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雾霾 > 正文

北方雾霾严重原因(为什么北方的雾霾比南方严重)

为什么北方的城市,到了冬天经常会看到雾霾?据北斗智库环保管家网了解,一到秋冬季,我国北方地区的雾霾天气明显增多了。雾霾发生的重灾区,主要还是河南、河北两省,另外山西、山东情况也比较严重。然而近几年,雾霾一词迅速成为了社会上认知度很高的词。同时,民众对于雾霾的关注度也得到空前提高。可以说,在我国北方城市中,形成雾霾的大气颗粒物相当充分。如今形成雾霾的污染源,大部分都是因为人类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除了上面两点,造成北方雾霾严重的原因,还有气候和地形因素。还有就是,每年雾霾严重的地区,不外乎太行山一侧的部分城市。

为什么北方的城市,到了冬天经常会看到雾霾?

北方雾霾严重原因(为什么北方的雾霾比南方严重)

据北斗智库环保管家网了解,一到秋冬季,我国北方地区的雾霾天气明显增多了。许多城市的大气污染情况严重,甚至出现爆表现象。雾霾发生的重灾区,主要还是河南、河北两省,另外山西、山东情况也比较严重。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方人,对雾霾的感触颇深。80、90年代的冬季通常也是阴霾的天气,但是那时候还不知道什么是雾霾天气。然而近几年,雾霾一词迅速成为了社会上认知度很高的词。同时,民众对于雾霾的关注度也得到空前提高。

雾霾是由多种污染物颗粒共同作用形成的,其中有汽车尾气、工业废气以及建筑扬尘等等,就连我们西北地区的黄土高原,都是形成雾霾的空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地。可以说,在我国北方城市中,形成雾霾的大气颗粒物相当充分。

有人可能会说,我国的森林覆盖率逐年增加,黄土高原现在也是植被茂盛,再加上三北防护林的作用,如今的沙尘天气已经不多见了。最直观的就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水也变清了。可以说如今雾霾的罪魁祸首,显然不是黄土高原的原因。

这一点不可否认,我们中国治理环境的努力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如今形成雾霾的污染源,大部分都是因为人类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从北斗智库环保管家网上的相关统计数据可以了解到,我国2018年的机动车保有量达到了惊人的3.27亿辆,这是我国雾霾依旧严重的主要原因。

其次就是工业废气的原因了,我国是一个工业大国,很多工业产品的产出量都稳坐世界头把交椅。而且,我国的发电企业主要以火力发电为主,加之北方地区冬季的供暖,也主要是靠燃烧煤来加热水,从而将暖气送到千家万户。

除了上面两点,造成北方雾霾严重的原因,还有气候和地形因素。在一二十年前,北方地区一冬天要降好几场大雪,大雪对于净化空气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如今,冬天普遍雨雪稀少,降水对大气形成的净化作用相当有限。

还有就是,每年雾霾严重的地区,不外乎太行山一侧的部分城市。由于太行山的阻挡作用,冬季风很难稀释华北南部上空的雾霾。如今城市发展迅猛,城市周围都是高楼大厦,也客观上加重了污染物无法扩散的情况。

请探究雾霾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请探究雾霾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请探究雾霾产生的原因有哪些,经常注意天气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我们国家的雾霾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了,雾霾是雾和霾组成的,引起雾霾的原因也有很多,接下来一起探究雾霾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吧。

请探究雾霾产生的原因有哪些1

1、我国大气气溶胶浓度高

我国大气气溶胶浓度在世界范围来说处于较高水平,有利于催生雾霾天气的形成。大气气溶胶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态和液态颗粒物的总称,主要包括沙尘、碳(有机碳和黑碳)、硫酸盐、硝酸盐、铵盐和海盐等六大类。

我国各地大气气溶胶有不同的时空分布特点。冬季北方地区燃煤采暖、秋季农村地区秸秆焚烧都会造成碳气溶胶的浓度明显增加;春季,西部地区受沙尘天气影响,以沙尘气溶胶为主。我国华北地区工业相对比较发达,排放的二氧化硫较多,由于气温高可加速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盐,所以夏季华北地区硫酸盐气溶胶浓度较其他季节和地区都高。

气溶胶浓度对能见度的影响非常大,我国气溶胶浓度高是雾霾天气多发的主要原因,而冬季北方地区采暖燃煤释放的大量黑碳则加剧了雾霾的形成。

2、大气环流异常导致静稳天气多

静稳天气是指当大范围近地面大气层持续或超过24小时出现气压场较均匀、静风或风速较小的天气。在静稳天气条件下,湍流受到抑制,特别是当逆温层出现时,低空中的水汽和颗粒物不易扩散,极易形成雾霾天气。静稳天气在秋冬季更易出现。

3、近地层大气稳定

大气中污染物和雾霾相互影响和作用,其主要媒介是气溶胶。雾霾中污染物的加入显著改变了气溶胶浓度,可促进水汽凝结,形成更多的云雾滴,水汽凝结时释放的潜热又有利于雾区的抬升和扩展;另一方面,云雾滴和气溶胶的增加将更多的太阳辐射反射、散射回大气中,使到达地面的辐射减少,地面气温下降,大气层结稳定度增加,造成每日正常排放和转化的气溶胶粒子更易在近地层大气中集聚,能见度进一步降低。由此可见,气溶胶的增多通过影响近地面层动力和热力场,对雾霾的发展起正反馈作用。

4、气溶胶二次反应致污染物浓度增高

气溶胶按照形成过程可分为一次气溶胶和二次气溶胶。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源排入大气中,其中二氧化硫、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等一次气溶胶通过化学反应和气粒转化过程,形成硫酸盐、硝酸盐和氯化物等新的比较稳定的颗粒,即二次气溶胶。大量观测数据表明,大气中二次气溶胶对PM2.5浓度的贡献很大,大气污染物中有近5成的颗粒物来自于二次反应。二次气溶胶参与形成更多的云(雾)滴,使本已严重的大气污染状况变得更为复杂,雾霾天气更严重。

请探究雾霾产生的原因有哪些2

形成雾霾的原因

1、人为因素

①汽车尾气。机动车的`尾气是雾霾颗粒组成的最主要的成分。

②北方到了冬季烧煤供暖所产生的废气。

③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比如冶金、窑炉与锅炉、机电制造业,还有大量汽修喷漆、建材生产窑炉燃烧排放的废气。

④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

⑤可生长颗粒,细菌和病毒的粒径相当于PM0.1~PM2.5,空气中的.湿度和温度适宜时,微生物会附着在颗粒物上,特别是油烟的颗粒物上,微生物吸收油滴后转化成更多的微生物,使得雾霾中的生物有毒物质生长增多。

⑥家庭装修中也会产生粉尘“雾霾”,室内粉尘弥漫,不仅有害于工人与用户健康,增添清洁负担,粉尘严重时,还给装修工程带来诸多隐患。

2、气候因素

①在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城市里大楼越建越高,阻挡和摩擦作用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中悬浮微粒的扩散稀释,容易在城区和近郊区周边积累。

②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这种高空的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使得大气层低空的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空气中悬浮微粒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

③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和有机污染物的增加。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发展、机动车辆猛增,导致污染物排放和悬浮物大量增加。

怎样预防雾霾带来的危害

1、尽量减少外出。当遇到浓雾天气,要尽量减少外出。如果不得不出门时,最好戴上口罩。戴口罩对于过敏性哮喘的人来说更重要,口罩可以防止一些尘螨等过敏源进入鼻腔,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

2、避免雾天晨练。晨练时人体需要的氧气量增加,随着呼吸的加深,雾中的有害物质会被吸入呼吸道,从而危害健康。可以改在太阳出来后再晨练。也可以改为室内锻炼。

3、多喝罗汉果茶。罗汉果茶可以防治雾天吸入污浊空气引起的咽部瘙痒,有润肺的良好功效。尤其是午后喝效果更好。因为清晨的雾气最浓,中午差不多就散去,人在上午吸入的灰尘杂质比较多,午后喝就能及时清肺。

4、勤洗手洗脸。外出以后一般脸上和手上都会沾染上一些雾霾的灰尘,通过洗脸洗手可以达到护理的效果。

为什么北方雾霾这么浓重,南方冬天很少有雾霾?

为什么北方雾霾这么浓重,南方冬天很少有雾霾?

经常出差的人都会知道一个现象,那就是一到了冬季,北方的天空就会整天被雾霾笼罩,天天雾蒙蒙的,而南方的天气却没有多大的变化,依然是晴空万里,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很多人都很费解,今天就告诉大家原因。

1,气候原因。

由于南北方气候和环境的不同,北方气候是温带和亚寒带,南方的气候是热带和亚热带。北方地区在高纬度地区,冬天气温比南方要冷很多,冬天绿植比较少,减少了植物对地面的保护作用,所以一刮风的情况下就会漫天的风沙飞扬。

2,历史原因。

由于北方地区在建国初期就被定义为老工业基地,重点发展重工业,煤炭、化工、钢铁、冶炼、有色金属、能源企业大多都在北方,而南方多是一些轻工业和第三产业,污染少。北方地区烟囱林立,排放的污染物较南方多。

3,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问题。

一开始为了经济发展,大量的乱砍滥伐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现在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加,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金山,以后植被会逐渐恢复的。

这是得到的12月份8、9、10号三天大气污染情况实时反馈图,从图上可以明显地看到,主要污染源聚集在东北、河北、河南、山东一带,以小编所在的山东为例,整个冬季几乎都是深颜色区域,也就代表着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地球是我们的母亲,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希望我们一起携起手来保护大家共同的环境。还有什么其他原因造成的空气污染呢?有什么好的办法能有效降低雾霾呢。

北京雾霾的原因有哪些

昨天,生活在北京的小伙伴不幸地发现:雾霾又来了。雾锁都城,指数爆表,朋友圈被刷屏,各种段子纷纷袭来:北京能发射的基本都发射了!北上广不相信眼泪,京津冀不相信好肺……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北京雾霾的原因,一起来看看。

   北京雾霾的原因

1.大气环流异常导致静稳天气多,有利于形成雾霾

静稳天气是指当大范围近地面大气层持续或超过24小时出现气压场较均匀、静风或风速较小的天气。在静稳天气条件下,湍流受到抑制,特别是当逆温层出现时,低空中的水汽和颗粒物不易扩散,极易形成雾霾天气。

静稳天气在秋冬季更易出现。2013年1月大气环流异常而导致静稳天气偏多,为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的出现提供了有利条件。1月份,西北利亚地区冷高压异常偏弱,北半球西风指数较常年明显偏大,表明高空西风分量较强,环流比较平直,纬向型环流较弱,不利于引导极地冷空气进入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值较常年偏小1~5hpa(百帕),处于弱气压梯度区,地面风速不大,垂直和水平方向扰动小,静风和小风天气多,形成持续静稳天气。气象资料分析表明,2013年1月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稳定类天气出现的频率较常年明显偏多,其中华东地区为56.5%、华南57.3%、西南63.7%,而华北地区高达64.5%,与2006年并列为近10年最高。加之南方暖湿气流相对较强,上述地区近地面空气湿度大,因此出现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

2.我国大气气溶胶浓度高有利于形成雾霾

我国大气气溶胶浓度在世界范围来说处于较高水平,有利于催生雾霾天气的形成。大气气溶胶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态和液态颗粒物的总称,主要包括沙尘、碳(有机碳和黑碳)、硫酸盐、硝酸盐、铵盐和海盐等六大类。我国各地大气气溶胶有不同的时空分布特点。冬季北方地区燃煤采暖、春秋季农村地区秸秆焚烧都会造成碳气溶胶的浓度明显增加;春季,西部地区受沙尘天气影响,以沙尘气溶胶为主。我国华北地区工业相对比较发达,排放的二氧化硫较多,由于气温高可加速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盐,所以夏季华北地区硫酸盐气溶胶浓度较其他季节和地区都高。因城市汽车使用量大大高于农村,所以城市中硝酸盐和硫酸盐气溶胶浓度大大高于农村。气溶胶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称为PM10,2.5微米以下的称为PM2.5. Aaron利用Terra卫星遥感数据反演得到全球PM2.5浓度分布,结果表明全球大部分地区年均PM2.5浓度 10微克/立方米,而在我国中东部地区则达到60-90微克/立方米,部分地区甚至 100微克/立方米,明显处于较高水平;我国PM10的浓度也远高于欧美地区。近年来,由于煤炭消耗量和机动车数量增长等因素,我国气溶胶浓度不断上升,1995年到2012年,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已由1.89×107t(吨)增加到2.12×107t。

大量研究表明,气溶胶中PM10和PM2.5的浓度与能见度密切相关。有研究证明,济南能见度与PM10、PM2.5 浓度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622、-0.694,当PM10、PM2.5浓度上升时,能见度将明显下降。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颗粒物对光的散射和吸收效应,并由于散射作用减小了目标物与天空背景之间的对比度而造成。大气气溶胶中,起散射作用的主要是粒径为0.1-1微米的细粒子,对光的吸收效应几乎全部是由黑碳和含有黑碳的颗粒所引起。由此可见,气溶胶浓度对能见度的影响非常大,我国气溶胶浓度高是雾霾天气多发的主要原因,而冬季北方地区采暖燃煤释放的大量黑碳则加剧了雾霾的形成。

3.雾霾天气使近地层大气更加稳定,加剧雾霾发展

大气中污染物和雾霾相互影响和作用,其主要媒介是气溶胶。雾霾中污染物的加入显著改变了气溶胶浓度,可促进水汽凝结,形成更多的云雾滴,水汽凝结时释放的潜热又有利于雾区的抬升和扩展;另一方面,云雾滴和气溶胶的增加将更多的太阳辐射反射、散射回大气中,使到达地面的辐射减少,地面气温下降,大气层结稳定度增加,造成每日正常排放和转化的气溶胶粒子更易在近地层大气中集聚,能见度进一步降低。由此可见,气溶胶的增多通过影响近地面层动力和热力场,对雾霾的发展起正反馈作用。

4.气溶胶二次反应导致污染物浓度增高

气溶胶按照形成过程可分为一次气溶胶和二次气溶胶。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源排入大气中,其中二氧化硫、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等一次气溶胶通过化学反应和气粒转化过程,形成硫酸盐、硝酸盐和氯化物等新的比较稳定的颗粒,即二次气溶胶。大量观测数据表明,大气中二次气溶胶对PM2.5浓度的贡献很大,大气污染物中有近5成的颗粒物来自于二次反应。二次气溶胶参与形成更多的云(雾)滴,使本已严重的大气污染状况变得更为复杂,雾霾天气更严重。

   对于北京雾霾的思考与建议

(一)加快《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三次修订进程,明确法律责任,加强有效执行

目前,我国已出台《行动计划》和《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这两个大气污染防治规划,虽然与单个部门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相比更具权威性、适用普遍性和连贯政策性,但仍不属于专门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行政法规,其效力等级充其量仅属于行政规章,无法保障司法机关的责任追究作用。加强环保立法、完善法律制度是解决包括雾霾天气在内的大气污染的根本途径。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自1987年制定以来,分别在1995年和2000年作出两次修订,时至今日已过去十余年,制度方面的不完善和新问题的不断涌现导致在解决大气污染方面已难有大作为。因此,针对日益严重的污染,加快该法的第三次修订进程迫在眉睫,从而能够在法律层面上严格控制工业、机动车、燃煤等污染源的排放,明确和细化政府、企业在大气污染防治中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在新法出台之前,应贯彻落实现有法律制度,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加大环保执法力度。部分地区片面的发展思路和畸形的发展模式,使得相关法律法规缺乏充分有效的执行,环境保护让位于经济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环境保护执法撑腰,各级政府责无旁贷。推进联合执法、区域执法、交叉执法等执法机制创新,明确重点,加大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落实执法责任,对监督缺位、执法不力、徇私枉法等行为,监察机关要依法追究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

(二)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

雾霾天气中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燃煤、燃油以及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各种排放。对于燃煤源消减的关键是加强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逐步用高效节能环保型锅炉淘汰中小型燃煤锅炉。加快推进城市集中供热,扩大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范围,逐步推行“煤改气”工程建设;鼓励北方农村地区推广使用洁净煤。加快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的工程建设。减少燃油导致的污染物同时需要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大城市严格限制机动车保有量,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提高公交出行比例,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提升燃油品质,加快石油炼制企业的升级改造,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不合格油品的行为。除燃煤燃油外,污染物源还有油烟污染、秸秆燃烧等,应开展餐饮油烟污染治理,餐饮服务经营场所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设施,强化无油烟净化设施及露天烧烤的环境监管;全面推广秸秆还田、秸秆能源化利用等综合 措施 ,加强秸秆燃烧监管。但对各种污染源做到有效控制是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对能源结构进行科学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加大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增加清洁能源供应。

(三)加强跨区域应急联防联控机制

我国区域性雾霾问题凸显,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区域内城市连片发展,受大气环流作用,城市间大气污染相互影响明显,相邻城市间污染传输影响极为突出。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的部分城市,二氧化硫浓度受外来源的贡献率达30~40%,氮氧化物为12~20%,可吸入颗粒物为16~26%。大气无边界,对于雾霾天气背后的大气污染防控问题,区域联防联控是成本相对低、环境收益大的重要举措。因此,应当建立长期稳定的区域协作机制,统筹区域环境治理,尤其是大城市应与周边地区及上游省区实行联动减排、联合执法、信息共享、预警应急等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建立污染天气的监测预警体系,及时发布监测预警信息;同时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区域联动的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体系。一旦出现严重雾霾并伴有静稳天气时,依据重污染天气的预警等级,立即启动区域联动的应急预案,防范和减少重污染天气的出现,引导公众做好卫生防护,切实降低空气污染的危害。

(四)加强科普宣传工作,提高民众减排意识

大气污染不仅仅来源于工业、汽车尾气、建筑工地等,也来自于日常生活。驱散雾霾,离不开每个人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动。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 教育 ,普及大气污染防治的科学知识,倡导文明、节约、绿色的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引导公众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全社会树立起“同呼吸、共奋斗”的行为准则,共同改善空气质量。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在大气环境保护中的作用,积极宣传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重要性、紧迫性,宣传国家采取的政策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加强舆论监督,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营造良好的氛围。

(五)加强对雾霾的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和危害性研究,提高科学有效防控能力

在国家、地方相关科技计划中,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强化气溶胶和雾霾监测分析技术研发和系统建设,完善大气成分监测体系,改进雾霾数值预报模式,有效提升雾霾天气和大气污染的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大力开展雾霾天气形成的机理研究,及城市对边界层动力热力结构的作用和对雾霾形成发展消散的影响研究。加快推进大气污染综合防治重大科技专项,开展光化学烟雾的危害性、污染机理与控制对策研究;开展区域大气复合污染控制对策体系研究。加快工业污染防治技术、工业脱硫脱硝除尘技术等的研发与示范,积极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以科学研究为依据提高大气污染的防控能力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