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雾霾 > 正文

气荒(气荒席卷全国2020)

美国助欧解“气荒”背后有什么“算计”吗?这种情况可以杜绝,但需要等到疫情彻底控制。继“油荒”、“电荒”之后,一场天然气短缺造成的“气荒”,再次引发了中国人的关注。目前,中石油华北地下储气库已提前严重超采。北溪1号是将天然气从俄罗斯运往德国的最大单一管道,已经开始为期10天的年度维护,并将维护至当地时间7月22日。入冬以来,天然气价格暴涨,LNG价格持续上扬至历史新高,华北等地区的“气荒”现象此起彼伏,人们纷纷在问,中国的能源供应怎么了?多部门重拳出手,天然气价格迎拐点12月7日,

美国助欧解“气荒”背后有什么“算计”吗?当真是做好事?

气荒(气荒席卷全国2020)

引言:之所以美国帮助欧洲国家解决“气荒”问题,可能主要是因为美国想要借此拉拢欧洲国家。关于这件事,很多网友都认为这个国家并不是真的做好事。由于俄乌冲突,俄罗斯和欧洲的一些国家之间关于能源的问题越来越大。由于欧盟制定的一些限制俄罗斯的政策,欧洲国家需要寻找天然气的替代供应国家。由于现在是欧洲国家储蓄过冬的重要时期,欧洲必须面对越来越严重的“断气”风险。

自从俄乌冲突爆发以后,欧盟等国家都跟随某一个国家,对俄罗斯进行了很多限制的政策。为了摆脱对俄罗斯能源供应的依赖性,欧盟不仅宣布停止进口俄罗斯的煤炭,而且对部分石油实行了禁运政策。由于这些政策的实施,俄罗斯也进行了相应的举措。由于俄罗斯和欧洲之间的问题越来越大,美国更加想要拉拢欧洲国家。通过欧洲国家,美国可以更大程度的限制俄罗斯的发展。

这可能就是为什么美国会供应欧洲国家天然气。除了目地不纯以外,很多网友也认为,美国的供应根本不能够解决欧洲“气荒”的困境。由于这两点,很多网友都认为,美国并不是真的在做好事。根据相关信息来看,美国能力在短时期内出口更多的天然气。虽然美国没有足够的能力供应欧洲国家对天然气的需求,但是又推动欧洲国家和俄罗斯关系向不好的方向发展。

由此可见,美国帮助欧洲解决“气荒”的困境的背后有很大的算计。无论这些国家之间发生什么样的冲突和问题,我国一直秉持着该有的大国姿态和和平形象。对于很多问题,我国也是非常支持通过对话、协商的方式去进行解决。国家之间发生变化也会导致人们的生活发生很大的变化。如果相关能源不能够被及时的供应,那么不仅会对国家的发展有影响,也会对人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

天然气暴涨逾1000%,“气荒”能杜绝吗?

这种情况可以杜绝,但需要等到疫情彻底控制。

道理其实非常简单,现在全球范围内的天然气价格暴涨,主要是跟目前各国的经济环境有关,同时也跟新冠疫情有直接的关系。正是因为很多地区的经济受到了影响,所以才会导致天然气这样的大宗商品的价格进一步暴涨。如果疫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我相信很多商品的价格都会逐渐恢复正常。

一、天然气的价格暴涨了10倍。

这个数据并不是来自于国内,而是欧洲的天然气数据。从疫情以来,欧洲各国的天然气价格已经暴涨了10倍,南美国家的天然气价格也暴涨了5~10倍。对于我们亚洲国家来说,多数亚洲国家的天然气价格暴涨了6倍左右。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会有使用天然气的需求,这导致居民使用天然气的价格成本进一步提高。

二、我们的天然气供应在进一步提升。

正是因为目前的天然气价格在暴涨,天然气的需求也很高,我们的天然气供应数量也在进一步提高。我之前曾经看过一个数据,我们在2021年的上半年的天然气供应量是1800亿立方米左右,同比增长了近17%。正是因为我们在不断供应天然气,我们才能适当控制目前天然气暴涨的行情。

三、这种情况会随着新冠疫情逐渐好转。

其实很多商品的价格都随着新冠疫情的反复而变化,我们经常提到的各类大宗商品的价格都涨价了,我相信如果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当全球各地的经济逐渐恢复的时候,这些商品的价格会逐渐稳定,居民也可以享受到更为平稳的商品使用价格,天然气也是如此。在此之前,我觉得我们没有必要对天然气的价格过度恐慌。

天然气紧缺的原因有哪些?

继“油荒”、“电荒”之后,一场天然气短缺造成的“气荒”,再次引发了中国人的关注。伴随着大雪普降、气温下降,中国的天然气供应在本月出现了紧张。重庆、日照、西安、宜昌、扬州等大中城市的天然气消费受到限制,而武汉、杭州甚至部分中断了天然气供应。在中国的全部能源消费中,天然气只占三到四个百分点。即便到二0三0年,它占的比例也只有百分之六左右。但已有很多中国人的生活已与天然气联系在了一起。近年来,尤其是在中国南方的一些城市,正积极推广这种清洁能源。加之价格低廉,从百姓家庭到汽车、工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天然气。随着汽油价格的不断攀高,越来越多的出租车司机改用天然气;因为比电价更低,一些百姓、工厂也倾向于用它替代电力、煤炭,用于取暖或者当作燃料。此次天然气短缺,已引发了他们的抱怨。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安抚”百姓对天然气需求的迫切,不惜牺牲一部分工业产能,对工业企业暂时中断了天然气供应。

对此次天然气短缺,中国的两大天然气供应商——中石油、中石化解释说,它们的天然气产量、管道输送量已经发挥到最大,甚至已动用了部分储气库的天然气。造成供应紧张的原因是天气变化导致的需求突增。其中,中石油每天的供应量近两亿立方米,已经达到了历史最高值。目前,中石油华北地下储气库已提前严重超采。在华北、两湖、西北和华东四大气区联网后,华北地区天然气消耗猛增,也影响了其他地区的天然气供应。

澳大利亚将减少天然气出口,欧洲“气荒”局面加剧,谁是得利者?

欧洲“气荒”局面加剧,澳大利亚、俄罗斯、美国这样的能源大国都是得利者。减少澳大利亚的天然气出口无疑会加剧欧洲的 "天然气短缺",这已经让欧洲人头疼不已,在向欧洲输送俄罗斯天然气的北溪1号管道进行大修时,欧洲人正在遭受天然气短缺的困扰,澳大利亚天然气出口的减少无疑将加剧欧洲的 "天然气短缺"。

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目前正处于冬季,寒冷的天气和冷锋的结合,增加了对供暖用天然气的需求。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会出现天然气短缺的情况,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国之一,如果澳大利亚决定优先考虑自己的需求,它将不可避免地减少其在国际天然气市场的份额,这对欧洲来说绝不是好消息。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欧洲一直面临着能源供应不足的危险。随着俄罗斯和欧洲之间关系的恶化,一场能源危机正日益逼近。北溪1号是将天然气从俄罗斯运往德国的最大单一管道,已经开始为期10天的年度维护,并将维护至当地时间7月22日。然而,欧盟预算专员约翰内斯-哈恩透露,欧盟委员会并不期望北溪1号在年度维护工作之后重新启动。

根据泄露给媒体的欧盟文件草案,欧盟委员会警告说,如果俄罗斯切断天然气供应,今年的严重霜冻和欧洲未能积累足够的能源库存将导致欧盟GDP下降高达1.5%。英国方面强调,天然气紧急情况“极不可能”发生。只是,对于欧洲而言,这一不确定因素的增加无疑再度加剧了其“气荒”之痛。面对越来越大的供应压力,德国和荷兰等国家已经宣布放宽对燃煤发电的限制,这显然是积极致力于清洁能源的欧盟所不愿意看到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强调,"不应回到肮脏的化石燃料",并提醒各成员国继续关注对可再生能源的重大投资。

华北等地区现“气荒”如何解决?

“最近家里取暖没事,但做饭的气不够用了”,12月7日,一位保定市民告诉记者,这种情况大概是从10天前开始,听说有关部门正在调气过来,但好像要一个月后才会好点。

入冬以来,天然气价格暴涨,LNG(液化天然气)价格持续上扬至历史新高,华北等地区的“气荒”现象此起彼伏,人们纷纷在问,中国的能源供应怎么了?

危急之下,中央有关部门重拳出手,在发改委组织各省份召开告诫会之后,环保部近日下发特急文件,提出“进入供暖季,凡属没有完工的项目或地方,继续沿用过去的燃煤取暖方式或其他替代方式”。

目前,政策效果已经初步显现,LNG市场开始小幅降温,来自行业机构的数据显示,12月6日的LNG全国标杆价格为7191元/吨,下跌0.73%。

多部门重拳出手,天然气价格迎拐点

12月7日,一封来自环保部《关于请做好散煤综合治理确保群众温暖过冬工作的函》的特急文件在网络流传。新京报记者从行业人士处确认了文件真实性。

该文件提出,以保障群众温暖过冬为第一原则,提出进入供暖季,凡属没有完工的项目或地方,继续沿用过去的燃煤取暖方式或其他替代方式。此前,文件中涉及的京津冀、河南、山东、陕西等城市今冬都在大幅度推进煤改气。

此番煤改气政策突然生变,源于近期天然气市场的异动。

12月1日,液化天然气挂牌价创出9400元/吨的历史新高,报价者是黑龙江大庆中瑞燃气公司。公开数据显示,大庆中瑞的挂牌价比11月30日猛涨了1400元/吨。

据卓创资讯数据统计,11月中旬以来,国内多个地区相继公布限气政策,缺气区域主要为陕西、河北、山东、河南等北方地区,天然气价格上调幅度约10%,个别地区上调幅度达15%。另外,华北地区LNG价格已在8000元/吨以上,涨幅超过60%,个别厂商报价高达9400元/吨,创历史新高。在媒体公开报道中,“气荒”一词频繁出现。

回溯近年状况,“气荒”并非首次出现。

就在2016年,由于遭遇严寒天气,北京的用气量急剧攀升,出现过一次短暂的“气荒”,不过最终有惊无险。然而,这一次,“气荒”动真格的了。

11月底,河北省决定启动全省天然气需求侧管理机制,11月28日零时起进入全省天然气供应Ⅱ级预警状态(橙色预警)。橙色预警为严重紧张状态预警,河北全省供需缺口达10%-20%,并对经济社会正常运行产生较大影响。

正是在天然气供应紧张的背景下,环保部下发了上述文件。事实上,近期发改委、商务部也对气荒问题比较关注。日前,各地发改委已经密集召开价格告诫会试图稳定天然气市场。

比如,山西政府官网公布,省价监局近日召开液化天然气价格法规政策提醒告诫会,会议提醒告诫各企业和相关社会组织要依法诚信经营,加强价格自律,提出“六不准”,如不得捏造散布涨价信息,不得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不得达成垄断协议等。

随着多部门重拳出手,LNG价格开始应声回落。卓创数据显示,在12月1日创下7236元/吨的高点之后,LNG价格开始小幅回落,12月6日,全国LNG标杆价格下跌至7191元/吨。

突然冒出的煤改气增量

在此番气荒和国家政策出手背后,是国内天然气供应短期内出现不小缺口。

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今年全国天然气消费量预计超过2300亿方,增量超过330亿方,同比增幅达到17%。这个增量和增幅,相当前5年年均增量的2倍以上,刷新我国天然气消费增量的历史,消费量呈现爆发式增长。

根据三大石油公司上报数据,今年,全国天然气总缺口超过113亿方,2021年缺口超过300亿方,届时,用气高峰时段每天的缺口可能就达到2亿方。

卓创资讯分析师刘广彬认为,价格的上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天然气市场资源的供不应求。出现供不应求现状的主要矛盾是天然气上游供应不能够满足快速增长的下游需求。当然,目前国内天然气体制机制还不完善,恶性竞争以及垄断经营等问题时有发生,不排除各利益相关者博弈下导致的天然气供应短缺。

对于这一缺口,国内最大天然气供应商中石油已经早有预料。

据中石油提供的数据,今冬明春供应北京市、河北省的计划量为121.6亿方、50.2亿方,增幅分别为13.4%,57.9%。与去年相比,向河北省增加供应18.4亿方,主要用于锅炉煤改气、村村通改造和石家庄热电九期投产。向河北的天然气增加量占京津冀地区总体资源增量的55.2%。

但“煤改气”的快速推进还是超出了预期。

“计划之内的煤改气,基本可以得到天然气的保障,让人措手不及的是那些突然冒出来的煤改气增量”,中石油在发给记者的一份材料中表示,今年作为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目标年份,各地纷纷加大“煤改气”力度,提高清洁能源地位。为实现上述目标,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地就煤改气规定了量化指标,而地方政府煤改气的数量早已超过了量化指标。

2017年,河北省下达的煤改气计划为居民煤改气180万户,锅炉煤改气4500蒸吨。但实际情况是居民煤改气预计完成260万户,锅炉改造11700蒸吨。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指出,推行“煤改气”的主要立足点是减少环境污染,是实现雾霾治理、清洁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煤改气”的大方向是对的,而目前天然气的短缺则是当前必须克服的难题。

工业用户与居民用户“争气”

除了爆棚的煤改气,其他工业用户对天然气的“胃口”也在迅速攀升,如工业燃料和发电用气,今年的同比用量均超过过去3年的增量之和,出现了工业用户跟居民用户“争气”现象。

公开信息显示,天然气使用主要集中在城市燃气、发电、化工和工况企业四个领域。据中石油提供的数据,城市燃气行业同比增长13%,发电行业同比增长28%,化肥化工同比增长25%,工矿企业同比增长21%。

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今年全国天然气消费量预计超过2300亿方,增量超过330亿方,同比增幅达到17%。这个增量和增幅,相当前5年年均增量的2倍以上,刷新了我国天然气消费增量的历史。

气荒暴露出来了储运设施设备(主要是管道和储气库)建设的短板。目前,我国的地下储气库有效工作气量还不到60亿方,仅占天然气消费总量的3%左右,而在一些天然气利用大国,这一比例普遍达到12%以上,如美国是16.8%,俄罗斯15.8%,德国27%,法国接近30%。

多家气田进入满负荷生产状态

天然气涨价潮此起彼伏,以至于被称为气荒,保利协鑫石油天然气集团董事长于宝东认为,这主要是受宏观经济趋稳向好、气价较低、大气污染防治力度加大、北方清洁供暖以及政策集中配套等因素影响,天然气消费显著回暖,进入冬季以来增速更快,致使我国天然气需求的增速大于天然气供应的增速,导致了一定程度的供不应求的局面。

因此,要维持天然气市场供需平衡和价格稳定,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增加供给。

卓创分析师冯海城也认为,“在天然气消费需求保持旺盛的情况下,为了市场平衡稳定,增加供应就成了必须面对且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石油在发给新京报记者的一份材料中称,目前其管存及LNG罐存已达警戒线,为保障管网安全运行,保障辖区内的居民用气,中石油已经采取多项措施。

目前,不少气田也步入了满负荷生产状态。12月3日,青海油田天然气日产量攀升至1870万立方米。涩北、东坪、马仙三大气田比去年同期提前10天进入满负荷生产状态。

LNG市场成为焦点

在加快产能释放的同时,跨地区调配天然气已经正在加速推进。

据记者从行业人士和油气企业了解的情况,目前气价大涨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南方省份由于在供暖需求上远不如北方地区,其市场较为稳定。

拥有涪陵页岩气等大型气源基地的中石化向新京报记者提供的材料显示,其正在积极与其他企业协调,加快管道互联互通,采取资源串换、代输等多种手段解决地区供需矛盾。

金联创分析师左晨表示,“目前南北方价差拉大,南气北上已经可达河南、安徽、山东南部一带,长远来看对北方价格或造成牵制,后期价格或有回落。但考虑到整体供需依旧紧张,整体跌势不会太大”。

海外LNG的获取也进入公众视野。

中石油方面表示,一方面正派出多个商贸团队全球搜寻可靠的LNG现货资源,一方面积极与资源国沟通,避免出现减供、停供、无需下载等不确定性风险。

“中国高度重视天然气供应保障,积极支持企业在增加国内天然气生产的同时,多元化进口海外天然气资源”,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12月7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这样表示。

由于当前国内油气体制限制原因,目前民营企业也将海外作为扩张目标。

保利协鑫石油天然气集团董事长于宝东表示,其在东非地区的埃塞-吉布提油气项目的基础设计已经全部完成,预计2018年具备全面开工建设的条件,“近期,受益于气价大涨的因素,埃塞-吉布提项目的长约销售协议谈判进展顺利,预计可于近期签署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

一场持续蔓延的严重“气荒”,引起了有关部门及市场的广泛关注。11月中旬以来,国内多个地区相继公布限气政策,华北地区LNG价格涨幅超过60%;12月1日,液化天然气挂牌价创出9400元/吨的历史新高。

“气荒”及其带来的价格上涨,也给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带来了新的课题和任务。这次气荒的成因是什么?谁能从中受益,谁受到的负面冲击最大?未来天然气供给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避免诸如此类的气荒?

气荒源自供需结构不平衡

目前我国天然气/LNG主要供给渠道有哪些?近几年来的供需结构是怎么样的?

刘广彬:国内天然气的主要供应渠道有两类:一是国内自产,二是国外进口。2017年1-10月份,我国天然气产量121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1.2%;天然气进口量722亿立方米,增长27.5%;天然气消费量1865亿立方米,增长18.7%。在天然气供应端,2017年整体涨势明显。

即使如此,面对快速增长的下游需求,特别是随着冬季采暖季的来临,国内天然气市场出现明显的供不应求。中石油预估,整个冬季采暖期,北方资源供应缺口约48亿立方米。

于宝东:目前我国天然气的主要供给渠道分为国产气、进口气两种。国产气已逐步形成常规、非常规的多元供气局面,进口气已形成管道气和LNG多渠道供应格局,资源进口国超过10个。近年来,随着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进口气的占比逐步上升。

供需结构方面,我国于2006年开始进口LNG,2009年底开始进口中亚管道气,2013年中缅天然气管道建成投产,标志着西北、西南进口天然气管道和海上LNG进口通道初步形成。整体看,目前国内的天然气供应以管道气为主。

今年的气荒,某种程度上说是不是这种供需结构下的必然结果?

刘广彬:目前,国内并没有新的进口管道投产,LNG接收站数量亦不多,天然气资源开采短期内增长潜力有限,加之储气调峰设施建设不足,管网联通程度以及建设规模较小,面临较大的下游需求增速,天然气市场出现供应缺口也是必然。

于宝东:随着我国清洁能源政策的大力推行,天然气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不断增长,国内天然气产业发展的黄金十年已经到来,我们预计天然气将在2020年后逐步向供不应求转变。

下游终端用户受冲击较大

当前“气荒”在华北表现得特别严重,华北天然气市场主要的供应商是哪些企业?

于宝东:华北地区的天然气市场,主要的供应商以三桶油为主,在三桶油以外,还有不少第二梯队企业,例如京能、北京燃气、新奥等企业。当前,国家正在力促基础设施(LNG接收站和长输管网)向第三方准入,第二梯队企业为弥补缺少上游资源的先天劣势,积极参与三桶油混合所有制改革,正在基础设施领域抢滩布点。

刘广彬:天然气冬季供暖的主要地区是华北地区,主要气源供应商为中石油、中石化以及中海油等,其中以中石油西气东输以及陕京系统为主要气源来源。

随着气价上涨,哪类企业受益于气荒,哪类企业受到的负面冲击较大?

刘广彬:年内天然气需求的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刺激各供应商的上游生产增产增效,同时天然气价格的上浮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这些企业的收益。而对于下游终端,首先,因价格上调导致成本上浮;另外,冬季供暖用气高峰期,部分地区工商业领域限制用气,天然气供应不足。

于宝东:随着气价上涨,我们认为受供需形势趋紧的影响,供应商将受益于气荒,下游终端用户将受到负面冲击较大,如果气价上涨过快,甚至可能会出现煤改气逆替代或者电代气的可能。

作为国内大型能源企业,协鑫受到的影响怎样?

于宝东:近期,受益于气价大涨的因素,协鑫的埃塞-吉布提项目的长约销售协议谈判进展顺利,预计可于近期签署具有法律约束力的HOA。但这是个双刃剑,协鑫国内天然气电厂的成本压力会上升。

加快建设储气调峰设施

近期出现的气荒问题,短期内如何解决?

刘广彬:短期来看,应加快中石化天津LNG接收站建设进度,快速投产进气;另外促进天然气管网的互联互通,使得南北东西天然气资源的合理调配。再者,尽快解决中亚天然气限供问题,保证这一主干渠道的气源供应。

于宝东:短期而言,政府可以利用综合政策手段解决供应短缺问题。其一,进一步推进价格的市场化改革,设计合适的市场激励机制,提高供给侧的积极性;其二,从雾霾治理角度出发,加大对于“煤改气”的补贴力度,在必要时候,可以牺牲一定程度的工业用气来满足居民需求。

中长期内如何解决气荒这一问题?

于宝东:对于中长期而言,建议加大油气行业改革力度,加大储备设施建设和管道建设,加快推进第三方行业准入机制,共同参与国家的能源保障。关于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建议坚持“放开两头,管住中间”的改革路线,这样可以使得市场参与主体在充分竞争的环境下,公平计价,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有利于天然气行业的健康发展。

刘广彬:未来,应积极加快储气调峰设施建设,对储气库,提别是战略储气库的建设应尽快提上日程,各主要天然气消费地区,特别是季节峰谷差较大的北方供暖地区,应尽快完善天然气储备站建设。另外,积极推进天然气市场化机制改革,完善定价机制、管输制度等在内的天然气市场机制。

还是南方好,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