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雾霾 > 正文

环境整治环境治理论文(关于环境整治的文章)

生态环境怎么治理的形势与政策论文。创新生态环境治理政策,强化生态建设与环境管理工作,迅速扭转当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趋势,确保环境质量不断提高,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是实现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环境政策是组织环境管理活动,指导社会环境行为的行动指南。

求一篇关于中国环境整治议论文800字

环境整治环境治理论文(关于环境整治的文章)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人们要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就必须自觉的保护自然环境,爱护地球.

大家都知道,由于人类向自然界过度的索取,已经导致了大自然无情的报复:台风、暴雨、暴风雪、洪水、干旱、虫害、酷暑、森林大火、地震等灾情不期而至.

我为周围环境的恶化而感到心痛,我想:作为一民少先队员,如果无视人类把环境破坏的严重性,不去保护环境的话,地球妈妈会伤心,老天会对我们进行处罚.所以,我决定要爱护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做一个环保小卫士.

我国的用水面临着严峻的问题,所以我们要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比如:用完水后,要拧紧水龙头,以免造成“一江清水向东流”的浪费现象,如果发现水龙头坏了,要及时修理,避免损失大量的水,大家也别小看废弃的电池,因为一粒纽扣电池会污染 00吨的水,如果你把它扔到水里,水将无法饮用.我们应该把电池收集起来,送往回收站,这样既可以避免污染水源,又使电池得到回收,一举两得.大家不能只是口头说说而已,要行动起来呀!

不仅仅要节约用水,还要节省森林资源.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森林覆盖率只有 .%,相当于世界森林平均覆盖率的 .%;全国人均森林面积和人均森林蓄积分别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和六分之一.森林质量不高,平均每公顷蓄积量只有  .立方米 ,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 .%.

这就是森林资源向我们发出的警报!我们要节约利用森林资源,首先,不能乱扔稿纸,也不拿没写过的纸张折飞机之类的小工艺品,更不要乱砍乱伐,任意践踏花草树木,要植树造林,爱护花草树木;不使用一次性的东西,如纸杯、木块等等.在学校,我们要建立“绿色银行”,捡起以前丢弃的纸屑、小手帕等.外出就餐时,自带勺子、筷子.同学们,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节约利用我们有限的森林资源.

我们生活中到处都离不开电.电,给我们带来各种便利,但是我们要节约用电,因为电几乎是由烧标准煤产生的,而在我国储藏的煤只够开采 00年了!大家想想,00年以后,我们的子孙后代该怎么办呢?所以,我们要节约用电.首先,从自我做起,我牢记“人来灯开,人走灯灭”,盛夏时节,开空调时,不要把温度调得太低,适合就可以了.平时的照明灯,尽可能用节能灯,因为普通灯泡把大量的电能转化为了热量,只有小数转为光线,而节能灯把电能几乎转化为了光明.

我和我的家人认识到了应该保护环境,所以我们做到了许多:每天妈妈洗完菜,我们便把洗菜水倒入大盆里,用来洗菜或拖地.

我做作业时,每次都把没有用完的稿纸订起来,当草稿纸用.妈妈也是把公司的废纸拿给我当草稿.用完后,我们便把草稿纸卖了.

……

以上这些虽然都是小事,但是,只要大家动手,一起努力,我们就能为保护环境做一份贡献.

大地拥有和谐美丽的绿色,花儿才显得娇艳动人;心中拥有纯洁的绿色,心灵才显得更加红彤灿烂.人类需要绿色,地球更加需要,那就让我们手连着手,心连着心,让蓝天更蓝,让清水更清,让我们的地球母亲更加可爱、更加生机勃勃!

生态环境怎么治理的形势与政策论文(2)

生态环境治理的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二:《新时期生态环境治理的政策创新》

摘要:环境政策是政府在保护环境方面所采取的一切对策和行动。合理利用市场机制,完善综合环境政策,是当前世界各国生态环境治理的新趋势。中国生态环境形势严峻,创新生态环境治理政策,提升政策效能,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实现对政治、经济、 文化 、社会等资源的整合,建立健全国家环境管理与社会环境管理的良性互动机制,以确保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

关键词:生态环境;治理政策;创新

中国正处于建设“两型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转型新时期。在当前经济迅速发展、城镇化和工业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缓慢,重化工业仍是工业化的主导形式,各种盲目发展和低水平发展的现象泛滥,资源消耗的集中度仍然很高,资源和环境面临的压力依然很大。在“十五”期间,中国各项经济指标都超额完成,但是,环保指标却没有完成;“十一五”前四年,中国经济克服了地震等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仍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尽管累计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了14.98%,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了9.66%和13.14%。可是,生态环境状况整体变化不大,局部地区仍在不断恶化,突发性环境事件进入高发常发态势[1]。“中国正承受扭曲发展观带来的恶果”,环境问题成为“已到眼前的危机”。创新生态环境治理政策,强化生态建设与环境管理工作,迅速扭转当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趋势,确保环境质量不断提高,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是实现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

一、现行生态环境治理政策的主要缺陷

1.侧重于具体事务与专项目标,缺乏全面的统筹协调。中国环境政策起步于计划经济时代,逐步形成于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制定环境政策的目的在于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生的具体环境问题。环境政策的重点一直是制定专项环境管制措施以实现一些具体的环境管理目标,而较少地关注如何将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纳入到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之中以全面预防和解决环境问题。因此,生态环境政策重污染破坏的事后治理、末端治理,缺乏从全过程上对环境资源的使用进行有效规范控制的制度措施;规制性政策多,经济、技术政策偏少;实用的政策不够,政策间缺乏协调。

2.配套措施不全,实际操作性不强。环境政策是组织环境管理活动,指导社会环境行为的行动指南。近年来,中国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加强政策创新,制定了一些环境治理的新政策,如环境影响评价政策、生态补偿政策、绿色 保险 与绿色信贷政策等。为了照顾各地不同的具体情况,适当保持政策的稳定性与统一性,不少环境政策,国家只是作了原则性的规定,而将执行时的具体要求留待实践后再行详细制定,致使许多政策不能得到有效的贯彻实施。

3.公众参与面小,政策的社会基础薄弱。环境管理牵涉面广,工作复杂,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但是,中国环境政策在制定和实施中,公众参与面较小。政府一直沿用“命令―控制”的方式进行生态环境治理方式,通过将环境管理目标责任化,行政强制化,并过分地依靠行政处罚来保障管理绩效,对个人及企业参与协助环境管理不够重视 [2]。企业、个人、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等参与环境管理的范围、程度、效果等还处于起步阶段,生态环境管理的社会基础薄弱,直接影响到政策实施的实际效果。

二、生态环境治理政策创新是新时期加强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的现实要求

1.发挥市场作用,实行综合治理是当前国际环境政策的新特点。广泛利用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制定综合环境政策,是当前环境管理绩效好的国家的共同点。在环境管理机制较为完善的国家,都允许污染许可证和资源配额的交易,征收污染税、原料税、产品税、资源税、排污费、使用费、补偿费等,提供财政补贴、优惠贷款和环境基金,实行押金―退款制度,建立环境资源损害赔偿责任等。利用市场机制解决环境问题是一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采用经济手段对个人和企业有激励作用,可以较好地鼓励公众协助、参与环境管理。以美国为例,在经过农业大开发、独立战争、南北战争和工业化建设后,美国也出现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但是,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生态环境管理政策和措施,环境治理效果显著,恢复良好。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泡泡政策”,即污染权交易制度。由国家或地区对污染总量实行控制,逐步下降。然后将污染排放额度分解交易给企业。企业有权对获得的污染排放额度进行交易。这样,政府控制总量,企业如果新成立、扩产等,需要增加排污的,必须到具有排污额度的企业购买。通过市场调节,达到控制污染排放的目的。这一政策的实施效果很好,使美国空气污染物总量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并已在水污染物等方面推广。

2.创新环境政策,转变环境管理方式是新发展阶段的现实要求。面对生态环境面临的巨大压力,环境管理改革却远远滞后,管理绩效低下,环境污染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破坏仍在继续,有的地方还愈演愈烈。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经济体制变革正在引导着社会利益关系的调整和重组。经济高速增长对资源、环境的严重挑战还刚开始,环境管理面临的形势可能会更加严峻。

三、新形势下生态环境治理政策的创新

1.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促进政府环境治理措施的落实。借鉴美国成功的排污权交易机制和中国甘肃省张掖市水权交易的探索,合理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对现有环境资源的交易机制进行改革,建立健全生态环境资源权益交易的市场机制 [3]。首先,根据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在对所有生态环境资源(包括环境容量,以排污量来体现)进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将符合市场交易特征的生态环境资源的全部或部分权益确定为可以进入市场交易的品种。其次,根据自然生态系统的科学规律合理确定供应总量的限度,科学合理地确定交易品种的基准价格。最后,通过市场独特的价格形成机制,使环境资源的景观价值、生态价值和存在价值内化为环境资源的交易价格,实现生态环境资源的外部经济性。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促进生态环境管理政策与措施的落实。

2.改革环境 财税 政策,确保环境投入。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公益事业,投入需求多,社会效益大,直接的经济效益却不是很明显。近年来,中国加大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投入,对于加强环境管理、优化生态环境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生态环境投入的主要来源是中央,地方环境投入十分有限。由于资金预算安排的确定性不强,资金 渠道 与管理使用分离,导致资金投入方向混向,资金使用效益不高。为了保证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资金持续投入,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有必要改革环境财税政策。一是借鉴国际上成功的环境经济政策,建立起中国的环境税收政策,并将环境税收定为地方税种,保证地方环境投入的资金来源。二是完善中央财政的财政补偿、转移支付等具体政策,保证中央财政的持续投入。三是加强财政预算管理,增加预算的法定性,保证资金落实并且不受干预和影响。

3.建立和完善绿色GDP核算制度,促进地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强对自然资源损耗的监测,统计社会生产过程中的自然资源损耗以及由于废物排放和自然资源使用造成的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损失,在此基础上,对其价值量进行核算;并对预防和减少环境污染和恢复环境而发生的各种费用、为环保而设立环境管理机构发生的各项费用、降低和改善环境污染的研究开发及利于环保的设施支出等,也进行核算;同时,对推动社会进步和造成社会无序和发展倒退的“支出”进行区别统计。根据这些核算和统计数据,计算出社会发展的环保支出,建立起绿色GDP核算体系。从而,实现将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生态环境成本纳入到GDP的核算中,切实衡量社会经济发展的真实状态,促进地方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科学发展。

4.建立绿色经济政策,支持环保产业和绿色经济的发展。建立和推行企业产品环境成本核算办法,将产品使用过期后的环保处理费用纳入到产品定价之中,杜绝发生类似于廉价白色泡沫塑料泛滥而处理成本实际很高的现象。建立起绿色保险、绿色信贷等环境经济制度,促进绿色贸易,引导企业积极承担环保责任。建立促进清洁生产的激励机制,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将清洁生产作为企业减污增效、政府环境质量管理的重点工作,对实施清洁生产的试点企业、重点污染源防治项目以及对资源综合利用率高、污染物少的技术工艺的推广应用给予优先资金扶持,对重点污染排放企业强制实行清洁生产审核,充分调动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环保产业(包括环保服务业)的发展。

5.促进环境中介组织发展,支持和鼓励公众参与环境管理。公众是环境质量的最终感受者,环境保护直接关系到广大公众的切身利益,公众有权力也有义务参与环境管理。大力支持和鼓励公众广泛参与环境管理,有助于各项环境管理政策措施得到切实执行并发挥出最大效能。环境中介组织是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主要渠道和重要形式。需要制定鼓励政策,引导环境中介组织健康发展,拓宽环境中介组织在生态环境立法、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纠纷处理、生态环境知识宣传等方面发挥作用的渠道,将部分政府做不好、做不了的事情转交给各类环保组织,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确保政府能够真正将主要精力用于环境生态监管。发达国家就经常用“公众评估”的办法来核算绿色GDP,也就是由相关的专业部门和较独立的咨询机构在较大范围内进行公众咨询,调查公众对生态影响的评估,然后 总结 公众的评估意见,并作为绿色GDP的补充,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因此,充分发挥环境中介组织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可以实现政府与民间社团组织的良性互动,提高环境管理政策的效能。

参考文献:

[1]邹静昭.2009年全国环境质量状况如何?[N].中国环境报,2010-01-26(5).

[2]方世南.环境友好型社会与政府在环境治理中的作为[J].学习论坛,2007,(4):40-43.

[3]李雄华.试论环境资源权益交易的市场机制[J].生态经济.2009,(9):40-43.

生态环境治理的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三:《治理农药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从原始的耕种方式渐渐地科学化。现代农业生产中,越来越多的农药种类投入到了农业生产中,而且药量变得越来越大,相应的农药污染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不仅对农业生态产生了重大的问题,而且对人类的生活也产生了很大的威胁。如何的合理使用农药,降低农药污染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如何治理农药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农药;污染;农业;农业环境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的资源,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最根本的物质基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的经济基础,为了满足我们对事物的需求,提高农业的生产量,化肥、农药和生产调节剂被大量的使用在农业生产上,如果这些东西过量或者不正确使用,都会导致土壤被污染,破坏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了农产品,从而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所以,治理农药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一、农药污染的现状

农药污染主要是针对农产品,尤其是对蔬菜、水果的污染比较大,许多的蔬菜、水果都存在着农药残留量超标的问题,从而引起食用者身体不适,比如:急性食物中毒、慢性食物中毒等。近几年,我国因为农药而导致的食物中毒事件频繁发生,造成了经济损失惨重。通过抽样调查发现,农药污染超标高达百分之三十左右,而其中蔬菜的有机磷农药残留问题相当的严重。

二、农药污染的原因

1、历史原因

20多年前,人类还没有意识到农药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大量的使用农药,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监督力度不够强大,也不了解农药的危害性,从而导致农药残留物比较多。比如:六六六的产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占我国农药产量的百分之六十以上,致使土壤、水、大气的污染相当的严重。据调查了解到,这种农药的残留期高达三十年以上。

2、农药使用不恰当

由于条件的限制,农村地区的农民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知识水平低,从而导致他们的环保意识比较差,为了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达到杀虫、杀菌、杀草的目的,他们大量的使用农药,有的还使用高浓度的农药,有的不按照严格的安全隔离使用,还有的在采收前还在使用农药,这样以来,农产品上农药的残留物相当的多,从而导致污染比较严重。

3、监管部门监督力度不够

政府部门对农药的监管力度不够,导致个别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益,生产严重超标的农药,从而导致农药污染比较严重。

三、农药污染带来的影响

农药已经是现代农业生产中必不可缺的手段之一,在农药使用的过程中,农药通过喷洒、蒸发等方式进入到大气、土壤、河流中,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在杀虫、杀菌、杀草的过程中,过分的铲除病虫害的天敌,从而导致生态失衡,农药的残留物也通过各种方式存在,从而危害人类的健康,破坏农业生态环境。

1、污染空气

人类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农药通过扩散、蒸发等方式对大气造成一定的污染。比如:农药通过蒸发,飘散在大气中,造成污染范围扩大。此外,在生产农药时,工厂会排放出大量的废气,这样对大气也有很大的影响。

2、污染水体

在使用农药时,农药的残留物会依附在土壤里,部分会通过蒸发混合在大气中,遇到雨天,这些残留物就会混合在 雨水 中,导致水体污染。

3、土壤污染

在使用农药时,部分农药会被喷洒在土壤里,从而对土壤造成污染;部分会被混合在大气中,部分会落在水里,这样以来,通过对农田进行浇灌,农药的残留物又被浇灌在土壤里,对土壤再次造成伤害。

4、对农作物和其他动物造成伤害

农户为了提高生产率,减少害虫、杂草对农产品的破坏,就大量的使用农药,甚至使用超标的农药,农产品上农药的残留物量过大,导致农产品污染严重。此外,在使用农药时,对一些水生生物、飞禽、动物、植物的生命带来危害,减少它们的种类。

四、治理农药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措施

1、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由于科技水平和生产条件的限制,化学农药依然是防治害虫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近些年来生物农药得到了发展,它有着自身的优点,比如:高效、无毒、无污染、不伤天敌、选择性强等。它是一种细菌农药,比起化学农药是比较好的治虫药物,虽然它难以在短时间里大面积普及应用,但是相对于化学药剂是一个好的选择。

2、加强农药污染的监督、检测

政府部门要加强农产品的质量监督、检测,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从而营造一个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和谐氛围。

3、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各级政府应该经常组织一些活动,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全国人民的农业环境保护意识。比如:通过电视等媒介大力宣传农药的使用方法以及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此外,对农民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农药的使用技术,让他们正确、科学、合理的使用农药,把污染降到最低,使农产品达到无公害化。

4、禁止农药包随意丢弃

农民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有许多的不正确的地方,尤其是对使用过的农药的包装废弃物的处理不恰当,很多人在用完后就随意的丢弃,而这些包装袋或多或少的还存在一些农药的残留物,这样以来,通过扩散就会对土壤、大气、水等造成污染,还可能对人、牲畜的生命带来危害。所以有关部门应该对农民进行教育,禁止他们随意丢弃。此外,还可以通过回收的方法,减少农药包的随意丢弃。

结束语

农业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类的健康问题。因此,在农药的管理中,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严厉监管农药的生产及使用。同时农户在农药的使用中要做到规范性、科学性、合理性。农药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要要规范。只有这三者的相互配合,那么农药污染问题自然就会迎刃而解,食用者再也不用担心食品安全问题了。

参考文献

[1] 许海萍,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及综合防治[J].现代农业,2001(6).

[2] 蒲慧晓,农药环境污染及防治措施[J],北方环境,2012(8).

猜你喜欢:

1. 形势与政策有关生态文明的论文

2. 形势与政策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论文

3. 环境为主题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4. 形势与政策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论文

5. 环境保护相关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6. 2016形势与政策环境保护论文

关于环境保护的论文 3000字左右

收稿日期: 2006 - 07 - 01

论工业革命以来生态环境危机的

客观必然性及其根治途径

毕学云,张智婷,郝明亮,李吉利,李瑞平

(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北蔚县075700)

摘要:在简要介绍全球生态环境危机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工业革命以来生态环境危机产生的客观必然性,认为西

方式社会文化的主导、人口压力、对生态基本规律的认识不足、传统生存方式的缺陷、技术的滥用和自由经济制度的弊端是

主要原因,提出根治生态环境危机的根本出路在于控制人口增长、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实施可持续生产和可持续消费。

关键词:工业革命;生态环境危机;客观必然性;根治途径

中图分类号: X171.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2 - 3356 (2006) 05 - 0048 - 03

1 全球生态环境危机现状

18世纪中叶以蒸汽机的发明所引发的工业革命,使

人类的生产水平和物质文明水平都得到了极大提高。但

与此同时,工业革命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和环境问题,

引发了人类史上空前的生态环境危机,对当代人类的生

存与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这些全球性的生态环境危机

主要表现为水(蓝色)危机、粮食(绿色)危机、人口危机、

荒漠化、物种危机、生态死亡、臭氧层危机、大气污染、极

地污染、核污染、生化污染、基因炸弹(人种危机) 、全球变

暖,等等。

联合国发布的《千年生态环境评估报告》指出,过去

50a中,由于人口急剧增长,人类过度开发和使用地球资

源,一些生态系统所遭受的破坏已经无法得到逆转。报

告说,地球自然资源每年提供价值15万亿英镑的物产,

如新鲜的水、清洁的空气和鱼等,但是人类活动破坏大约

2 /3提供上述资源的生态环境,包括湿地、森林、菜地、河

流和海岸等。目前,地球上10% ~30%的珍稀野生动物

濒临灭绝; 24个生态系统中的15个正在持续恶化。大约

60%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服务行业,如饮用水供应、渔

业、区域性气候调节以及自然灾害和病虫害控制等,无法

进行可持续性生产,前景每况愈下。

报告认为,全球生态环境恶化危及人类健康与长久

发展。如果目前情况继续恶化下去,生态环境就有可能

发生突然变化,将导致水资源质量发生突变,新的疾病蔓

延,沿海地球海洋生物死亡,以及地球气候出现异常变

化。

2 生态环境危机的客观必然性

今天当全球性的生态环境危机将人类推到生死存亡

关头之时,只有对造成生态环境危机的原因进行深刻的

反思,方能探寻到解决环境危机的出路。关于环境危机

的主要原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

见智。据巴里·康门勒(Barry Commoner)教授的归纳,主

要有这几种见解: ①“富裕说”,认为富裕社会的废弃物

太多,还不如虽贫穷但与环境相和谐的穷人社会。②“进

取意识说”,认为问题的原因在于人类的内在进取意识,

认为人类是地球上最残忍的物种。③“人口说”,认为环

境危机是人口太多的缘故。④“教育说”,认为人类所受

的教育使人日益变得非人,变成不懂得为什么要爱自然。

⑤“宗教说”,认为原因在于基督教的自然存在的唯一目

的是服务于人类的信条。⑥“需求说”,认为污染的原因

不在工业界而在公众过旺的物质需求。⑦“技术说”,认

为原因在于以盈利为唯一目的的、失去控制的技术发展。

⑧“利润说”,认为原因在于毁坏环境比保护环境更容易

获得利润。⑨“政客说”,认为由于制定和执行环境政策

的政府机关被亲工业界的政客所把持,使得那些机关瘫

痪无力。⑩“社会制度说”,认为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的社

会制度。

上述各说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都不够全面、深

刻,不能切中生态环境危机根源的要害。笔者认为,造成

生态环境危机主要有如下这些原因:

2. 1 西方式社会文化的主导

工业革命导致的环境危机、生态冲突这些问题跟西

方式的社会文化理念有密切的关联。西方文化有3个显

著特征:强调竞争与征服;漠视和谐,不仅仅漠视跟自然

的和谐,还漠视跟其它社会、其它文化的和谐;无限制地

利用物质,认为资源永远无限。工业文明开采挖掘出地

底深处的几百种矿产资源,将其转化为人类可支配使用

的财富,支撑了人口新一轮的膨胀。其主要特征是:以毁

坏自然的方式征服和利用自然;个人自由与财富消费至

上;解除宗教和伦理对人的控制等等,这些要素构成了传

·48·

第5期 河北林业科技 2006年1 0月

统工业文明的主流意识形态。整个二十世纪,人类消耗

了1420亿t石油、2650亿t煤、380亿t铁、7. 6亿t铝、4. 8

亿t铜。占世界人口15%的工业发达国家,消费了世界

56%的石油和60%以上的天然气、50%以上的重要矿产

资源,全球各国各民族间出现严重的不平衡。目前,全球

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仅为1400多亿吨,按目前产量,静态保

障年限仅40a;天然气的剩余可采储量为150亿立方米,

静态保障年限仅为60a。与此同时,地球环境遭到严重污

染,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森林锐减、物种毁灭、气候变

暖、荒漠扩大、灾害频发,一场全面的危机摆在人类面前。

2. 2 人口压力

如前所述,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圈是一个最大的生

态系统,它有着自己的负载阈限。而处在生物圈中食物

链最高位的人口的迅速增长,使生物圈的负载能力已达

到了极限,难以为继。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认为,如果

听其自然,人口增长会呈现几何图式(2、4、8、16⋯⋯) ,而

人类所需食物的增长最多是算术方式(1、2、3、4⋯⋯) ,最

后的结局当然十分悲惨。据悉,世界人口在有公元纪元

以来的第一个1000a里,只有3亿人。而在第二个1000a

里,就猛增至约60亿人。在这第二个1000a里,世界人口

有过两次大的增长。第一次发生在工业革命期间, 从

1750年到1900年的150a间,世界人口从原来的8亿增至

17亿。这期间的人口增长主要发生在西方工业化国家。

1950年以后,世界人口进入第二次高速增长期。从1950

年到1981年,世界人口从25亿猛增至50亿。31a里人口

就猛增了1倍。在此期间,人口增长主要发生在发展中

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率大大高于发达国家。更有

甚者,在发展中国家,人口的增长与贫困的扩大是同步

的。

2. 3 对生态基本规律的认识不足

人类社会的发展,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地球的自然环

境。然而,人类在改造自然环境的进程中,只知道一味地

向大自然索取和掠夺,却没有认识到地球承载人类生存

的能力,取决于它能提供的生命支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人类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改变“自然生态系统”的过

程,这个系统的发展既有利于人类的一面,也存在着不利

的一面,即过度耗竭自然资源和破坏自然生态系统,最终

将导致人类的不可持续发展。

人类造成的生态环境退化有三个途径: ①非生物资

源的消耗(地球上不可更新资源是有限的,是可耗竭的) 。

②向环境的排放(污染和废物排放往往超出环境的自净

能力) 。③生物量的损失(可更新资源的使用速度大于更

新速度) 。

因此,可以说,是人类活动产生的总压力超过了地球

的环境承载能力的可能性,才造成了环境危机。关于这

一点,恩格斯早在一百年前的《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就曾

尖锐地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

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

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

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由此可见,正是人类对生态基本规律的认识不足,对

生态资源肆无忌惮地无度挥霍,才导致生态环境的日益

恶化,从而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态性灾难。因此,

人类只有善待自然,按照生态基本规律办事,运用使发展

更少地依赖地球有限的资源,更多地与地球承载能力达

到有机协调的方式来发展经济,才有可能躲过大自然对

人类新一轮更大范围的惩罚。

2. 4 传统生存方式的缺陷

我们知道,人类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形成了从自然

界索取衣、食、居住等方面的物质和能量的生存方式,使

之能够世世代代地生存繁衍下去。但是,人类在和环境

进行了长期的抗争和苦斗,极大地发展了自己,增强了改

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之后,又逐步形成了以高投入、高消

耗为手段,以高速度、高发展为途径,以高消费、高享受为

目的的生存方式。这种生存方式的后果是对环境的高污

染和高破坏,是以牺牲环境来求取发展的。在今天当环

境危机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制约经济发展和影响社会稳

定的直接因素,在震惊世界的公害事件频发不断,生态资

源遭到严重破坏的形势下,人类才对这种传统生存方式

的缺陷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在1989年12月22日第44

届联合国大会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决议(联大第44 /

228号)中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全球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

原因是无法长久维持的生产和消费形态,特别是工业国

家的生产和消费形态。”

当前,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遵循着

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为特征的生存方式。高物质消费生

活方式驱动着高资源消耗的生产,而高资源消耗的生产

又导致了地球环境状况的恶化。环境危机的出现无不与

这种浪费型、破坏型的传统生存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人类现在每1年燃烧的矿物燃料就要自然界用100万年

的时间才能形成。

对这种传统的高消耗生产方式和高消费生活方式,

有识之士称其为“发展的失败”。具体地说,即正是传统

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思维方式等几乎所有方面组成了

威胁生态环境的社会惯性力量。因此,仅仅从其中一个

方面入手,或是以为更新的技术本身就会解决这样的问

题,或是寄希望于一套全新的发展战略,肯定是要失败

的。事实上,许多生物学家、生态学家、技术专家,当然还

有各方面的社会科学家都明确认识到,如果不对人类迄

今所处的生存方式,或者说对整个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

思,人类断难改弦更张。

2. 5 技术的滥用

如所周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给人类物质生活

·49·

第5期 河北林业科技 2006年1 0月

带来空前繁荣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

正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才使人类具有了改造自然的能力。

它使人类能更大规模地采矿、办工业,从而向自然界索取

更多的物质和能量,并同时向环境排出日益增多的废弃

物。尤其是化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能合成许多自然界

根本没有的化学品,在排入环境后长期在食物链中循环,

危害人体健康。

可见,由于人类滥用科学技术向大自然贪婪地索取

和掠夺,最终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但是,科学技术是

一把双刃剑,它既有为害人类的一面,又有造福人类的另

一面。人类只有正确使用科学技术,将其运用于环境保

护方面,大力发展节能技术、生态农业技术、以及其他一

系列技术,实行封闭的工业生态循环,采取清洁生产方

式,实现废物的无害化、资源化,把对环境的负荷减少到

最低限度,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从而实现人类社会

的永续发展。

2. 6 自由经济制度的弊端

自由经济制度要求整个社会关系商品化,要求按照

等价交换的原则自由买卖、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自由经

营。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其保障和鼓励,甚至放纵私人自

由地无限制地从事各种创造财富的活动。然而,这些活

动大多是以疯狂掠夺自然资源和严重污染环境为代价来

获取其高额利润的。在这种制度下,人人只图急功近利,

不顾长远后果。而正是这种对利润的贪婪导致了对大自

然的严重破坏。自由市场经济制度无内在目标和固定方

向,仅仅服从于供需力量的调节。在这种经济体制下,某

些人类的共有物(即共有资源) ,如空气、水等人类生存所

必需的物质基础,往往被少数人或集团用做换取个人或

集团利益的牺牲品。

对此,美国著名学者巴里·康门勒(Barry Commoner)

教授曾指出:在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下,资金趋向于流向能

在最短时间内产生最大收益的生产项目及其所属的企

业。在这种体制下,投资实际上由公司决定。而公司作

出选择的依据是收回投资和创造利润的周期的长短。它

们当然选择周期短的。不幸的是,有利于环境的,同时从

长远看经济效率更高的项目往往需要大量的初始投资,

而且资金和利润的回收周期长,因此不可能在自由市场

经济体制下为投资者们所喜欢。因为自由市场经济体制

下的资金分配不可能自发地照顾环境质量所代表的社会

效益。这就需要政府以“有形之手”加强对自由经济活动

的干预、控制和调节,以克服自由经济“无形之手”所无法

触及的个人权利的滥用和资源浪费之流弊,防止共有物

悲剧的发生。

3 生态环境危机的根治途径

环境问题是在发展中产生的。导致生态环境退化的

根源在于不可持续的生产与消费方式。发达国家在发展

中,不顾自然生态系统的承受力,消耗了地球上大量的自

然资源和能源,向环境中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导致环境

问题的加剧和环境问题的全球化。目前,世界上少数地

区的消费极高,但大部分人类的基本消费需求尚未得到

满足。正是工业化国家的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加

剧了环境退化和世界一些地区的贫困。

作者认为,要从根本上铲除生态环境危机产生的根

源,需从控制人口增长、开发可再生能源、实施可持续生

产和可持续消费等4个方面入手。

3. 1 控制人口增长

根据世界人口学家估计,目前全球正以每年1 亿人

的速度在增长,到2030年,人口将可能达到100亿。地球

资源在开发利用的速度上目前已显得赶不上人口增长的

速度。而正是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给生态环境,尤其对

土地、水、物种等造成巨大的压力,并造成了森林的锐减,

土壤的退化,生态的恶化,资源的浪费,物种的减少等一

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因此,为了保护地球资源和生态环

境,控制人口增长已成为人类迫在眉睫的共同任务。

3. 2 开发可再生能源

再生能源主要有水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

能等,其最大的特点是具有自我恢复能力,人们在使用过

程中,再生能源可以从自然界中源源不断地得到补充,取

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几乎是零污染,对生态环境的破

坏微乎其微。因此,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缓解煤、

石油、天然气开采压力,减轻生态环境破坏的一条重要途

径。

3. 3 可持续生产

可持续生产是指满足消费者对产品需求而不危及子

孙后代对资源和能源需求的生产。实行可持续生产的主

要途径是在工业发展中推行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指利

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

率,降低物耗、能耗,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物量生产

经营活动。按照联合中巴黎工业与环境活动中心的定

义,清洁生产是:“将综合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应用于生

产过程和产品中,以便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目前,世界上普遍使用的、达到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

是: ①调整产品结构,用无污染、少污染的产品代替毒性

大、污染重的产品。②调整原料结构,用无污染、少污染

的能源和原材料代替毒性大、污染重的能源和原材料。

③调整企业技术结构,用消耗少、效益高、无污染、少污染

的技术、工艺和设备替代消耗高、效益低、污染产生大、污

染重的技术、工艺和设备。④设计物料闭路循环,开展

“三废”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能源和原材料,实现物

料最大限度的厂内循环。⑤强化企业工业生产管理,减

少跑、冒、滴、漏和物料流失。⑥对少量的、必须排放的污

染物,采用低费用、高效能的净化处理设备,进行最终的

处理、处置。⑦建立无废工业区。

(下转第54页)

·50·

第5期 河北林业科技 2006年1 0月

小区,开展规范的湿地和鸟类保护工作,试验性建设湿地

恢复工程。

(4)建立湿地公园。在北戴河湿地等近城市区和南

戴河、黄金海岸等旅游区的湿地,规划建设具有保护和开

发相协调的示范性特色湿地公园,同时发挥湿地的生态

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

(5)探讨建立并逐步健全湿地保护社区参与机制。

在参照国内外其它地区社区参与湿地保护成功经验的基

础上,探讨性建立符合秦皇岛沿海湿地保护实际的社区

参与机制,使沿海湿地的保护和湿地所在县、乡、村社区

经济利益协调发展,让群众从保护湿地中得到实惠,从而

更加积极主动参与保护行动。

参考文献

[ 1 ]国家林业局《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 湿地公约履约指南

[M ].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

[ 2 ]国家林业局,等. 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M ]. 北京: 中国林

业出版社, 2000.

(上接第50页)

3. 4 建立可持续的消费模式

《21世纪议程》提出,世界所有国家均应全力促进可

持续消费模式,发达国家应率先达成可持续消费模式,发

展中国家应在其发展过程中谋求可持续消费模式,避免

工业化国家的那种过分危害环境、无效率和浪费的消费

模式,工业化国家要提供更多的技术和其他援助。

政府和商业界对改变消费模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

用。具体手段有:运用经济刺激,改变消费行为;调整价

格结构,使价格能够反映出环境的价值;取消对不可持续

消费模式的保护性补贴;提高消费者的环境保护的经验

和意识等等。

80年代以来,世界上出现了以环境标志(绿色标志)

制度为核心的绿色消费浪潮,对转变不可持续消费模式

产生了推动作用。环境标志(绿色标志)是某一个国家依

据环境标准,规定产品从生产到使用全过程必须符合环

境保护的要求,对符合或者达到这一要求的产品颁发证

书或标志。如果商品上印制了特定的环境标志,就表明

该商品的生产、使用及处置全过程都符合环境保护的要

求,不危害人体健康,对环境无害或少害,有利于资源再

生和回收利用。

参考文献

[ 1 ] [美]D. 米都斯,等. 增长的极限[M ]. 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4.

[ 2 ] 王进.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M ].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9.

[ 3 ] 陈鸿清. 发展新思路[M].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00.

[4 ] 王样荣. 生态与环境[M ].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0.

[ 5 ] [德]狄特富尔特,等. 人与自然[M ]. 三联书店, 1993.

[ 6 ] 戴星翼. 走向绿色的发展[M ].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8.

(上接第51页)

吸入鼻腔才有效, 45日龄时进行第二次新城疫II系疫苗

免疫, 15日龄时翼内皮下刺种鸡痘疫苗。在免疫各种疫

苗前后3天内饲料中不加抗菌素药物。

3. 8 消毒

室内和所用设备都要定时进行消毒。

3. 8. 1 地面消毒 用1%新洁尔灭或4%来苏儿水进行

喷洒消毒,每周进行1次。

3. 8. 2 空间消毒 在育雏前20天用熏蒸法进行消毒。每

立方米空间用42ml福尔马林溶液倒入盛有21g高锰酸钾的

容器中,熏蒸后密闭24~48h,然后通风换气放出甲醛气体。

3. 8. 3 设备消毒 我们用的温度计、湿度计、饮水器、食

槽等设备,都要用新洁尔灭或生石灰粉等药品冲洗,然后

用净水洗净,在阳光下晒干,即达到消毒效果。

4 小结

通过对褐马鸡雏鸡的研究饲养,除获得了适合雏鸡生长

的基本因子的理论数据外,还得出了几点经验,总结如下:

4. 1 行为习性

雏鸡刚能站稳行走就表现出好动、好斗的习性,特别

爱啄抱窝鸡的冠和眼, 3日龄时行走奔跑速度加快,爬坡

能力增强,在野外不易抓到。雏鸡从9日龄时开始有沙

浴现象,两周后夜间飞到架上休息,每天的上午8: 00 ~

10: 00时,下午的5: 00~7: 00时,是其活动和取食最旺盛

的时候,中午11: 00~14: 00时不爱动,也不肯取食,但这

个时间饮水较多。

4. 2 健康标志

雏鸡早晨粪便的颜色、形状基本能代表其是否健壮,

如果呈圆柱状、条状、棕绿色、表面有白色的尿酸盐沉着,

说明鸡健康;如果盐成份增加,呈白色糊状或石灰浆样的

稀粪,多感染了痢疾;如果是黄白色、黄绿色并附有粘液、

血液等恶臭稀便,说明感染伤寒等急性病。

鸡群中的啄羽、啄肛、啄趾及其它异食现象和有无软

腿,能帮助判断日粮中营养是否充足和平衡,以便及时调

节各种营养元素。

4. 3 生长情况

从鸡群中选即将进入亚成体的5只鸡分别在6周龄、

7周龄、8周龄、9周龄测量其6个相关指标,通过计算、比

较得出:雏鸡在即将进入亚成体时,也就是49日龄以后,

生长速度最快。

·54·

第5期 河北林业科技 2006年1 0月

关于环境保护的论文1000字左右

保护环境随手可做的100件小事 1 使用布袋 我们去商店或农贸市场购物,几乎每样物品都会随赠一个塑料袋, 回到家后,这些塑料袋往往立即被扔进垃圾箱。作为垃圾,塑料袋离开了 我们的家,但是它们并没有在这个世界上消失。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都 是随处可见塑料袋,遇到刮凤的天 气,它们就会在空中飞舞,降落在树 枝上、河流中,影响卫生和市容。塑 料袋增加了垃圾的数量,占用耕地, 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更为严重的是塑 料在自然界中上百年不能降解,若进 行焚烧,又会产生有毒气体。仅图一 时方便,却把垃圾遗弃给子孙后代。 这样做合适吗?以北京为例,若人均 每天消费一个塑料袋(约0.4克重),每 天就要扔掉4吨塑料袋,仅原料就价 值4万元。小小塑料袋的害处真够大。 我们从前也是用可以重复使用的菜篮 子和布袋子购物买菜的,普遍使用塑 料袋只是近几年的事。我们应该恢复 既往的优良传统。德国年轻人正以挎 布袋购物为荣,让我们也来追随这种 “绿色时尚”吧。 2 尽量乘坐公共汽车 美国洛杉矶的居民,在1943年发现空气中有一种微白的薄雾,有时 带有黄褐色,刺激人眼疼痛和流泪,这种薄雾日趋严重,但直到10年后才 找到真正的祸首——汽车。1955年和1970年洛杉矶又两度发生光化学烟 雾事件,前者有4000多人因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后者使全市3/4 的人患病。汽车排放的废气,在每年5-10月份的强烈阳光作用下,形成 光化学烟雾,引起眼病、喉头炎和头疼,还降低了大气能见度,使车祸和 飞机坠毁事件增加。如今,汽车废气的治理已取得相当的成功,但数量的 急剧增长,使汽车仍是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据报道,近年国内某些 大城市也出现过光化学烟雾污染。不仅如此,制造汽车的过程中也要消耗 自然资源,也要排放污染物,汽车还产生噪声等危害。而且日益增加的汽 车给城市交通造成重大压力,造成交通拥堵。这些都严重地困扰着我们的 生活,而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少乘小汽车,提倡乘坐公共汽车。 3 不要过分追求穿着的时尚 4 不进入自然保护核心区 5 倡步行,骑单车 6 不使用非降解塑料餐盒 7 不燃放烟花爆竹 8 双面使用纸张 9 节约粮食 10 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 11 消费肉类要适度 12 随手关闭水龙头 13 一水多用 14 尽量购买本地产品 15 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16 拒绝过分包装 17 使用节约型水具 18 拒绝使用珍贵木材制品 19 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2O 尽量利用太阳能 21 尽量使用可再生物品 22 使用节能型灯具 23 简化房屋装修 24 修旧利废 25 不随意取土 26 多用肥皂,少用洗涤剂 27 不乱占耕地 28 不焚烧秸杆 29 不干扰野生动物的自由生活 3O 不恫吓、投喂公共饲养区的动物 31 不吃田鸡,保蛙护农 32 提倡观鸟,反对关鸟 33 不捡拾野禽蛋 34 拒食野生动物 35 少使用发胶 36 减卡救树 37 不穿野兽毛皮制作的服装 38 不在江河湖泊钓鱼 39 少用罐装食品、饮品 4O 不用圣诞树 41 不在野外烧荒 42 不购买野生动物制品 43 不乱扔烟头 44 不乱采摘、食用野菜 45 认识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 46 不鼓励制作、购买动植物标本 47 不把野生动物当宠物饲养 48 观察身边的小动物、鸟类并为之提供方便的生存条件 49 不参与残害动物的活动 50 不鼓励买动物放生 51 不围观街头耍猴者 52 动物有难时热心救一把,动物自由时切莫帮倒忙 53 不虐待动物 54 见到诱捕动物的索套、夹子、笼网果断拆除 55 在室内、院内养花种草 56 在房前屋后栽树 57 节省纸张,回收废纸 58 垃圾分类回收 59 旧物捐给贫困者 60 回收废电池 61 回收废金属 62 回收废塑料 63 回收废玻璃 64 尽量避免产生有毒垃圾 65 使用无氟冰箱 66 少用纸尿布 67 少用农药 68 少用化肥,尽量使用农家肥 69 少用室内杀虫剂 70 不滥烧可能产生有毒气体的物品 71 自己不吸烟,奉劝别人少吸烟 72 少吃口香糖 73 不追求计算机的快速更新换代 74 集约使用物品 75 优先购买绿色产品 76 私车定时查尾气 77 使用无铅汽油 78 不向江河湖海倾倒垃圾 79 选用大瓶、大袋装食品 80 了解家乡水体分布和污染状况 81 支持环保募捐 82 反对奢侈,简朴生活 83 支持有环保倾向的股票 84 组织义务劳动,清理街道、海滩 85 避免旅游污染 86 参与环保宣传 87 做环保志愿者 88 认识草原危机 89 认识荒漠化 90 认识、保护森林 91 认识、保护海洋 92 爱护古树名木 93 保护文物古迹 94 及时举报破坏环境和生态的行为 95 关注新闻媒体有关环保的报道 96 控制人口,规劝超生者 97 利用每一个绿色纪念日宣传环境意识 98 阅读和传阅环保书籍、报刊 99 了解绿色食品的标志和含义 100 认识环保标志 补充: 环境保护 论文 大家的生活都是离不开生活的,你我的生活都与环境有着息息相关的,谁都离不开谁的。 我校地处工业比较发达的东北塘镇农坝村,这里是镇里的工业园区。前几年,工厂像雨后 春笋 在农坝村安营扎寨, 铸件 厂、橡塑厂、印染厂等好多企业虽然是本村的一些老牌企业,也是村里的骨干企业,起步早,根底深,但都是污染比较严重的企业,是废气、废水、废物等污染源的诞 生地 。在这里,以前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工厂上空,出现一条条“ 黄龙 ”,据同学们后来查资料了解到这些“黄龙”里可能隐藏着剧毒的红棕色气体—— 二氧化氮 。它的毒性约为众所 周知 的 一氧化硫 毒性的10倍。它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生成 硝酸 酸雾 ,刺激人的 呼吸器官 ,轻则引起 慢性气管炎 ,重则经过一系列的 光化学反应 ,是产生 癌症 的发病因素。因此,人们称它为“污染大气的 毒龙 ”。在农坝村的北面,是一条横贯东西的锡 北运河 ,自从 沿河 造起了印染厂后,河水就一直没清澈过,河里的 水经 常脏得不能洗东西,也养不了鱼虾 河蚌 ,老百姓为此没少埋怨过。 为了教育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充分认识当前人类所处的环境,从小养成 保护环境 , 美化环境 的意识。我校近几年不仅加强了对学生这方面的宣传教育,还多次邀请校外 辅导员 来校宣讲,举办 环保知识 图片展 ,开展 大中 队主题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到社会上走访群众,实地调查和考察等活动,使更多的学生亲眼目睹了我村的环境变化和整治状况。同学们也为此写出了多篇调查小报告、小论文, 建议书 ,印发给家长和群众。表明了当今小学生对本地 环保 工作的关心和保护自身身心健康的强烈愿望。 很多来我校就读的学生,主要是一些来自我国边缘山区的孩子,不仅通过上网了解,还在平时生活中切身感受到了无锡这个 改革开放 城市的现代发展气息,体验到了在经济发展的背后,人类居住环境被污染后所带来的事故隐患和后遗症。我校的一些外来学生以前因长期居住在西北、西南农村,有的来自偏 远山 区,那里虽然经济条件落后,但周围 自然生态环境 良好,空气清新,水质纯净,所以一到我们号称“ 鱼米之乡 ”的江南,似乎不敢相信自己心目中的江南,除了人多车多钱多,就是工厂、高楼多,由于遍地都是工厂,各地都有“三废”的存在,有一阵子,市场上很难买到没有被污染过的大米、蔬菜水果,甚至连有的 水产品 也因水质关系,沾染了异味。就拿我村来说,当初大片大片 绿油 油的 田野 再也见不到了, 水稻田 面积从原来的一千多亩缩减到如今的二、三百亩。走在村道上,眼前见到的除了厂房还是厂房。就连我们的校园也已被周围的工厂几乎包围了起来,学生视野被阻不说,还要常年受噪音、废气的侵袭,人人苦不堪言。有的小学生也会说:“如果靠这样占用农田造厂,污染环境来发展经济,那我们宁愿贫穷一些”。多么诚挚的感言啊!不知我们的一些企业领导听了有何感想?确实,这种状况不光是我们这里有,恐怕其它地方都有,是我国目前普遍的社会现实问题,当前已到了非化大力气整治的时候。 可喜的是近年来农坝村村领导也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且开展了一系列的环境整治工作。在组织学生到村委和工厂调查走访的过程中,同学们了解到:村里每年都要召开有关环保的座谈会,听取汇报,研究部署整治工作。还经常组织相关负责同志到工厂、家庭了解情况,听取意见。现在村里不仅给多家企业签订了环境整治 协议书 ,还和村里的几十家商店、摊贩签定了清洁卫生责任书。一方面减少了 大气污染 和污水的排放量,另一方面促使部分企业、店铺化本钱投资改造原有的旧设备,尽力降低污染源的毒性,将“三废”排放降到最低程度。村里还高度重视了本村公共环境设施建设,先后投资数百万元,率先实现了家家通自来水,喝上清洁的太湖水;户户通 有线电视 和电话,方便老百姓了解新闻动态,及时反映问题。今年,又将条条道路浇上了柏油或水泥,两旁还安装了路灯,使得原本既窄又脏的村道变得既宽敞又整洁。现在村里有 农贸市场 、老年活动室、多家中型超市,人们出门购物娱乐既方便,又快速。难怪第一次来到这里的 外乡人 ,将它误认为是市镇呢。村领导还根据群众意见,在各自然村统一建起了数十只大花坛,里面种植了 月季 、 海棠 、 紫荆 、 杜鹃 、樱花、 香樟 、 广玉兰 等 花木 ,一年四季,各个村落, 鲜花 不断,香味扑鼻,仿佛置身于公园一样。村里还每年出资对几条主干河道进行 淤泥 清理,使河道常年保持水流畅通,水质干净。村里还对 家庭生活 垃圾和 生活污水 排放作了统一规划,在全村布置投放了数百只 垃圾箱 和塑料 粪桶 进行集中处理。在村委门口,我们可醒目看到一排用 不锈钢 建的宣传 橱窗 ,里面不仅经常张贴环保知识资料和图片,还定期公布各单位、各 村民小组 对于环境整治所做的一些工作和取得的成果。通过一系列的工作,现在农坝村的自然和 人文环境 有了很大改观,老百姓对自己所居住环境的 满意度 也越来越高。 作为在农坝村工作多年的一份子,而且是肩负培养下一代重任的 小学教育 工作者。我经历了农坝村这十多年来的变化发展,感慨万分。我想: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对一些主管领导来说,是不是太为难了?但通过农坝村近年来的发展变化,我从内心明白了: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人类不能以牺牲 自然环境 为代价来发展经济,否则是以小失大,必将受到自然界的惩罚而自食其果。 综观 历史上全球发生的多次特大灾难事故,那些热衷于靠毁田毁林来开发景观,靠以污染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的“能人”,还不应该清醒吗?其实许多有识之士早在多年前就坦言:从眼前看,重视环境保护,可能会影响当地 财政收入 等 经济指标 ,但这是暂时的。从长远看, 治理污染 、保护生态,实现经济社会的 可持续发展 ,最终可以增加财政收入,使群众增收。实现 环境治理 和经济发展的“ 双赢 ”,途径就是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 传统产业 。联想到近几年中,我国各地因破坏 生态环境 而造成的 自然灾难 和人身伤亡事故,难道这不是血的教训吗?听说前阶段,国家有关部门已采取相关政策关闭小煤矿、停止小炼焦,健全和发展国有煤矿,扶持 开发大 机焦,这是煤炭和焦化产业的升级换代,不仅扩大了 生产规模 ,增加了国家和 地方税 收,还减少了 环境污染 ,可谓一箭双雕,地方和财政 皆大欢喜 。由此,我们的某些企业不值得借鉴吗? 现在的孩子虽然对环保的意识还比较朦胧,对周围一些涉及环保不力而引发的事故,也可能熟视无睹或者漠不关心,但并不能说明环保与孩子们无关。相反。我们的孩子是环境污染的最大受害者,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保护下一代的身心健康,要从我们每个人身上做起。保护环境,清洁空气、水源,还大自然本来面目,这是所有孩子们的心愿,也是我们共同的心愿。童心是最宝贵的,童言是最真心的。我们不能让幼小的心灵因此蒙上阴影。从儿童身上,我们要看到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全民动员,人人出力。

关于环保的论文1000字左右

古往今来,地球妈妈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无数代子孙。原来的她被小辈们装饰得楚楚动人。可是,现在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将她折磨得天昏地暗。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而地球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危机。“救救地球”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最强烈的呼声。

据我收集到的一份报告说:“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源所造成的。触目惊心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污染、食品污染、不适当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这五大类。”一个个铁一样的事实告诉我们,它们像恶魔般无情地吞噬着人类的生命。它威胁着生态平衡,危害着人体健康,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它让人类陷入了困境。为此我作出宣告:“只要我们——人类有时刻不忘保护环境的意识,有依法治理环境的意识,地球村将成为美好的乐园”。未来的天空一定是碧蓝的,水是清澈的,绿树成荫鲜花遍地,人类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幸福。

“真正检验我们对环境的贡献不是言辞,而是行动。”虽然我现在做得只不过是一些微小的事,但是我坚信要是我们人人都有保护环境的责任心,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携手保护我们的家园,自然会给人类应有的回报。在温暖的摇篮——草原上小憩;在慈祥的笑脸——天空下成长,在爱的源泉——河流中沐浴 曾几何时,人们乱砍乱伐,使大自然的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沙丘吞噬了万顷良田,洪水冲毁了可爱的家园,大自然的报复让人类尴尬哑然。梅水溪曾经说过,没有自然,便没有人 类,这是世界一大朴素的真理。一味地掠夺自然,征服自然,只会破坏生态系统,咎由自取,使人类濒于困境。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错,人不给自然留面子,自然当然也不会给人留后路,98洪水、2000年的沙尘暴,其实,这就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警示。

曾几何时,人们乱捕乱杀,使人类的朋友惨遭涂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就是对捕杀动物后果的最真实的写照。从大学生的伤熊事件到愚人们的疯狂捕猎,人类是否也将要把枪口对准自己?切记,保护动物就等于保护我们自己。

曾几何时,战争的爆发,使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满目疮痍。炮火对植被的破坏,核辐射对生命的摧残,尽管广岛、长崎上空的蘑菇云已经散去了半个多世纪,可那里依然还是不毛之地。由此可见,和平是全人类绿色环保的重要前提。

真不敢想象,我们如果再这样继续下去,这个世界将会是一幅怎样的惨景呢?地上寸草不生,天空尘沙弥漫,人类将在魔鬼般的尖叫声中化成堆堆白骨。到那时我们只能说,人类曾经属于过地球,但地球将永远不会再属于人类了。

顾炎武曾经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保护环境与维护生态平衡的历史重任要落到我们跨世纪一代的肩上。让我们都来关爱自然,热爱地球吧,手挽手、肩并肩、心连心地铸起一道绿色环保的大堤,捍卫资源、捍卫环境、捍卫地球、捍卫我们美好的家园吧!

我们生命的摇篮是地球母亲。地球母亲的身上有高山、大海,有高原、平原。最可贵的是它有生命,我们人类就生活在地球上,我们就是地球的主人.

地球是所有生物共有的家园,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地球母亲可以供给我们吃的、穿的、用的、玩的,地球母亲用它甘美的乳汁哺育着它的儿女,我们在地球母亲温暖的怀抱里幸福地成长。我们为什么能幸福地生活在地球上呢?因为地球母亲可以供给我们充足的氧气,可以供给我们充足的水分,充足的食品......她是一位关心儿女,爱护儿女的好母亲。

然而我们人类是怎样对待地球母亲的呢?我们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或者说为了自己生活的更好,就不顾地球母亲的身体,工厂乱排放污水,烟囱冒着浓浓黑烟,乱砍伐森林树木,乱浪费资源等等。破坏了地球周围的大氧层,清澈的河水变得混浊,茂密的森林变得狼狈不堪,蔚蓝的天空变得灰暗,碧绿的青山变得光秃,泥石流、森林火灾、动物绝迹、水源严重缺乏,一连串的灾害接踵而来,已使我们的地球母亲难以承受。而我们面临的确是地球毁灭的现实。啊!实在太可怕了,到那时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们将如何生存?

我们已经看到了严重的后果,我们能任其毁灭吗?不能!我们人类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为我们的地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现在我们已经开始保护我们的环境,爱护我们的地球了,比如,我们建起了水力、风力发电站,开始保护野生动物,保护森林,保护水源,节约用水,开始绿化、美化我们的地球了,这是可喜的,这样可以延长我们地球母亲的寿命,使她越来越年轻,身体越来越壮。在地球毁灭的前一夜,我们应该做什么呢?我们要来保护、爱护地球,要来绿化、美化地球,使我们的地球母亲永远年轻。

人类对环境的保护,归根结底是基于保护地球上日益枯竭的资源,保护我们生存发展的最起码条件。今天,提起环境保护,几乎没有什么人会公开反对,但是真正做到自觉长久地保护环境,保护资源,还有许多工作在等待着我们去做。我认为首要的就是要在全民族树立起环保意识,具体地说就是树立资源意识,生存意识。要让大家都认识到,保护环境与资源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不仅是关乎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而且已经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今天的生存!不能抱着环保多我一人少我一人差别不大的思想,也不能对保护环境有任何松懈和怕麻烦的思想。政府部门对环境保护固然负有重要的责任,而每个单位,每个企业,每个人对此更是承担了更为直接、更为具体的责任。只要我们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大家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就一定能为社会、也为自己留下一片碧水蓝天

环境保护论文5000字

摘要:人类在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后,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社会经济方面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与此同时,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构成了现实威胁。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因此,环境保护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一而二,二而一的任务。

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只有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才能真正得到有效的保护,保护生态环境,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保证。

关键词: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

1可持续发展的实质

可持续发展既是满足当代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包含二个重要的内涵:一是需要,指满足人类基本需要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将基本需要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二是限制,指人类的发展和需要应以地球上资源的承受能力为限度,通过人类技术的进步和管理活动,对发展进行协调与限制,要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施加限制,以求与自然环境容量相适应。

没有限制的发展,便不能持续。

生态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经济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手段,社会持续发展是可持续的最终目标。

随着环境问题的出现,倡导可持续发展模式更是迫在眉急的。

当今世界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一系列重大问题。

可持续发展概念是在人类深刻认识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能力基础上提出的。

它是源于环境保护的。

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与自然界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人必须与自然协调才能持续生存。

不适当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地球环境所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

工业革命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国家竞相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通过大量消耗不可再生资源,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维持较高消费水平的需要。

工业生产虽然增长了几十倍,但却出现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破坏、贫困加剧和各国发展失衡的社会矛盾。

可见经济要持续发展,社会能够和谐发展,保护好环境是关键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不但涉及人类未来的前途和命运,而且发展就是高消耗,高增长的消费经济模式,不考虑自然的承受能力,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来促进经济发展,造成人与自然环境的不协调。

可持续发展是将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物质不灭和能量守恒定律,应用到作为有机整体的人与自然环境系统。

满足人类需求是社会发展的中心。

要求人类在尽量减少资源消耗的基础上,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做到少投入多产出,促进可再生资源的增长,使系统内部在相互协调的情况下,物质能量的转化率达到最佳效果,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同时要求人们在消费时,尽可能地多利用少排放,以减少自然的负荷,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保持良好状态,成为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2环境功能和环境问题

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可能脱离周围环境而孤立地进行。

环境是社会发展的经常必要的条件之一,趁着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进程的作用环境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促进或阻延的作用体现了生产力不断提高和自然资源不断开发,社会与其周围环境的联系便日益加深。

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

也是开发利用的对象。

主要功能有:(1)提供人类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

环境是人类从事生产的物质、能源的源泉,也是各种生物基本重要条件。

人类从自然地理环境中开采煤、石油、天然气等,利用土地资源生产谷物,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经济活动。

因而环境资源的多寡、优劣决定着经济活动的规模和速度。

当人类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自然供给的能力时,便难以维系和持续发展。

(2)消纳和同化人类活动产生的产品,同时也会有一些一时未能被利用的副产品排入环境,成为废物。

而人类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也产生各种废弃物归还给周围自然环境。

当废物排放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时,环境质量会下降。

(3)满足人类生存的精神享受。

环境不仅能为人类提供物质资源,而且还能满足人们对舒适的要求。

清洁的空气和水是农业生产必需的要素,也是人们健康,愉快的生活需求。

优美舒适的环境,使人们心情轻松、精神愉快,有利于提高人体素质,更有效地工作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保护环境的目的在于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面对诸多的环境问题,我们必须加强环境保护。

环境问题是指任何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和状态的变化,产生的原因包括人为、自然两方面。

其实质是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与环境可持续发展间的矛盾。

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主要包括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两大类。

(1)原生环境问题地叫第一环境问题,是由自然环境自身变化引起的,没有人为因素或很少有人为因素参与。

这一类环境问题是自然诱发的,是经过较长时间自然蕴蓄过程之后才发生的,或者主要是受自然力的操纵,且人已失去控制能力情况下发生的,并使人类社会遭受一定的损害。

这类环境问题包括地震、火山活动、滑坡、泥石流、台风、洪水、干旱等。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昼做到预防减少损害。

(2)次生环境问题是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引起的环境问题,也称第二环境问题。

主要是人类不合理利用资源所引起的环境衰退和工业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

①环境破坏,环境破坏又称生态破坏。

主要指人类的社会活动引起的生态退化及由此而衍生的有关环境效应,它们导致了环境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环境破坏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违背了自然生态规律,急功近利,盲目开发自然资源所引起的。

因过度砍伐引起的森林覆盖率锐减,因过度放牧引起草原退化,因滥肆捕杀引起许多动物物种濒临灭绝,盲目占地造成耕地面积减少因毁林开荒造成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漏斗,地面下沉,因其他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地质结构破坏,地貌景观破坏等。

②环境污染与干扰,环境污染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性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或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主要是指人类活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这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环境干扰指的是人类活动所排出的能量进入环境,达到一定程度产生对人类不良的影响。

环境危机之所以引起人们的普遍不安与广泛关注,是因为环境危机不仅影响了当代人的生活质量,也威协后代人的生存。

这必须与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它不仅重视增长数量,而且要求发送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是以保护自然为基础,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减少生态破坏,保持地球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使作类的发展保持在地球承载力之内。

是以消除贫困,改善和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为目的,要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虽然未来人对幸福的理解也许会与我们有所不同,但作为人,他们的某些基本需要(如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健康而稳定的生态系统)必须首先得到满足。

因此,在分配地球上的有限资源时,我们必须要用代际主义的原则来处理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关系。

我们不仅要给后人留下一套先进的生产技术与成熟的经济发展模式,还要给他们留下一个稳定而健康的生态环境。

3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一种文明如果把掠夺和征服自然视为自己的价值实现,那么,环境污染与生态危机的出现就是必不可免的;人为目前所面临的环境危机,不是源于科学技术提供资源的速度慢于人类消费资源的速度。

与以往的历史相比,人类目前所掌握的技术无疑是最先进的,但是,环境危机正是在我们拥有如此空前的技术力量的背景下产生的。

因此,环境危机不能通过单纯的技术手段来解决,承认技术手段在保护环境方面的局限性,并不是要否认科学技术在保护环境方面的局限性,并不是要不论科学技术在保护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而是要求我们突破技术决定论的局限,把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放在文明转型和价值重铸的大背景中来加以思考。

承认大自然的内在价值,把人与自然视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尊重并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美丽和稳定。

无论以全球范围,还是以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人类文明都发展到了保护生态环境阶段。

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保证。

要实现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我们需要做的事情非常多,我们要调整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关系,以及当代人之间关系。

要真正解决环境问题,首先必须改变当前人类的发展模式和道路。

发展不能仅局限于经济发展,不能把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割裂开来,更不应对立起来。

发展应是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1972年人类环境会议上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或为人类环境保护工作的转折点,环境问题不仅仅是环境污染问题。

从全球来看生态环境破坏此环境污染更严重。

冲破了就环境的狭隘观点,把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协调人类与环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才能从整体上解决环境问题。

当代人之间能否公平地分配环境保护的成本与利益能否建立一套鼓励人们的环保行为的制度安排,这直接决定着人与自然和谐这一目标的实现;如果当代人之间尚且不能实现某种最低限度的公正,那么,我们就很难指望他们会真正关心遥远后代的利益,因此,当代的集体努力与人人选择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

《我们共同的未来》把满足贫困人口的基本需要“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

这是由于使人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这是人作为人所享有的基本权利。

贫困是对这种权利的剥夺,它使人作为的价值得不到实现。

同时,贫困与破坏环境往往是互为因果的。

因此,消除贫困,减少贫富差距是实现代内平等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综上所述,要达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要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保护好环境。

人有权利利用自然,通过改变自然资源的物质形态,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但这种权利必须以不改变自然界的基本秩序为限度;人又有义务尊重自然的存在事实,保持自然规律的稳定性,在开发自然的同时向自然提供相应的补偿。

当然,如此确定权利和义务的范围,是以人与自然之间原本存在着和谐为前提的,可持续发展针对的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已经遭受严重破坏的现实。

在这个事实中,人对自然的权利和义务的范围必须相应调整。

在达到新的和谐之前,人对自然的开发方式,开发深度应当受到严格的限制;人在改变自然资源的物质形态的同时,应当更多地向自然提供补偿,以恢复其正常状态。

使人与环境协调发展,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