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雾霾 > 正文

地质灾害监测(地质灾害监测记录内容)

地质灾害监测的目的是什么?地质灾害监测有以下目的:1. 及时掌握灾害体变形动态,分析其稳定性,超前做出预测预报,防止灾难发生。再者是北斗地质监测站将隐患点数据传输到“后方”高精度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云平台和数据采集站。以北斗为核心的监测设备将数据传输到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平台。gps技术可用于地质灾害监测是因为能够精确定位。在某些情况下,GPS还不能完全替代常规测量手段,同样,在地质灾害防治中也不可能完全替代测斜仪、裂缝位移监测仪等监测手段。地质灾害监测其他方法:一般点用目视监测和简易观测。

地质灾害监测的目的是什么?

地质灾害监测(地质灾害监测记录内容)

地质灾害监测有以下目的:

1. 及时掌握灾害体变形动态,分析其稳定性,超前做出预测预报,防止灾难发生。

2. 为灾害治理工程等提供可靠资料和科学依据。

3. 为政府部门对在地质灾害易发区的经济建设、环境治理等方面的规划和决策提供基础依据。向全社会提供崩塌、滑坡监测信息。

矿山地质灾害指在矿床开采活动中,因大量采掘井巷破坏和岩土体变形以及矿区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与自然环境发生严重变化,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破坏采矿工程设备和矿区资源环境,影响采矿生产的灾害。

(1) 建立和完善矿山开采前的风险评估与环境评估,并制定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政策法规和规划体系。做到开采前严格评估,开产中积极防范,开采后积极恢复,把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土地复恳纳入法规,强制推行。

(2) 加强宣传,普及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提高矿山开采人员素质,增强其对地质灾害的危机感与警觉性。提高矿山生产过程中全员防灾、减灾技能与手段,强化矿山地质灾害的防、险避险、抢险培训。

(3) 开发与应用先进的信息化、地球物理勘查手段、地球化学勘查手段,对矿山地质进行严密监视,对可能发生的潜在灾害施行实时监测、动态监测,建立矿山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威海晶合),实现矿山地质与环境生态动态跟踪与管理体系,避免重大人员财产损失。

(4) 加强矿坑、矿井边坡设计,进行边坡监测,坚固挡墙稳固边坡地质构造,开挖后如果出现开裂变形,及时做地质勘察,并做好预防措施。合理建设尾矿矿坝,形成稳定矿场与尾矿库,降低滑坡和塌方风险。

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平台

四信地质灾害监测平台网址:

我国山地丘陵约占国土面积的65%,且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构成活动频繁,自然灾害隐患多,分布广,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受威胁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自然变迁和人为破坏是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主要灾害形态包括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等,严重影响地区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部分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平台经过多年在地质灾害监测方面的深耕与积累,充分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实现地质灾害监测信息的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及可视化,为防灾减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以及提高地质灾害预警预报能力和应急救灾快速反应能力。

怎样监测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地质学专业术语,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简易监测方法:地质灾害简易监测,是指借助于简单的测量工具、仪器装置和量测方法,监测灾害体、房屋或构筑物裂缝位移变化的监测方法。

1、一般常用监测方法:

(1)埋桩法

埋桩法适合对崩塌、滑坡体上发生的裂缝进行观测。在斜坡上横跨裂缝两侧埋桩,用钢卷尺测量桩之间的距离,可以了解滑坡变形滑动过程。对于土体裂缝,埋桩不能离裂缝太近。

2)埋钉法

在建筑物裂缝两侧各钉一颗钉子,通过测量两侧两颗钉子之间的距离变化来判断滑坡的变形滑动。这种方法对于临灾前兆的判断是非常有效的。

(3)上漆法

在建筑物裂缝的两侧用油漆各画上一道标记,与埋钉法原理是相同的,通过测量两侧标记之间的距离来判断裂缝是否存在扩大。

(4)贴片法

横跨建筑物裂缝粘贴水泥砂浆片或纸片,如果砂浆片或纸片被拉断,说明滑坡发生了明显变形,须严加防范。与上面三种方法相比,这种方法不能获得具体数据,但是,可以非常直接地判断滑坡的突然变化情况。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方法除了采用埋桩法、贴片法和灾害前兆观查等简单方法外,还可以借助简易、快捷、实用、易于掌握的位移、地声、雨量等群测群防预警装置和简单的声、光、电警报信号发生装置(威海晶合)等,来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临灾的快速反应能力。

2、监测次数和时间

旱季每15天监测一次。雨季(4—9月)每5天监测一次(如每月5日、10日、15日、20日、25日、30日),如发现监测地质灾害点有异常变化或在暴雨、连续降雨天气时,特别是12小时降雨量达50㎜以上时,应加密监测次数,如每天1次或多次,甚至昼夜安排专人监测。

海南台风《纳沙》逼近!北斗如何监测地质灾害?

首先是在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搭载北斗等全星座卫星的GNSS接收机。与附近稳定处布设的参考站进行实时差分分解计算,识别滑坡面毫米级变形位移。借助内部测斜仪、土壤含水率、降雨量、裂缝等传感器,对滑坡内部变形、含水率、降雨量、地表裂缝进行监测预警。能系统全面地分析隐患点土壤含水、裂缝等具体信息,以及对隐患点可能造成的影响。

其次是北斗位移监测系统测量精度可达毫米级。已成功应用于地质灾害监测,具有很强的推广性。北斗位移监测系统不仅可用于地质灾害监测,还可用于边坡、高铁、桥梁、建筑、矿山、大坝等工程领域。特别适用于测量孔内多点倾斜的测量,以及结构内部深层变形的监测。利用我公司的自动监测系统,可以实现变形的长期自动监测和智能计算。

再者是北斗地质监测站将隐患点数据传输到“后方”高精度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云平台和数据采集站。进行智能化地质灾害预警评估,为制定应急预案提供思路,为地质灾害指挥提供科学支撑。预警结论通过各种渠道传递到昆明。北斗短报文这种几乎不可能被屏蔽的传输方式,保证了在三分钟内,相关单位和人员都会收到昆明数据中心转发的短信、邮件和声光报警信息。

要知道是我国地质灾害频发,每年都造成巨大损失。北斗应用于地质监测系统,对地质灾害的发生进行预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地质灾害的影响。北斗系统主要用于滑坡、泥石流监测。通过监测降水、地表和深层位移、地下水位、土壤含水量等数据。以北斗为核心的监测设备将数据传输到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平台。

gps技术可用于地质灾害监测

gps技术可用于地质灾害监测是因为能够精确定位。

对规模大、危害严重的灾害点原则上是采用专业设备监测,专业设备监测法指机械—电子位移传感器观测法、精密大地测量观测法(视准线法、交汇法)、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观测法,一般只用于危险性大、危害严重的地质灾害的精密测量。

在某些情况下,GPS还不能完全替代常规测量手段,同样,在地质灾害防治中也不可能完全替代测斜仪、裂缝位移监测仪等监测手段。但是,GPS以其时效快、操作简单、直观性强等优点必将在地质灾害预警中发挥更多的作用。

地质灾害监测其他方法:

一般点用目视监测和简易观测。

目视监测主要指定期或不定期地人工巡视地质灾害点及其周围一定范围内微地貌、地表植物、建筑物标志的各种细微变化。

常规简易监测方法指用排桩法,三角桩法和建筑物裂缝观测法测量地表位移和裂缝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