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危险源辨识可以理解为从企业的施工生产活动中识别出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的因素,并判定其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别和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的过程。3)在以上基础上,公司辨识评价组可组织专业人员、管理人员进行修正、完善、补充(要考虑危险源辨识的充分I生1,整理出整个公司的危险源清单。
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危险源辨识可以理解为从企业的施工生产活动中识别出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的因素,并判定其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别和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的过程。
一、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很多,基本方法有:询问交谈、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工作任务分析、安全检查表、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事件树分析、故障树分析。这几种方法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或局限性,辨识危险源过程中使用一种方法往往还不能全面地识别其所存在的危险源,可以综合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
二、危险源辨识应考虑“三、三、七”的要求:
所谓“三、三、七”,是指三种状态,三种时态,七个方面。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七种类型(安全):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放射性、生物因素、人机工程因素(生理、心理)。
三、危险源辨识工作程序:
(一)辨识、评价要求
1.对本公司在审核范围所有危险源进行普查,列出:1)危险源清单;2)重要危险源清单;3)重大危险源清单。
2.辨识、评价要做到充分性,辨识、评价出所有岗位、作业点的危险源不能遗漏。
3.要考虑过去、现有、将来三个时态和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
4.方法要简单、实用和可操作性的特点。
5.辨识、评价要体现动态性、适应性。
(二)辨识、评价准备
1.成立公司辨识、评价组;
2.各部门、各分厂(车间)成立辨识、评价领导小组;
3.由公司辨识、评价组组织人员培训;
4.制定辨识、评价工作计划、方法;
5.设计员工危险源普查表(包括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办公室在内的危险源普查表;
6.设计公司危险源清单表(车间、站房可通用)等准备工作。
(三)辨识、评价方法和步骤
以咨询人员作指导,由公司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员工参与来完成。
1.发动每个员工查找出本岗位的危险源,要在专业或者管理人员指导下进行。
1)明确本岗位危险源的主要依据一是设备设施及有害作业点的危险源,可按“安全质量标准化”中相应的考评检查表去辨识(按异常状态);二是员工的不安全行为按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去辨识(j安不遵守时,会有危险)。
2)做好试点工作
一是全公司搞几个试点,组织各分厂(车间1专业、管理人员到几个试点现场参观、学习,在全公司推广;
二是各分厂(车间)搞几个试点,在试点的基础上,在全体员工中推广。3)指导员工填写危险源普查表
一线员工填写本岗位的危险源;行政管理人员填写本办公室的危险源。并提出如何控制的措施。
2.做好危险源汇总、统计、归类工作。
1)以分厂f车间、站房、油库、化学危险品等)为单位对危险源普查表进行汇总归类。统计本单位危险源的条数f按每个岗位危险源的条数相加)。
2)按同工种、同作业等进行归类,如普通车工,归到普通车床的危险源中去;木型工,归到木型作业去;起重工,归到起重机械中去;站房员工,归到站房中去等。
3)在以上基础上,公司辨识评价组可组织专业人员、管理人员进行修正、完善、补充(要考虑危险源辨识的充分I生1,整理出整个公司的危险源清单。
3.经公司辨识评价组完善的危险源清单发给全体员工确认、补充,使每个员工进一步辨识出本岗位的危险源;再将危险源清单反馈回公司辨识评价组。
4.公司辨识评价组再组织专业人员、管理人员按D=LEC的公式计算D值。式中:D一危险I生分值。(分值大则危险f生大)卜发生事故可能性大小。
E——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的频率。C一事故发生后可能导致的后果。根据D值确定企业危险的分级。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1、危害因素:氧气钢瓶爆炸,可能造成人员伤亡。预防措施按规定存放、使用氧气瓶。
2、危害因素:各煤气管道中的煤气泄漏 ,可能造成中毒、火灾、爆炸。预防措施:经常检查各种管路完好情况,有问题及时通知维修人员处理。
3、危害因素:化验室化学产品(粗苯)蒸馏过程防护不当,可能造成人员中毒。预防措施:做好防护措施,蒸馏过程中规范操作。
4、危害因素:检验设备高温防护不当,可能造成人员烧伤。预防措施:做好防护措施,检查设备高温过程中规范操作。
5、危害因素:使用试剂防护不当,可能造成人员灼伤、腐蚀。预防措施:使用各类试剂时小心操作,采取好防护措施。
6、危害因素:化验过程中不能开窗,室内通风不好,温度高,可能造成人员中暑。预防措施:采取通风措施,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室内温度高时及时采取降温措施。
7、危害因素:粉尘防护不到位,可能造成尘肺病。预防措施:在产生粉尘部位采取好个人防护措施。
8、危害因素:煤场取样以及过磅作业过程中安全意识不够,可能造成人身伤害。预防措施:规范操作,注意过磅车辆。
9、危害因素:开启或稀释强酸、强碱时方法不正确,可能造成酸碱液飞溅,灼伤人。预防措施:做好防护措施;严格按照药品使用规程进行操作;工作场所配备清水、抹布、通风设备、中和溶液等。
10、危害因素:直接俯向容器嗅闻药品,可能发生中毒事件。预防措施:禁止用口尝和正对瓶口用鼻嗅的方法和鉴别性质不明的药剂;鉴别时采用手轻轻扇动,在稍远的地方去嗅发散出来的气味
11、危害因素:不熟悉药品特性便投入配置工作或操作方法失误,发生意外事故伤人。预防措施:化验操作员必须常用药品特性熟悉,不熟悉禁止投入药品配置工作;配置药品要严格按照药品配置规程进行操作。
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应注意以下步骤:
1.确定危险、危害因素的分布
对各种危险、危害因素进行归纳总结,确定企业中有哪些危险、危害因素及其分布状况等综合资料。
2.确定危险、危害因素的内容
为了便于危险、危害因素的分析,防止遗漏,宜按厂址、平面布局、建(构)筑物、物质、生产工艺及设备、辅助生产设施(包括公用工程)、作业环境危险几部分,分别分析其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列表登记。
3.确定伤害(危害)方式
伤害(危害)方式指对人体造成伤害、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坏的方式。例如,机械伤害(危害)的挤压、咬合、碰撞、剪切等,中毒的靶器官、生理功能异常、生理结构损伤形式(如,黏膜糜烂、植物神经紊乱、窒息等),粉尘在肺泡内阻留、肺组织纤维化、肺组织癌变等。
4.确定伤害(危害)途径和范围
大部分危险、危害因素是通过人体直接接触造成伤害。如,爆炸是通过冲击波、火焰、飞溅物体在一定空间范围内造成伤害;毒物是通过直接接触(呼吸道、食道、皮肤黏膜等)或一定区域内通过呼吸带的空气作用于人体;噪声是通过一定距离的空气损伤听觉的。
5.确定主要危险、危害因素
对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诱导原因进行重点分析,从而为确定评价目标、评价重点、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和采取控制措施计划提供基础。
6.确定重大危险、危害因素
分析时要防止遗漏,特别是对可能导致重大事故的危险、危害因素要给予特别的关注,不得忽略。不仅要分析正常生产运转、操作时的危险、危害因素,更重要的是要分析设备、装置破坏及操作失误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危险、危害因素。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langhai8@163.com
本文链接:https://www.wumai.net/wumai/20221204145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