北地区LNG出厂价格指数的上行幅度接近20%。若拉尼娜现象进一步加剧,我国大部分地区温度相比往年同期将会进一步降低,叠加煤改气政策的推进,四季度直至明年一季度燃气需求量将会进一步扩大且未来增长确定性较强。
种植业:农产品(粮食、蔬菜)涨价预期更加强烈。 根据美国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发布的消息,目前拉尼娜在热带太平洋上持续加强;太平洋中东部地区可能会迎来干旱,影响大豆和玉米的生产;而在太平洋西部区域,可能会带来强降雨甚至是洪涝灾害,影响农作物生长和资源开采,即我国南方发生强降雨和洪涝的概率大大增加而北方则是出现干旱。美国农业部10月展望报告表示2020/21年度大豆产量将会减少至42.68亿蒲式耳。九月以来大豆、玉米等农产品价格进入加速上行阶段。如若北方出现干旱而南方发生洪涝灾害等,种植业将会受到较大的负面影响,农产品价格涨价预期将会更加强烈。
造纸业:旺季来临,提价不止。 继8月中旬以来厂商陆续宣布对于白卡纸进行提价,10月以来多家纸企继续发布涨价函,白卡纸出厂价格中枢上移。白卡纸价格上涨的阶段往往集中在下半年尤其是三季度末前后,同时供给端的相对刚性对价格上行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行业集中度提升更加有利于价格中枢上移;三季度造纸企业盈利已经出现明显修复,在持续提价的作用下,四季度继续改善动力较强。
轮胎:原材料涨价叠加车市场回暖促使其涨价。 海内外多家轮胎公司表示因原材料价格上涨造成经营成本压力增加,由此上调了部分轮胎售价。原材料价格止跌并开启上涨是本次轮胎售价上调的主要原因,三季度以来天然橡胶价格快速上行。乘用车市场回暖也是轮胎售价上调的驱动因素之一。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经济数据低于预期,业绩超预期下滑
目录
01 冷冬预期叠加经济修复,部分领域将面临需求提升
按照 历史 规律,在“金九银十”背景下,三季度和四季度往往是我国的传统生产旺季,下半年产值往往高于上半年,且工业生产的产能利用率通常在四季度达到全年高点。而疫情对于全球经济活动带来较大的干扰,同时极端气候出现的可能性提升也将会对生产活动带来冲击。 与往年冬季相比,今年可能会存在一些不同之处:
首先,今年四季度生产活动节奏可能会进一步加快。 由于我国疫情控制相对较好,目前多项经济指标显示国内经济处于快速恢复中,基建和地产投资已经出现明显改善,伴随着三季度企业盈利加速上行,预计四季度制造业投资也将会迎来较快修复。整体来看,四季度宏观经济依然处于改善中,工业企业也处于向上修复阶段,尤其是顺周期板块的生产活动进一步加快;目前部分行业如 汽车 、机械设备、电气设备等板块已经开始释放利润,预计四季度这一趋势将会得到加强。
其次,今年冬季可能会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影响之一是冬季气温偏低。 进入十月后,我国多个地区出现明显降温,部分北方地区提前进入冬季。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指出,赤道中东太平洋8月进入拉尼娜状态,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统计显示,1954年以来,拉尼娜事件影响年份里,我国冬季偏冷的比例超过80%;2008年初我国发生了50年一遇的雨雪冰冻遭害,为春运、电力、能源、供水、农业等带来了及其严重的影响和损失。
最后,海外疫情蔓延而国内部分产业拥有完整的生产产业链,倒逼部分制造业(如纺织、医疗器械、半导体等)订单回流。 由于海外新冠疫情控制效果有限,每日新增确诊人数依然处于较高区间内,因此国外部分工厂处于停工状态。出于对供应链安全性和完整性的考虑,部分零售商可能将订单从国外转移至中国。
以医疗防护用品行业为例,疫情爆发初期,从上游设备生产商(机械设备)到中游原材料供应商(如能源类公司)再到生产代工企业(口罩、防护服)以及医药生产商,疫情以来产业链各个环节均处于积极生产状态,且接收到较多的外贸订单。 印度作为第二大纺织品生产消费国而近期累计确诊人数仍在攀升中,多家纺织企业表示因疫情原因为无法按时交货,而中国拥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且供应链安全性较强, 预计四季度越来越多的纺织品订单将会投向中国,这将会对于国内的纺织制造产业链带来正向驱动。
在四季度工业生产节奏加快、冷冬预期加强以及制造业订单转移等多方面因素的交织下,预计部分行业将会面临需求提升且订单增多等局面,从而出现供不应求并引发产品涨价的现象。下文中将会对近期需求好转且涨价较为明显的品种进行总结和分析。
02 哪些行业正在变“暖”?
1、纺织业:传统旺季+冷冬+订单回流加速景气度上行
三季度纺织业产能利用率改善幅度高于整体制造业,销售额等指标好转显示行业景气度正在修复。 与Q2相比,纺织行业Q3产能利用率提升3.5个百分点至76.2%,成为产能利用率环比改善较为明显的行业之一。8月服装鞋帽纺织品类零售额已经转为正增长(4.2%), 四季度冬季的到来以及“双11”促销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纺织品的需求。 从纺织行业景气指数来看,10月以来柯桥纺织价格指数出现小幅上移,其中原材料价格指数上行最为明显。
冷冬预期和国外订单回流将会加速纺织行业景气度上行。 除了前文中提到的传统旺季等季节性因素对于纺织板块需求的提振以外,冷冬预期的形成以及国外纺织订单回流导致纺织品需求大大增加。 国内需求方面,由于极端天气的逐步形成增强了冷冬预期, 消费者购买防寒衣物的需求出现增加;同时纺织品销售较为适合“直播带货”等方式进行,叠加“双11”等购物节等纺织品销售额将会出现明显提升。 国外需求方面,在中国疫情控制较好且具备纺织全产业链生产能力的情况下,印度等地区疫情扩散后导致纺织类订单回流我国 ,部分厂商表示毛巾、床单等订单产量较大甚至订单已经排期至明年。
由于印度是仅次于中国的世界上第二大纺织品生产和消费国且纺服业也是其支柱产业之一,根据Ministry of Textiles此前的预测,2023年印度纺织品市场规模将达到2260亿美元,2009年至2023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8.7%。而印度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而跨国公司将会在全球范围内调整订单生产以及国际采购商也会根据生产能力来选择供应商,因此大量的纺织业订单将会流入供应链完整且安全的国家。
2、化纤:上游回暖+行业格局优化,产品价格上调
受益于纺织品需求快速提升,纺织产业链上游化纤板块多个品种价格迎来上调。
锦纶: 本周锦纶丝DTY华东市场主流价提升了500元/吨、锦纶丝POY华东市场主流价格提升了25元/吨、锦纶丝FDY华东市场主流价格提升了100元/吨。一方面,锦纶的上游生产材料价格上行明显,原油价格10月份以来涨幅超过5%,国内己内酰胺现货价格进入十月份国内从9100元/吨多次上调至9500元/吨。
涤纶: 目前全国FDY150D涤纶长丝的市场价相比9月底增长了4.01%,涤纶短纤的市场价增长了10.90%。而在下游纺织业需求增长的拉动下,涤纶长丝和涤纶短纤的高库存迅速被消化,涤纶短纤的库存甚至已经降到负区间,出现供不应求的状态。后续来看,原材料价格的高位支撑,和下游需求拉动叠加目前库存低位,涤纶产业链仍将维持高景气度。
粘胶纤维: 近期粘胶短纤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行,目前1.5D/38mm粘胶短纤市场价10450元/吨,双节之后增长了16.43%,相比8月份增长了25.90%。由于前几年扩产过多,粘胶短纤产业链自2017年开始进入下行周期,2019年下半年行业进入严重亏损阶段。而本轮供需双向的支撑带来行情的拐点从8月份出现。
一方面,下游需求的提升,带动产业链价格上行。 由于海外疫情仍然严峻,我国纺织产业链产能恢复较块,印度订单向我国转移,叠加金九银十的旺季,纺织服装需求强劲。粘胶纤维是重要的棉纺织材料,下游需求的火爆带来粘胶纤维价格的上涨。根据隆众资讯,粘胶短纤行业开工率逐渐提升,目前约77.56%。 另一方面,今年以来棉花价格持续攀升,使得纺织生产成本较高,而粘胶纤维是较好的棉花替代产品,随着棉花的不断提价,粘胶纤维的价格也得到进一步的支撑。
后续来看,由于前一两年的持续亏损,很多中小企业已经逐步退出粘胶纤维的生产,而且经过2018年和2019年的扩产高峰,行业基本已经没有新增产能,在下游纺织服装高需求的推动下,粘胶纤维的供需格局有望得到改善,价格方面具有较强的保障性。
3、天然气:供暖提前叠加大气治理,能源需求反弹
北方气温下降叠加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九月末以来燃气价格显著回升。 目前中国LNG出厂价格全国指数上行至2950元/吨,本月以来的反弹幅度达到10.2%,相比9月初已经上行了14.9%。四季度以来全国多地迎来降温,北方部分地区提前开始供暖,月初至今东北地区LNG出厂价格指数的上行幅度接近20%。9月28日,国家生态环境部发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 强调推荐清洁取暖散煤替代工程并加快推荐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 2020年采暖季前,在保障能源供应的前提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基本完成平原地区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基本建成无散煤区。在以上因素的推动下,近期国内天然气价格出现快速上行。
若拉尼娜现象进一步加剧,我国大部分地区温度相比往年同期将会进一步降低,叠加煤改气政策的推进, 四季度直至明年一季度燃气需求量将会进一步扩大且未来增长确定性较强,可关注燃气需求反弹带来的机会。 由于海外天然气价格偏低且我国天然气进口依赖度相对较高,部分能够接收LNG的公司将会具有较强的成本优势。
4、种植业:农产品涨价预期更加强烈
根美国海洋和大气管理局10月17日发布消息,目前拉尼娜在热带太平洋上持续加强,到了今年11月至明年1月期间,可能会逐渐加强为中性强度,并且有75%-80%的可能贯穿北半球。 太平洋中东部地区可能会迎来干旱,影响大豆和玉米的生产;而在太平洋西部区域,可能会带来强降雨甚至是洪涝灾害,影响农作物生长和资源开采,即我国南方发生强降雨和洪涝的概率大大增加而北方则是出现干旱。
在2010年末至2011年拉尼娜现象逐渐走强时, 大豆等农产品期货结算价波动率明显上升且价格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011年我国和美国大豆产量均出现明显下降。 根据美国农业部10月展望报告,2020/21年度大豆产量将会减少至42.68亿蒲式耳,大豆期末库存也将下降至2.9亿蒲式耳;同时将其对于2020/21年度平均农产品价格预期大幅上调至9.8美元/蒲式耳;目前对于巴西和阿根廷大豆产量的预测值仍维持不变。
二季度以来大豆、玉米等农产品价格开始企稳回升,九月以来进入加速上行阶段。 由于目前冷冬预期加强,如若北方出现干旱而南方发生洪涝灾害等,种植业将会受到较大的负面影响,农产品(粮食、蔬菜等)价格涨价预期也将会更加强烈。
5、造纸业:旺季来临,提价不止
8月中旬以来晨鸣集团、APP金光纸业、博汇、万国太阳等陆续宣布对于白卡纸进行提价,10月以来多家纸企继续发布涨价函 ,如万国纸业(华南)白卡纸出厂价已经由7月末的5350元/吨上升至目前的6350元/吨;白卡纸出厂价格中枢上移。
三季度以来数家纸企陆续发布了文化纸提价函,如晨鸣集团在10月15日的涨价通知中的说明:受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影响,为确保给客户提供持续、稳定的高品质产品及服务,决定于11月1日起,铜版纸系列产品价格上调300元/吨。博汇纸业、山东华泰、太阳纸业、APP等多家企业均对文化纸或白卡纸进行提价调整。
白卡纸价格上涨的阶段往往集中在下半年尤其是三季度末前后,开学季和双节驱动白卡纸需求出现增多,同时供给端的相对刚性对价格上行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行业集中度提升更加有利于价格中枢上移; 三季度造纸企业盈利已经出现明显修复,在持续提价的作用下,四季度继续改善动力较强。7月文化用纸市场价格企稳回升,进入9月之后加速上行,如目前华夏太阳(华南)的双胶纸和铜版纸相比6月分别上行700元/吨和500元/吨;岳阳纸业发布业绩预告,表示造纸板块利润稳步提升,前三季度净利润为2.55亿元到2.75亿元,累计同比增速为122%到139%。进入四季度之后,纸企继续发布涨价函,文化纸和白卡纸涨价不止,预计造纸板块盈利继续改善动力较强。除此之外,今年下半年以及明年将会是党政类书籍出版印刷的集中时期,文化用纸需求将会得到较强的支撑。
6、轮胎:原材料涨价+车市回暖促使其涨价
海内外多家轮胎公司表示因原材料价格上涨造成经营成本压力增加,由此上调了部分轮胎售价。 日本轮胎制造商优科豪马近日宣布,自12月1日起,美国市场部分商用卡车和客车轮胎的价格提高6%;普利司通美洲轮胎业务部计划于11月1日将在美国销售的所有凡士通品牌的子午线卡车和客车轮胎的价格平均提高5%以上,部分价格则提高8%以上。在此之前,全球轮胎巨头之一正新橡胶宣布,因为轮胎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成本增加,自8、9月份起陆续对豪华轿车轮胎、高性能运动休旅轮胎以及机车轮胎和自行车轮胎的售价上调3~5%之间。随后建大轮胎表示将会跟进轮胎调涨,供不应求是产品涨价的原因之一。和达(山东)橡胶于8月8日发布了价格调整通知,由于近期天然橡胶、炭黑、钢丝等轮胎原材料价格上涨,公司运营面临现实压力,决定自9月1日开始采取逐步调价的方式,对部分产品价格上调1~3%。建新轮胎也针对某一型号轮胎进行价格上调。
部分A股轮胎公司也发出涨价函, 如10月1日,赛轮轮胎发布涨价通知,由于轮胎制造所需的相关原材料不断涨价,成本上升的压力越来越多;自10月1日起,对赛轮集团各乘用车轮胎品牌的价格和促销政策进行调整,对应尺寸分别上调3%-7%。在此之前,8月24日三角轮胎宣布对商用车轮胎个产品价格进行一定程度上调,具体价格调整时间和幅度另行通知,同时表示天然橡胶、钢帘线及谈给等原材料价格正在不断上升。通用股份也于21号发布调节通知,自8月29日起16寸以下涨3%,16寸及以上涨2%。
原材料价格止跌并开启上涨是本次轮胎售价上调的主要原因,三季度以来天然橡胶、炭黑、钢材价格走出低谷。乘用车市场回暖也是轮胎售价上调的驱动因素之一 ,由于上半年疫情干扰国内整车厂复工生产,下半年整车厂将会加速生产节奏从而完成年初时设定的全年产销目标,因此下半年国内乘用车市场产量将比上半年出现明显增多,那么轮胎需求量及订单也会具有较强的保障。
03 结论与建议
在工业生产节奏加快、冷冬预期加强以及制造业订单转移等多方面因素的交织下,预计四季度部分行业将会面临需求提升且订单增多等局面,从而出现供不应求并引发产品涨价的现象。 建议投资者关注近期需求好转且涨价较为明显的品种。
与往年冬季相比,今年可能会存在一些不同之处 :首先,今年四季度生产活动节奏可能会进一步加快。由于我国疫情控制相对较好,目前多项经济指标显示国内经济处于快速恢复中,基建和地产投资已经出现明显改善,伴随着三季度企业盈利加速上行,预计四季度制造业投资也将会迎来较快修复。其次,今年冬季可能会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影响之一是冬季气温偏低。进入十月后,我国多个地区出现明显降温,部分北方地区提前进入冬季。最后,海外疫情蔓延而国内部分产业拥有完整的生产产业链,倒逼部分制造业(如纺织、医疗器械等)订单回流。
每年从10月下旬开始,国内多个地方的雾霾就如期而至,笔者据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了解到,预计未来三天,较强冷空气将影响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地区。受较强冷空气影响,华北黄淮等地雾霾将自北向南减弱消散,虽然雾霾的天气预计会消散,但是治理雾霾的手段不可以减弱。
近年来中国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但重点区域秋冬季大气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是其他季节的2倍左右,重污染天数占全年重污染天数90%以上。
用什么方法可以啃下秋冬季大气治理的硬骨头?
散煤污染管控是基本
“工业污染源头治理、煤炭总量控制尤其是散煤污染管控依旧是京津冀及周边城市攻坚的‘基本盘’,需要下大力气。”国家环境保护城市环境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冯银厂说。
燃煤电厂曾是污染排放的“大户”,不过,截至去年底,全国80%以上燃煤机组已完成超低排放改造,重点区域基本完成,初步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清洁高效煤电体系。
虽然改造了燃煤电厂这个排污大户,但京津冀周边地区冬季用散煤取暖的问题又成为了影响空气质量的关键。如果这些地区采用清洁能源取暖,对降低PM2.5浓度的贡献率将达到1/3以上。正因如此,2019年10月底前,“2+26”城市计划完成524万户散煤替代。各地纷纷采取“煤改电”、集中供热、地热能等方式替代散煤,替代比例超过50%,并注重多种方式替代,较大程度缓解天然气保供压力。
此外,生态环境部还要求各地秋冬季做好气源电源供应保障。在采暖期新增天然气,重点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等倾斜,特别是中央财政支持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对“2+26”城市做到全覆盖,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居民“煤改气”采暖期,天然气门站价格不上浮,确保居民用得起、用得好。
目标精细化是必然要求
“秋冬季攻坚已走过几个年头,每年都在摸索、积累,总结经验,到现阶段,统一划分PM2.5浓度下降标准已不太现实。”冯银厂说。
2019—2020年秋冬季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就是根据各城市上个秋冬季PM2.5浓度值,与过去两个秋冬季累计下降幅度分别进行分档,设定各档改善目标,充分考虑了延续性、公平性与可达性。
近日发布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已为各地“量身打造”了不同的PM2.5浓度目标。
《方案》之前,各地PM2.5浓度值主要遵循“大气十条”即《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规定。“大气十条”要求,截至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其中北京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
而今,“大气十条”目标已经全面完成,全国各地急需一种更精细、更有规划性的行动方案。就像一次考试过后,考生的成绩从60多分到100分不等。这时我们应该做的不是速求每一名考生都能在下次达到90分以上,而是根据成绩差异,给分值低的考生配备“大步前进”的目标,要求分值高的考生加以保持、小步前进。
同理,现在要想打赢秋冬季空气治理攻坚战就应对去年降幅较小、潜力较大的城市设定相对较高的目标;而对去年秋冬季PM2.5浓度已经较低的城市,不再设定较大降幅,如北京、天津、廊坊等。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强调,与之前的年份相比,现在我们要坚决反对“一刀切”“先停再说”等敷衍的应对做法,加强对地方和企业的差别化指导,结合本地产业特征、发展定位等,科学确定治理方案。
笔者论: 环境治理的方式有多种,但“一刀切”的粗暴治理方式不仅直接伤害了广大民众和部分企业的利益,还催生出一些新的危害,比如地方为了压制反对“一刀切”的异见之声,会借用一些偏颇的法律手段,从而激化了民众对政府的不满,加剧了社会矛盾。甚至有些官员为了谋取一点部门、小团体或个人利益,往往会有意无意歪曲中央的意图,把一个好政策进行偏激化执行,搞得民怨沸腾,完全违背了“权为民所用”的执政理念……
生态环境部召开新闻发布会,《2021-2022年秋冬空气污染综合治理规划》将于近期发布实施。在北京、天津、河北及周边地区的“226”个城市和汾渭平原城市的基础上,将增加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山东东部和南部以及河南南部的一些城市。今年,全国PM2.5平均浓度为28μg/m3。据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的介绍,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第一年,在治理大气污染、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今年1-9月,全国PM2.5平均浓度为28μg/m3,较2019年同期分别下降6.7%和17.6%;平均臭氧浓度为142μg/m3,与去年同期相同,较2019年同期下降6.6%;1-9月,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为33μg/m3,较2019年同期下降5.7%,下降21.4%。北京、天津和河北的秋冬重污染天数占全年的95%以上。近些年来,针对重点地区秋冬重污染天气频繁发生,我国连续四年开展秋冬空气污染综合治理行动,成效显著。去年秋冬季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细颗粒物(PM2.5)浓度较之前年同期分别下降37.5%和35.1%,重污染天数分别下降70%和65%。长三角已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虽然秋冬攻坚取得了积极成果,但空气质量改善的效果并不稳定。京津冀及其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仍然是中国PM2.5浓度最高的地区。
秋冬两季PM2.5平均浓度约为其他季节的两倍,重污染天数占全年的95%以上。为继续做好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生态环境部研究起草了《2021-2022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规划》,即将印发实施。每个城市的重污染天数平均减少2天。在实施范围上,考虑了秋冬季节大气环境和区域传播影响。在北京、天津、河北及周边地区的“226”个城市和汾渭平原城市的基础上,增加了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山东东部和南部以及河南南部的一些城市。主要目标都是在秋冬季。
在供暖季节之前,各地已完成了348万块散煤的置换工作。在具体任务上,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落实钢铁行业脱产的有关要求,稳步推进散煤治理。在取暖季节之前,共有348万户家庭被散装煤取代。在被纳入中央政府在中国北方进行清洁供热试点三年多的城市,平原地区的大宗煤炭已基本清除。加强气源、供电等能源供应保障,确保人民过冬温暖。同时,深入开展锅炉、窑炉综合改造,扎实推进治理突出问题排查整改,加快柴油车污染治理,加强秸秆禁烧治理,加强粉尘综合治理。
推荐北京中净护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它家有专业的空气综合治理方案⌄净化程度真的非常好,我找他家治理后,现在家里异味一点都没有了,而且虫子也都消失不见了。
记者前日从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郑州市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已经下发,根据工作目标,我市将切实做好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完成生态环境部和省政府下达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
目标 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6% 重污染天数减少2天
根据方案,今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的目标是:2019年10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我市及各县(市、区)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比去年同期(实况)下降 6%以上,重污染天数减少2天。其中,2019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全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72微克/立方米以下;2020年1月1日至3月31日,全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93微克/立方米以下。
考核 狠抓落实 严格问责
方案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坚决扛起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政治责任,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把做好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作为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关键举措。要对照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逐项分解任务,认真履行“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的部门责任,确保治理到位、排放达标、管控及时。
要严格考核问责,市攻坚办将定期调度各县(市、区)、市直有关单位重点攻坚任务进展情况,每月通报县(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情况,以空气质量改善程度、重点工作进展、各级督查反馈问题为依据,对相关单位实施通报批评、公开约谈、问责。
任务
9大项44小项任务 全面改善大气环境
如何实现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目标?我市明确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调整能源结构、积极调整运输结构、强力推进“三散”污染治理、全面实施工业企业深度治理、大力做好高排放移动源污染控制、面源污染控制、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不断加强基础能力建设等9大项44小项工作任务。
年底前完成产能压减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方面,2019年底前列入淘汰清单的企业要完成产能压减任务。完成压减水泥产能36万吨,压减电解铝产能10万吨,减少碳素产量50%;推进城市建成区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2019年12月底前,完成国家确定的3家企业关停任务。开展传统产业集群升级改造,12月底前,完成经开区家具和木材加工,巩义市耐火材料、铸造、石材加工等产业集群综合整治。
削减煤炭消费总量
加快调整能源结构方面,要完成煤炭消费总量削减任务。2019年,全市(含巩义)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2145万吨以内,比2015年下降29%左右;电煤消费占比达到63%;加快推进煤电机组清零,2019年12月底前,关停东风电厂2×2.5万千瓦机组,完成永安电厂1×12.5万千瓦机组清洁化改造,2020年3月15日供暖季后,泰祥电厂2×13.5万千瓦机组实施关停;增强清洁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加快推进中牟县豫中储气中心项目建设,扩大风能利用规模,加大“外电入郑”。
大宗货物铁路货运超八成
调整运输结构方面,要加快推进“公转铁”,2019年11月底前,拥有铁路专用线的大型工矿企业和新建物流园区,煤炭、焦炭、铁矿石等大宗货物铁路运输比例超过80%。加快推进老旧车辆淘汰,推广使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加快直流快充站(桩)等基础设施建设,2019年底市区直流快充桩数量不少于5000个。
持续开展“散乱污”治理
“三散”污染治理方面,要持续开展“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加快推进双替代供暖任务,持续开展散煤污染专项整治,加快烤烟、食用菌等农业大棚、畜禽舍燃煤设施改造或淘汰。全面提升散尘污染治理水平,确保2019年全市降尘量不得高于9吨/月/平方公里,2020年1月1日起,市区建成区平均降尘量不得高于7吨/月/平方公里。加强施工扬尘治理,严格渣土运输车辆规范化管理。
深度治理工业排放
工业企业深度治理方面,要全面实施非电行业、工业窑炉、锅炉、挥发性有机物、铸造行业、无组织排放深度治理,对于未完成治理任务的依法责令停产整治。深化非电行业提标治理,2020年1月1日起,未完成治理任务的工业企业依法实施停产治理。开展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治理,深入推进 VOCs综合治理,2019年11月底前,开展VOCs治理专项执法检查。
严查机动车超标排放
高排放移动源污染控制方面,要加大路检路查力度,秋冬季期间,每个站点日抽检柴油货车数量不得低于 50辆。强化入户监督抽测,组织对物流园、工业园、货物集散地、公交场站等车辆停放集中的重点场所,以及物流货运、工矿企业、长途客运、环卫、邮政、旅游、维修等重点单位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监督抽测。严厉查处机动车超标排放行为,建立超标柴油车及所属企业黑名单和信用惩戒制度。加强重污染天气期间柴油货车管控,加强非道路移动源污染防治。持续推进成品油市场专项整治,实现国六标准车用汽柴油全面普及,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
推进餐饮油烟治理
面源污染控制方面,要持续开展秸秆禁烧工作,推进餐饮油烟治理,严格落实烟花爆竹禁放管理规定,落实禁止销售、燃放烟花爆竹要求。
重污染天气细化调控
应对重污染天气方面,要修订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细化“一厂一策”实施方案,实施季节性生产调控。水泥行业2019年11月 1日至12月31日停窑,2020年1月份生产,2020年2月1日至3月31日停窑。 加大重污染天气执法力度,对超标排放、弄虚作假、未落实管控要求的企业,要依法依规严格处罚和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加大空气质量监测
基础能力建设方面,要加大空气质量监测网络覆盖。全市高新区、重点工业园区、机场年底前建成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2020年1月起,环境空气质量纳入省生态环境厅排名。建设机动车“天地人”一体化监控系统,完成重污染天气车辆管控平台建设。加强执法能力建设,为执法人员配备便携式大气污染物快速检测仪、VOCs泄漏检测仪、微风风速仪、油气回收三项检测仪、路检执法监测设备等。实施绿色环保调度,对绿色环保引领企业给予政策激励。
空气污染的防治关键在于污染源的控制与处理。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合理布局工业区,做好废气的处理与利用。合理规划与布局工业区,可以方便污染物的扩散和工厂之间互相利用废气,达到减少废气排放量的目的。
2、实行区域集中供热,提高供热效率。加快乡村与城市集中供热的建设与步伐,以高效率的击中锅炉供热代替分散的低矮烟囱的取暖方式,可以有效减少烟尘的排放量。
3、开发新型燃料,改变燃料构成。煤炭、石油、天然气是温室气体产生的主要来源,要想缓解空气污染,就要促进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新型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逐步取代化石燃料。
4、加强工艺措施,控制燃煤污染。采用原煤脱硫技术,优先使用低硫燃料;改进燃煤技术,减少燃煤过程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等;改进汽车发动机的燃烧设计,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废气排放,并加强交通管理。
5、增加绿化面积,开发空气净化技术。空气污染的治理,预防是关键,治理同样很重要。植物除美化环境外,还具有调节气候、阻挡、滤除和吸附灰尘,吸收大气中的有害气体等功能。应增加绿化面积,发挥植物净化空气的作用。此外,要加大空气净化技术的开发,从技术层面控制空气污染。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langhai8@163.com
本文链接:https://www.wumai.net/wumai/20221130040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