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气象学上称为气溶胶颗粒。――《诗·邶风·终风》 又如:霾晦;霾曀 通“埋”。――屈原《九歌·国殇》 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浊形象:阴霾字是什么意思?
1、气象学释义
霾,也称灰霾(烟霞),是指原因不明的因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气象学上称为气溶胶颗粒。
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Haze)或灰霾(Dust-haze),香港天文台称烟霞(Haze)。
2、字典意思
本义:风夹着尘土
形声。从雨,貍(lí)声。本义:风夹着尘土
(1)同本义,即落黄沙 [hazehang]。乱风时空中降下沙土,尘土飞扬。
(2)终风且霾。――《诗·邶风·终风》
(3)又如:霾晦(大风扬起尘土,天色晦暗);霾曀(隐晦不明的样子)
(4)通“埋”。陷在地里 [bury]埋葬
霾两轮兮絷四马。――屈原《九歌·国殇》
(5)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浊形象:阴
霾释义:
1.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浊形象。 2.乱风时空中降下沙土,尘土飞扬。3.古同“埋”,埋葬。
来自百度汉语|报错
霾_百度汉语
[拼音] [mái]
基本释义:
1.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浊形象:阴~。
2.乱风时空中降下沙土,尘土飞扬。
3.古同“埋”,埋葬。
古代“霾”字的含义
此字竟然在殷墟甲骨文中多次出现。发明这个字的人很有幽默感:一只瞪大眼睛的狡猾狸猫,在簌簌而下的雨中藏头露脚地走着。
商代甲骨文多为卜文,与霾相关的卜辞曰:霾其有咎。意思是霾这种天气对人不利。这里只能在一次膜拜古人的智慧了。在《诗经-邶风-终风》中可以看出古人怎么看待霾-“终风且霾”,也就是说大风使空中降下许多土气。
屈原的《楚辞》里把霾与埋等同起来,有土中掩藏的意思。
那么在古代,霾究竟是指什么样的天气情况?
辞书之祖《尔雅·释天》中说:
日出而风为暴,风而雨土为霾,阴而风为曀。天气下地不应曰雺,地气发天不应曰雾,雾谓之晦。
《说文解字》也说“霾,风雨土也”,《诗·邶风·终风》中有“终风且霾”之句,《毛传》曰“霾,雨土也”,都是一个意思。三国时期孙炎对“终风且霾”的霾做了更为具体的解释:“大风扬尘土从上下也”。这样,我们可以大致明白,雨在这里作动词,雨土即是像下雨一样散落尘土。闻一多就在《风类诗抄》中说:“大风扬尘,从上而下曰霾。”霾,就是风夹带着尘土而下。
《楚辞·远游》有“风伯为余先驱兮,氛埃辟而清凉”一句,东汉王逸注曰“扫除雾霾与尘埃也。”是说风在前面为“我”扫除雾霾与尘埃。东汉的刘熙在其《释名·释天》中说:“风而雨土曰霾。霾,晦也,言如物尘晦之色也。”《释名》是古代一本探究事物得名来源的书,刘熙在书中这样解释霾,与《尔雅》一以贯之,但更具体地描述了霾的表象,即昏暗。因此,有“霾晦”一词,形容大风扬尘以致天色晦暗,如唐代储光羲《奉别长史庾公太守徐公应召》中的“酆镐顷霾晦,云龙召我贤。”由此我们也可以理解王逸注中所说之意了:“风伯”不仅要扫除尘埃,还要让天色不再晦暗。
霾这种天气状况,早在正史就有记载了。如《晋书·天文志》中就有记载如下:“凡天地四方昏蒙若下尘,十日五日已上,或一月,或一时,雨不沾衣而有土,名曰霾。”可见晋代对霾已经有了更为详细的描述。
[mái]
霾,也称灰霾(烟霞),是指原因不明的因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气象学上称为气溶胶颗粒。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langhai8@163.com
本文链接:https://www.wumai.net/wumai/20221206000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