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天对呼吸系统影响最大,这已成为多数人的共识。其中朝阳区、丰台区和石景山区肺癌发病最高,这和地区污染程度相符,说明灰霾与肺癌发病率存在关联。很多人都知道,雾霾天气对呼吸道疾病影响很大,殊不知,雾霾天气更“伤心”。因此,雾霾天气时,心血管疾病患者外出最好戴上棉质口罩,外出归来要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的肌肤。徐成斌表示,雾霾天空气中污染物多,气压低,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因此,遇到雾霾天气,年老体弱和心血管疾病的人应该减少在室外的时间,在饮食方面要少吃刺激性食物。雾霾不仅伤害器官,更在无形之中影响着神经系统。雾霾和甲醛哪个对人体危害更大
雾和霾的区别
存在形态的区别:
雾:雾是悬浮于空气中的水滴小颗粒。
霾:霾是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小颗粒,包括灰尘、硫酸、硝酸等各种化合物。
颜色不同:
雾:雾是由小水滴构成,由于其物理特性,散射的光与波长关系不大,因此雾呈乳白色,青白色。
霾:霾是由各种化合物构成,由于其物理特性,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黄色,橙灰色。
含水量的区别:
雾:相对湿度(含水量)大于90%的空气悬浮物。
霾:相对湿度(含水量)小于80%的空气悬浮物。
相对湿度介于80%-90%的为雾霾混合物。
分布均匀度不同:
雾: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的产物,雾在空气中分布不均匀,越挨近地面密度越大。
霾:霾的粒子较小,质量较轻,在空气中均匀分布。
能见度不同:
雾:由于雾越接近地面的地方密度越大,对光线的影响也越大,能见度很低,一般在1公里之内。
霾:霾在空气中均匀分布,颗粒较小,密度较低,对光线有一定影响,但影响没有雾大,能见度较低,一般在十公里之内。
垂直厚度不同:
雾:由于小水滴质量较大,受重力作用,云会贴近地面,厚度一般为几十米到二百米。
霾:霾粒子质量轻,分布较均匀,厚度一般可达1-3千米。
边界明晰度不同:
雾:由于雾的范围小,密度大,对光线影响大,因此雾的边界明显。
霾:霾的范围广,密度小,颗粒较小,与晴空区有一定的过渡效果,边界不明显。
持续时间不同:
雾:小水滴在重力作用下沉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也会使水滴蒸发,雾气只会越来越少,持续时间短。
霾:固体小颗粒一般不分解,不沉降,消解速度慢,持续时间长。
社会影响不同:
雾:雾是悬浮在空中的微小水滴,过一段时间会降落到地面,对人们生活、健康影响不大。
霾:霾是各种化合物的小微粒,对人体健康和植物都有害。
雾霾被称为健康的“隐形杀手”,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告诉记者,以前的大气污染主要是降尘,而现在的灰霾,实际上是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假如灰霾中混杂着有害物质,就会对健康产生直接危害,包括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的破坏。
伤肺。 雾霾天对呼吸系统影响最大,这已成为多数人的共识。北京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柯会星表示,呼吸系统与外界环境接触最频繁,且接触面积较大,数百种大气颗粒物能直接进入并黏附在人体上下呼吸道和肺叶中,并且大部分会被人体吸入。其次,雾霾天气导致近地层紫外线减弱,容易使得空气中病菌的活性增强,细颗粒物会“带着”细菌、病毒,来到呼吸系统的深处,造成感染。钟南山指出,北京地区每年肺癌增幅达2.42%,是所有肿瘤发病率增加最快的。其中朝阳区、丰台区和石景山区肺癌发病最高,这和地区污染程度相符,说明灰霾与肺癌发病率存在关联。
伤心脏。 很多人都知道,雾霾天气对呼吸道疾病影响很大,殊不知,雾霾天气更“伤心”。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证明,阴霾天中的颗粒污染物不仅会引发心肌梗死,还会造成心肌缺血或损伤。美国调查了2.5万名有心脏病或心脏不太好的人,发现PM2.5增加10微克/立方米后,病人病死率会提高10%~27%。北大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徐成斌教授认为,心脏病患者在雾霾天会加重病情,如心衰病人呼吸困难或短促时,心衰会更严重。因此,雾霾天气时,心血管疾病患者外出最好戴上棉质口罩,外出归来要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的肌肤。
伤血管。 徐成斌表示,雾霾天空气中污染物多,气压低,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比如雾大的时候,水汽含量非常高,如果人们在户外活动和运动的话,汗液不容易排出,造成人们胸闷、血压升高。而且,浓雾天气压比较低,人会产生一种烦躁的感觉,血压自然会有所增高。另外,雾天往往气温较低,一些高血压、冠心病患者从温暖的室内突然走到寒冷的室外,血管热胀冷缩,也可使血压升高,导致中风、心肌梗死的发生。因此,遇到雾霾天气,年老体弱和心血管疾病的人应该减少在室外的时间,在饮食方面要少吃刺激性食物。
伤皮肤。 解放军304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杨清明表示,因为皮肤也有呼吸功能,在干净的空气里,皮肤会很舒适、滋润,但如果在一个很脏的环境里,皮肤会很不舒服。如果长期处在雾霾天气下,可以涂一些保护霜、隔离霜之类的东西,等下班之后再清洗掉。并且,勤洗脸也很有必要。
伤脑。 雾霾不仅伤害器官,更在无形之中影响着神经系统。钟南山介绍,美国第65届老年医学会年会有个结论,空气中PM2.5增加10微克/立方米,人的脑功能就会衰老3年。
个人觉得雾霾更厉害,对人体的影响更大一些。雾霾的引起原因是空气污染太严重,引起的原因有日常的汽车尾气排放,还有大型工厂的废气排放,以及建筑道路的灰尘和交通扬尘等,这些原因加剧了雾霾的产生和浓度。那雾霾给人们造成的影响是什么呢?雾霾会引起急性鼻炎和急性支气管炎等病症。对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雾霾天气可使病情急性发作或急性加重。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 雾霾天对人体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也很严重,会阻碍正常的血液循环,导致心血管病、高血压、冠心病、脑溢血,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使慢性支气管炎出现肺源性心脏病等。还可导致近地层紫外线的减弱,使空气中的传染性病菌的活性增强,传染病增多。长期生活在雾霾天气下也不利于儿童成长,日照不足会引起儿童缺乏维生素D,对钙吸收减少,会造成婴儿佝偻病和儿童生长减慢。甲醛的形成多是装修污染以及家居用品挥发所致,当浓度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引起儿童气喘,严重的可能会导致窒息,长期生活在有甲醛的地方则会导致慢性呼吸道疾病,引起鼻咽癌、结肠癌、脑瘤、月经紊乱、细胞核的基因突变、妊娠综合症、引起新生儿染色体异常、白血病 ,引起青少年记忆力和智力下降等等。这两个的危害其实不相上下,那为什么我觉得雾霾对身体影响更大一些呢,因为现在甲醛依靠一些科学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治理,而且甲醛多见于新装房,危害范围也有限。而雾霾危害范围广大,治理也只能依靠国家来治理环境,才能改善雾霾,这个比较繁琐,过程比较持久,所以我觉得雾霾的危害更大一些。
肯定是雾霾对人体的影响更大,因为雾霾就是我们俗称的PM2.5,这种细小微粒物是能够进入人体肺泡和血液中的,所以对人体健康危害更大。
雾霾伤脑
雾霾无形之中影响着神经系统,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曾介绍,美国第65届老年医学会年会有个结论,空气中PM2.5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人的脑功能就会衰老3年。
雾霾伤肺
雾霾天对呼吸系统影响最大,这已成为多数人的共识。雾霾中的PM2.5等细小颗粒物可以直接入肺,堵死人数量有限的肺泡,是肺癌的一大诱因,雾霾天严重时也是哮喘、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
雾霾伤心脏
哈佛大学研究证明,阴霾天中的颗粒污染物不仅会引发心肌梗死,还会造成心肌缺血或损伤。美国调查了2.5万名有心脏病或心脏不太好的人,发现PM2.5增加10微克/立方米后,病人病死率提高10%~27%。
雾霾伤血管
雾霾天空气中污染物多,气压低,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由于雾霾中PM2.5颗粒能够进入人的血液循环系统,在血管壁堆积,造成血管变窄,血压升高。另外,雾霾天气温往往较低,一些高血压、冠心病患者从温暖的室内突然走到寒冷的室外,血管热胀冷缩,也可使血压升高,导致中风、心肌梗死的发生
看到这几点我相信在每个人的心里已经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不需要了解太多的术语,只要知道雾霾会伤害你哪个器官就足够了,所以防霾需要我们每个人从自身做起。
雾霾对人体的危害
雾霾对人体的危害,在生活中相信大家都应该知道在雾霾天气时一定要尽可能的避免外出,以免影响身体的健康。即使外出时也要带好口罩喔。那么下面我向大家说说雾霾对人体有什么危害呢?
雾霾对人体的危害1
1、雾霾对呼吸系统的危害是非常大的,经常出现雾霾容易加大我们患上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疾病。还会使老慢支和肺气肿等疾病加重。另外经常生活在雾霾环境中的人患上肺癌的几率也是比较大的。
2、雾霾发生后还会影响我们的心脑血管,患上心血管疾病的人就会有所增加,这时的人容易出现急性呼吸道疾病,严重的还会影响心脏的一些功能,会加重心脏的一些负担,这时就容易出现心衰。
3、雾霾对眼鼻喉的危害也是比较大的,我们经常生活在雾霾的环境下,容易刺激我们的眼、鼻、咽喉等部位,容易出现眼干、涩、痒的情况,有的眼睛还会出现流泪、怕光的症状,容易出现结膜炎;还容易出现流鼻涕、喷嚏,患上过敏性鼻炎等疾病;还会增加咽干、咽痒和咽痛等症状。另外对我们皮肤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我们长期生活在雾霾的环境下容易患上皮肤搔痒、红斑和丘疹这样的疾病,发生过敏性皮炎的几率也会增加。
我们看了这些知道雾霾对呼吸道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所以在出现雾霾的.天气后我们一定要减少外出,还要多准备一些口罩,这样可以降低一些患上这些疾病的概率。另外我们还要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减少的大气的污染,这样是远离雾霾的主要原因。
第一:伤害生殖泌尿系统。 当雾霾中的可吸入物质进入到身体的血液中后,就会堆积在身体的各个器官,
包括男性的精囊。由于生殖泌尿系统是身体代谢比较快的一个组织,所以当吸入的颗粒进入到人体血液循环后,首先受到影响的就是生殖泌尿系统,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生殖泌尿系统出现病变,包括肾衰竭,尿毒症,精子畸形,前列腺增生等。
第二:出现心血管疾病。 当出现雾霾天气时,就很容易导致气压降低,而且空气中的湿度会增大,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外出,就会导致身体无法排汗,所以很容易诱发心脏疾病。并且雾霾中含有大量的可吸入性颗粒,一旦进入到呼吸道就会站在肺泡上,所以很容易引发一些鼻腔疾病,严重的还可能出现肺部硬化,甚至会引发肺癌。
第三:出现上呼吸道感染。 在雾霾天气中,空气中会漂浮着大量的有害物质,当人体吸入这些有害物质之后,就很容易对呼吸道造成伤害,并且会破坏呼吸道黏膜,从而导致鼻腔变得干燥,这样就会破坏呼吸道黏膜的防御能力,从而导致细菌进入呼吸道,所以很容易引发上呼吸道感染。
雾霾对人体的危害2
1、对人体产生的危害:
(1)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包括数百种大气化学颗粒物质。其中有害健康的主要是直径小于10微米的气溶胶粒子,如矿物颗粒物、海盐、硫酸盐、硝酸盐、有机气溶胶粒子、燃料和汽车废气等,它能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呼吸道和肺泡中。尤其是亚微米粒子会分别沉积于上、下呼吸道和肺泡中,引起急性鼻炎和急性支气管炎等病症。对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雾霾天气可使病情急性发作或急性加重。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
(2)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雾霾天对人体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也很严重,会阻碍正常的血液循环,导致心血管病、高血压、冠心病、脑溢血,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使慢性支气管炎出现肺源性心脏病等。
另外,浓雾天气压比较低,人会产生一种烦躁的感觉,血压自然会有所增高。再一方面雾天往往气温较低,一些高血压、冠心病患者从温暖的室内突然走到寒冷的室外,血管热胀冷缩,也可使血压升高,导致中风、心肌梗死的发生。所以心脑血病患者一定要按时服药小心应对。
(3)雾霾天气还可导致近地层紫外线的减弱,使空气中的传染性病菌的活性增强,传染病增多。
(4)不利于儿童成长。 由于雾天日照减少,儿童紫外线照射不足,体内维生素D生成不足,对钙的吸收大大减少,严重的会引起婴儿佝偻病、儿童生长减慢。
(5)影响心理健康。
专家指出,持续大雾天对人的心理和身体都有影响,从心理上说,大雾天会给人造成沉闷、压抑的感受,会刺激或者加剧心理抑郁的状态。此外,由于雾天光线较弱及导致的低气压,有些人在雾天会产生精神懒散、情绪低落的现象。
(6)影响生殖能力。
有研究表明,长期暴露于高浓度污染的空气中的人群,其精子在体外受精时的成功率可能会降低。研究人员还发现了有毒空气和男性生育能力下降之间的关联。
2013年11月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的《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3)》指出,近50年来中国雾霾天气总体呈增加趋势。其中,雾日数呈明显减少,霾日数明显增加,且持续性霾过程增加显著。
雾霾天气现象会给气候、环境、健康、经济等方面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例如引起城市大气酸雨、光化学烟雾现象,导致大气能见度下降,阻碍空中、水面和陆面交通;提高死亡率、使慢性病加剧、使呼吸系统及心脏系统疾病恶化,改变肺功能及结构、影响生殖能力、改变人体的免疫结构等。
2、对生态环境和交通造成的危害:
(1)影响交通安全。
雾霾天气时,由于空气质量差,能见度低,容易引起交通阻塞,发生交通事故。在日常行车行走时更应该多观察路况,以免发生危险。
(2)阴霾天气更易致癌。
雾霾天气时光照严重不足,接近底层的紫外线明显减弱,使得空气中细菌很难被杀死,从而传染病的概率大大增加。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曾在某论坛上指出,近30年来,我国公众吸烟率不断下降,但肺癌患病率却上升了4倍多。这可能与雾霾天增加有一定的关系。不但浓雾缠绕、能见度非常低的天气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时而有雾时而多云的天气也会有同样的问题。
(3)影响生态环境。
雾霾天气对公路、铁路、航空、航运、供电系统、农作物生长等均产生重要影响。雾、霾会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影响生态环境,给人体健康带来较大危害。
雾霾对人体的危害3
雾霾中含有各种对人体有害的细颗粒,有毒物质高达20多种,包含了酸、碱、盐、胺、酚、尘埃、花粉、流感病毒、结核杆菌等等。
首先这些物质会对呼吸道产生影响,可能会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的发作。人如果长时间处于雾霾天气中,可导致气管炎、咽炎、肺炎、哮喘、鼻炎、眼膜眼对幼儿。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和体质有一定的影响。
其次是对心脑血管病的影响。雾霾天气气压比降低,人会产生一种心烦意乱的感觉,血压自然会升高。加之雾霾天气比较寒冷,血管病患者走出家里,外面温度急剧下降,血管热胀冷缩,可以使血压升高,导致中风,心肌梗死的发作,所以有心脑血管病患者一定要遵从医生的嘱托,按时吃药,做好保暖,戴上口罩哦。
最后就是对交通的影响,雾霾天气空气质量差,能见度低,给交通造成很大困扰,在冬季交通事故也是频频出现。这要是雾霾影响了视线,城市交通压力本身非常大,加之在上下班高峰期各个马路拥堵,都着急回家,在这样的天气人的内心是非常急躁的。所以一再提醒广大的朋友们减速慢行,避免不必要的车祸出现。
所以在冬季一定要加强锻炼,增强自己的体质,增强自己的免疫力。出门时一定记得戴好防霾口罩,平时多喝白开水哦。
霾的危害更大。
雾和霾是自然界的两种天气现象。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常呈乳白色,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霾是指大量极细微的颗粒物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这些颗粒物主要来自自然界以及人类活动排放,霾能使远处光亮的物体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当能见度小于10千米,排除了降水、沙尘暴、扬沙、浮尘等天气现象造成的视程障碍,空气相对湿度小于80%时,判识为霾;相对湿度大于95%时,判识为雾;相对湿度80%~95%时,按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的描述或大气成分指标进一步判识。另外,在一定条件下,一天当中雾和霾随着相对湿度的变化有时会相互转化。
导致霾天气出现的干气溶胶粒子一部分源自人类活动,特别是工业生产、能源燃烧,还有一部分来自大自然,例如森林火灾、沙尘天气、火山爆发、作物花粉、海浪抛起的盐粒子等,这些都提供了形成霾的干气溶胶粒子。
从全国范围来讲,我国雾和霾天气发生的特征是:
(1)雾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它的发生除与天气系统关系密切外,还与下垫面及地形等有很大的关系。雾的生成具有很强的局地性,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近地层空气层结比较稳定、暖气流流经冷表面地区、或辐射降温剧烈等条件决定雾的生成。按照雾的形成原因,雾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天气系统影响下的锋面雾、高气压雾和低气压雾等;另一类是受下垫面性质影响而形成的平流雾、辐射雾和蒸发雾。此外,还有受地形影响的上坡雾等。一般而言,沿海、高山、城市为雾的多发地区。在我国内陆,大多是辐射雾,沿海地区平流雾较多,山地的迎风坡常可见上坡雾,在锋面活动频繁的地区和季节,常可遇见锋面雾。我国一年四季都有雾出现,大多数地区秋冬季节为雾多发期,春、夏季雾较少。
①辐射雾是由于夜间地表面的辐射冷却而形成的雾,多出现于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和早晨。
②蒸发雾是指冷空气流经温暖水面,如果气温与水温相差很大,则因水面蒸发大量水汽,在水面附近的冷空气便发生水汽凝结成的雾。
③平流雾是当暖湿空气平流到较冷的下垫面上,下部冷却而形成的雾。平流雾和空气的水平流动是分不开的,只要持续有风,雾才会持续长久。如果风停下来,暖湿空气来源中断,雾很快就会消散。
④上坡雾是湿润空气流动过程中沿着山坡上升时,因绝热膨胀冷却而形成的雾。所谓绝热膨胀,是指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的膨胀过程。上坡雾多见于山中。
(2)霾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基本特点为:冬季多,夏季少,春秋季居中。霾发生时的天气条件特点是气团稳定、较干燥,冬季满足这样的天气条件日数多,加上一些地方采暖用煤,粉尘大,容易形成霾。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为多雨期,局地对流强烈,雨水较其他季节充沛,雨水对空气中的灰尘等污染物起冲刷作用,不利于霾天气的形成。
雾和霾的危害:
一方面是对交通的影响。雾和霾天气出现时能见度大大降低,容易造成航班延误甚至取消,高速公路关闭,引发海陆空交通受阻和事故多发等一系列问题,雾和霾被公认为是对交通影响最大的灾害性天气现象之一。
除了对交通的影响外,雾和霾对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所造成影响和危害是目前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雾中含有各种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其含量是普通大气水滴的几十倍,霾中含有数百种大气化学颗粒物质,如来自工业和交通运输燃烧的化石燃料以及煤柴的燃烧,还包括矿物颗粒物、海盐、硫酸盐、硝酸盐、有机气溶胶粒子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主要是PM2.5 和PM10,它们对老人和儿童健康所构成的威胁尤其大。雾和霾可以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多种疾病,霾中的微小颗粒能直接进入并黏附在人体呼吸道和肺叶中,尤其是更小的颗粒会分别附着在上、下呼吸道和肺泡中,引起鼻炎、支气管炎等病症,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可能诱发肺癌。另外,持续不散的雾和霾还会导致近地层紫外线的减弱,易使空气中的传染性病菌的活性增强,造成传染病增多,加重老年人循环系统的负担,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致命疾病;同时,紫外线的缺乏易使儿童体内吸收钙的维生素D生成不足,引起佝偻病、生长减慢等疾病的发生。此外,阴沉的雾和霾天气由于光线较弱及低气压,容易使人精神懒散,产生悲观失落情绪,长期如此,对身心健康极为不利。雾和霾已成为威胁人类社会健康的主要灾害之一。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langhai8@163.com
本文链接:https://www.wumai.net/wumai/20221130001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