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雾霾 > 正文

山西太原空气污染日报(山西太原环境污染现状)

1月4日晚,市改善省城环境质量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2022年空气质量保障首个调度令,要求加大工业源、燃煤源、扬尘源、移动源四大类污染源管控。据悉,调度令将执行至9日24时。1月9日至10日,受弱冷空气影响,污染物扩散条件略有改善,预测我市空气质量为3级轻度污染到4级中度污染。本次污染过程持续时间较长,随着污染物积累和气象条件变化,可能出现数次中重度污染转换过程。太原市环境污染有那些

太原市发布今年首个调度令 加大四类污染源管控

山西太原空气污染日报(山西太原环境污染现状)

1月4日晚,市改善省城环境质量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2022年空气质量保障首个调度令,要求加大工业源、燃煤源、扬尘源、移动源四大类污染源管控。其中提出,环线以内,对中环内驶入车辆严格管控,除应急抢险和保障民生如瓜果蔬菜等农产品运输、垃圾清运车辆外,中重型燃油、燃气货车(含混凝土搅拌车)停止运输。据悉,调度令将执行至9日24时。

根据会商研判,1月6日至8日,我市气压场弱,湿度大,偏南风为主,污染物扩散条件较差,预测我市空气质量为3级轻度污染到4级中度污染,短时会达到5级重度污染。1月9日至10日,受弱冷空气影响,污染物扩散条件略有改善,预测我市空气质量为3级轻度污染到4级中度污染。本次污染过程持续时间较长,随着污染物积累和气象条件变化,可能出现数次中重度污染转换过程。

在工业领域,除51家企业错峰停产、42家企业按照计划停产外,调度令对太钢和美锦钢铁均提出产能要求,同时要求古交焦化一厂、山西美锦华盛化工、山西亚鑫新能科技、山西梗阳新能源等焦化企业延长结焦时间。以煤炭、煤制品为燃料的砖瓦窑、耐火窑,以煤矸石、粉煤灰等为原料的砖瓦窑、耐火窑,东山石灰石矿,清徐县炭黑企业,水泥生产企业,潞安化工等,均在限产或停产名单内。

为减少燃煤污染,我市将组织开展清洁供暖“回头看”、“禁煤区”燃用煤制品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城乡接合部、城边村燃煤污染,坚决杜绝散煤复烧。同时,加大对露天焚烧垃圾、秸秆、落叶、柴草行为的执法检查力度。

在扬尘源控制方面,调度令明确,道路清洁采取湿扫措施,禁止实施喷雾降尘、道路洒水和冲洗作业;施工机械停止使用。

除对中环内驶入车辆严格管控外,渣土车辆(不含污泥运输车)也将按要求停止运输。

来源:太原日报

太原空气质量差的原因

1、污染排放

在污染排放方面,近期污染源活动水平较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呈持续上升态势;在采暖方面,冬季为每年采暖需求最高时段,集中供暖和民用采暖负荷处于高位。

2、气象条件

在气象条件方面,24–25日,包括我市在内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受弱气压场控制,风速较小,湿度较高,扩散条件较差,污染物持续积累,总体静稳且存在较强逆温,特别是太原及周边地区近地面以及1000米左右逆温强度较高,限制了污染物的扩散。

25日白天,太原及周边区域出现降雪过程,过程前后相对湿度长时间接近饱和,加速气态污染物向颗粒物二次组分的转化以及颗粒物的吸湿增长,既抬升了PM2.5浓度,也导致大气能见度的下降。

3、化学转化

在化学转化方面,我市PM2.5组分构成二次无机离子占比总体在50%以上,表明NOx的二次转化对PM2.5污染起主要贡献;同期伴随有机物、元素碳浓度增加,表明燃煤排放的SO2的二次转化对PM2.5污染的贡献相对突出。

空气质量

空气质量(Air quality)的好坏反映了空气污染程度,它是依据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高低来判断的。空气污染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空气污染物浓度受到许多因素影响。

来自固定和流动污染源的人为污染物排放大小是影响空气质量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其中包括车辆、船舶、飞机的尾气、工业污染、居民生活和取暖、垃圾焚烧等。城市的发展密度、地形地貌和气象等也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

太原市环境污染有那些

1,空气污染

从制造污染的工厂来讲,上面那个人说得差不多了!也包括象西山一类弄煤的!

从污染物来讲,有可吸入颗粒,也有二氧化硫等化学物质!

2,水污染

有工业用水的排放,这主要是化工厂的杰作!这使太原的河大多成了臭水沟!当然也有一部分农业用水的功劳!

3,固体废弃物的污染

太原的垃圾真的很多!光大型的垃圾场就有四个!咱们都快在垃圾中生活了!

太原空气污染源的数据资料

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九五”期间,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国内生产总值由1996年的290.78亿元到2000年的347.46亿元。全市的经济增长基本以冶金、化工、电力、建材、煤炭等重污染行业的发展为主,从“八五”末的1995年到2000年六年间,全市钢铁年产量由480万吨增长到542万吨,水泥年产量由149万吨增长到170万吨,焦炭年产量由893万吨增长到1110万吨,年发电量由87亿千瓦时增长到114亿千瓦时,机动车辆由98730辆增长到222656辆。年工业耗煤量由1213.5万吨增加到2221.34万吨,占全市总能耗的97%以上。“九五”期间全市常住人口由282.77万人增长到308.75万人。

在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太原市环境保护工作带来巨大压力。“九五”期间,我市环境保护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坚持全民的环境意识,全面的环境监督、全过程的环境管理,依靠科技进步的“三全一依靠”环保工作方针。积极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组织实施“1263”环保工程,即围绕一个目标(提高和改善环境质量)、采取两大举措(总量控制和绿色工程)突出六个重点(清徐、古交、娄烦、城北钢铁工业区、河西南部化工工业区、西山煤矿建材工业区、)、打好三大战役(取缔土小工业、治汾、市区大气治理)。以“一控双达标”为中心,突出大气、水体污染治理两个重点,全面组织实施“削总量、促清洁、治汾河、控煤烟、保达标、净尾气、降扬尘、抓生态”的24字环保战略。全市环境综合整治遵循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并重的原则,经过取缔“15小”和“一控双达标”两项行动,淘汰和关停了一大批能耗高、污染重、效益差的土小企业和国有企业,推动了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保跨进了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污染物排放总量基本得到有效控制,遏制了环境污染连年恶化的势头,部分环境质量指标明显好转。

2.1环境质量现状

2.1.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九五”期间大气总悬浮颗粒物年平均浓度由“八五”末的0.568毫克/立方米(标准状态)下降到2000年的0.401毫克/立方米(标准状态),总悬浮颗粒物污染逐年减轻,年日均浓度下降29.40%,但仍超《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1.00倍。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九五”前三年较“八五”末呈上升趋势,由“八五”末的0.212毫克/立方米(标准状态)上升到1998年的0.278毫克/立方米(标准状态),2000年为0.200毫克/立方米(标准状态),年日均浓度较“八五”末下降5.66%,基本遏制了其上升趋势。但仍超《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2.33倍。其主要原因为1996、1997年太原第一热电厂五期、六期扩建工程、太原第二热电厂四期扩建工程投入运行,集中供热工程尚未发挥全部效益,至使二氧化硫年日均浓度值在“九五”前三年出现较大幅度上升,但随着集中供热率的逐年提高,燃料结构的调整和工业污染源达标工作力度加大,1999年二氧化硫年日均浓度上升趋势得到控制。值的注意的是,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机动车数量在急剧增长,氮氧化物年平均浓度由“八五”末的0.055毫克/立方米(标准状态)上升到2000年的0.093毫克/立方米(标准状态),在“九五”期间呈逐年上升趋势,年日均浓度上升69.09%,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0.86倍。随着《太原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办法》的颁布,机动车尾气防治、出租车的全面更新和工业污染防治力度加大,氮氧化物年均浓度将得到有效控制。1995年-2000年太原市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见表2-1。

从1998年我市开始发布空气质量周报,1999年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和三级标准的分别为10期和23期,比1998年增加9期和3期;而四级和五级分别为15期和4期,比上年减少10期和2期。2000年共发布空气质量周报52期,有2期为良好水平,43周为轻度污染水平,4周为中度污染,3周为重度污染。1998-2000年空气质量级别及首要污染物出现频率见表2-2。

“九五”期间,太原市环境空气质量在社会经济保持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经过全市人民艰苦不懈的努力,环境污染恶化趋势得到有效控制,环境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但环境污染的现状不容乐观,环境污染问题依然十分严峻。特别是要想实现空气环境功能区达标,任务异常艰巨。

2.1.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太原市地表水隶属黄河和海河两大水系。黄河水系在太原市的流域面积占太原市总面积的91%;海河水系占9%,主要分布在我市阳曲县境内。太原市的地表水主要包括:汾河太原段、汾河水库、汾河二库、晋阳湖和迎泽湖等,四者均属黄河水系。汾河太原段全长178公里,流域面积6288平方公里,沿途有岚河、涧河、狮子河、屯兰川、阳兴河、北涧河、北沙河、玉门沟、冶峪沟、风峪沟等几十条支流和沟渠汇入,太原市的工业和生活污水直接和间接进入汾河。汾河水库位于我市娄烦县境内,流域面积5268万平方公里,设计库容7亿立方米,由于多年来泥沙淤积,库容减至3.5亿立方米左右。汾河二库位于古交市与太原市区交界处,水库总库容1.33亿立方米。晋阳湖位于我市晋源区,为一座人工湖,湖表面积5.1万平方公里。迎泽湖位于市中心迎泽公园内,水域面积0.2平方公里。晋阳湖、迎泽湖的湖水来源均靠汾河水库放水补给,水库放水途经汾河古交段至上兰,分别进入东、西干渠,最终进入迎泽湖和晋阳湖。

汾河水库和汾河二库以防洪、灌溉为主,同时为城市的工业和生活用水提供水源,并且汾河水库还作为万家寨引黄入并的储水库,依据《山西省汾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中的水体功能划分,该区域属于汾河一级防护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标准。汾河上游段(水库出口-铁桥),处于兰村、晋祠水源地补给区,属汾河的一级防护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标准;下游段(胜利桥-温南社)属汾河二级防护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Ⅳ类标准。晋阳湖主要为太原第一热电厂循环冷却水源,同时也是我市主要水产养殖基地及游泳场所和城市备用水源,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迎泽湖主要为景观娱乐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Ⅴ类标准。

“九五”期间太原市主要地表水体汾河太原段及汾河水库和晋阳湖水质较“八五”末均有明显改善。地表水恶化趋势得到控制,说明近年来汾河治理已初见成效。但离功能区标准仍有一段距离。汾河太原段十个监测段面尤以小店桥污染最为严重,其它依次为胜利桥、迎泽桥、清徐二坝、温南社、铁桥、滩上桥和寨上水文站,该八个段面属严重污染,劣V类水质,水库出口和上兰段面污染较轻,可达IV类水质标准。汾河太原段平均综合污染指数由1995年的11.44下降到2000年的6.84,汾河水库由1.07下降到0.67,晋阳湖由3.10下降到1.4。水质恶化趋势得到一定遏止,但污染依然严重,汾河太原段以有机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挥发酚、氨氮、生化需氧量。汾河水库水质较稳定,1998-2000年连续三年保持轻污染水平,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晋阳湖总体污染水平有所缓解,但无显著下降趋势,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非离子氨、和总氮。汾河太原段六条排污渠历年均属严重污染水平,劣Ⅴ类水质,综合污染指数由1997年的45.11下降到2000年的22.86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挥发酚、氨氮。迎泽湖水质属景观娱乐劣C类水质,主要超标项目为色度和透明度。太原市地面水体平均综合污染指数趋势分析见表2-4。

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九五”期间,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国内生产总值由1996年的290.78亿元到2000年的347.46亿元。全市的经济增长基本以冶金、化工、电力、建材、煤炭等重污染行业的发展为主,从“八五”末的1995年到2000年六年间,全市钢铁年产量由480万吨增长到542万吨,水泥年产量由149万吨增长到170万吨,焦炭年产量由893万吨增长到1110万吨,年发电量由87亿千瓦时增长到114亿千瓦时,机动车辆由98730辆增长到222656辆。年工业耗煤量由1213.5万吨增加到2221.34万吨,占全市总能耗的97%以上。“九五”期间全市常住人口由282.77万人增长到308.75万人。

在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太原市环境保护工作带来巨大压力。“九五”期间,我市环境保护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坚持全民的环境意识,全面的环境监督、全过程的环境管理,依靠科技进步的“三全一依靠”环保工作方针。积极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组织实施“1263”环保工程,即围绕一个目标(提高和改善环境质量)、采取两大举措(总量控制和绿色工程)突出六个重点(清徐、古交、娄烦、城北钢铁工业区、河西南部化工工业区、西山煤矿建材工业区、)、打好三大战役(取缔土小工业、治汾、市区大气治理)。以“一控双达标”为中心,突出大气、水体污染治理两个重点,全面组织实施“削总量、促清洁、治汾河、控煤烟、保达标、净尾气、降扬尘、抓生态”的24字环保战略。全市环境综合整治遵循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并重的原则,经过取缔“15小”和“一控双达标”两项行动,淘汰和关停了一大批能耗高、污染重、效益差的土小企业和国有企业,推动了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保跨进了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污染物排放总量基本得到有效控制,遏制了环境污染连年恶化的势头,部分环境质量指标明显好转。

2.1环境质量现状

2.1.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九五”期间大气总悬浮颗粒物年平均浓度由“八五”末的0.568毫克/立方米(标准状态)下降到2000年的0.401毫克/立方米(标准状态),总悬浮颗粒物污染逐年减轻,年日均浓度下降29.40%,但仍超《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1.00倍。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九五”前三年较“八五”末呈上升趋势,由“八五”末的0.212毫克/立方米(标准状态)上升到1998年的0.278毫克/立方米(标准状态),2000年为0.200毫克/立方米(标准状态),年日均浓度较“八五”末下降5.66%,基本遏制了其上升趋势。但仍超《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2.33倍。其主要原因为1996、1997年太原第一热电厂五期、六期扩建工程、太原第二热电厂四期扩建工程投入运行,集中供热工程尚未发挥全部效益,至使二氧化硫年日均浓度值在“九五”前三年出现较大幅度上升,但随着集中供热率的逐年提高,燃料结构的调整和工业污染源达标工作力度加大,1999年二氧化硫年日均浓度上升趋势得到控制。值的注意的是,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机动车数量在急剧增长,氮氧化物年平均浓度由“八五”末的0.055毫克/立方米(标准状态)上升到2000年的0.093毫克/立方米(标准状态),在“九五”期间呈逐年上升趋势,年日均浓度上升69.09%,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0.86倍。随着《太原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办法》的颁布,机动车尾气防治、出租车的全面更新和工业污染防治力度加大,氮氧化物年均浓度将得到有效控制。1995年-2000年太原市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见表2-1。

从1998年我市开始发布空气质量周报,1999年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和三级标准的分别为10期和23期,比1998年增加9期和3期;而四级和五级分别为15期和4期,比上年减少10期和2期。2000年共发布空气质量周报52期,有2期为良好水平,43周为轻度污染水平,4周为中度污染,3周为重度污染。1998-2000年空气质量级别及首要污染物出现频率见表2-2。

表2-1 1995-2000年太原市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毫克/立方米(标准状态)

年份污染物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标准

总悬浮颗粒物

0.568

0.515

0.504

0.498

0.416

0.401

0.20

二氧化硫

0.212

0.206

0.248

0.278

0.272

0.200

0.06

氮氧化物

0.055

0.050

0.057

0.066

0.101

0.093

0.05

二氧化氮

0.065

0.08

降尘

31.5

34

35.6

36.2

36.1

40.8

一氧化碳

2.6

2.5

2.9

3.4

3.8

2.6

4.0

注:降尘单位为:吨/平方公里 "月,一氧化碳为日均浓度,其余为年平均浓度。

表2-2 1998-2000年空气质量级别及首要污染物出现频率

空气质量级别

出现周数

出现频率(%)

2000年

首要污

染物

出现周数

出现频率(%)

1998

1999

2000

1998

1999

2000

出现天数

频率%

1998

1999

2000

1998

1999

2000

Ⅰ级(优)

/

/

/

/

/

/

/

/

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

43

45

48

81.43

86.54

92.31

Ⅱ级(良)

1

10

2`

1.89

19.23

3.85

45

12.33

Ⅲ级(轻度污染)

20

23

43

37.74

44.23

82.69

241

66.03

二氧化硫

10

7

4

18.87

13.46

7.69

Ⅳ级(中度污染)

26

15

4

49.06

28.85

7.69

53

14.52

氮氧化物(二氧化氮)

0.00

0.00

0.00

Ⅴ级(重度污染)

6

4

3

11.32

7.69

5.77

26

7.12

2000年环境空气功能区达标现状见表2-3

表2-3 2000年环境空气功能区达标现状

功能区

类别

点位名称

监测项目年日均值(mg/Nm3)

功能区是否达标

超标项目

(超标百分比)

监测项目有效日均值达标天数百分比

TSP

SO2

NO2

TSP

SO2

NO2

二类区

太行

0.378

0.206

0.07

不达标

TSP:89.00

SO2: 243.33

36.78

54.68

91.84

桃园

0.402

0.184

0.064

不达标

TSP:101.00

SO2 206.67

33.94

54.79

92.84

上兰

0.353

0.199

0.055

不达标

TSP:76.50

SO2 231.67

50.00

65.00

100.00

三类区

国防工办

0.431

0.231

0.071

不达标

TSP:43.67

SO2 131.00

74.40

65.77

88.69

一电厂

0.394

0.177

0.055

不达标

TSP:31.33

SO2 77.00

81.52

74.03

96.42

“九五”期间,太原市环境空气质量在社会经济保持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经过全市人民艰苦不懈的努力,环境污染恶化趋势得到有效控制,环境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但环境污染的现状不容乐观,环境污染问题依然十分严峻。特别是要想实现空气环境功能区达标,任务异常艰巨。

2.1.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太原市地表水隶属黄河和海河两大水系。黄河水系在太原市的流域面积占太原市总面积的91%;海河水系占9%,主要分布在我市阳曲县境内。太原市的地表水主要包括:汾河太原段、汾河水库、汾河二库、晋阳湖和迎泽湖等,四者均属黄河水系。汾河太原段全长178公里,流域面积6288平方公里,沿途有岚河、涧河、狮子河、屯兰川、阳兴河、北涧河、北沙河、玉门沟、冶峪沟、风峪沟等几十条支流和沟渠汇入,太原市的工业和生活污水直接和间接进入汾河。汾河水库位于我市娄烦县境内,流域面积5268万平方公里,设计库容7亿立方米,由于多年来泥沙淤积,库容减至3.5亿立方米左右。汾河二库位于古交市与太原市区交界处,水库总库容1.33亿立方米。晋阳湖位于我市晋源区,为一座人工湖,湖表面积5.1万平方公里。迎泽湖位于市中心迎泽公园内,水域面积0.2平方公里。晋阳湖、迎泽湖的湖水来源均靠汾河水库放水补给,水库放水途经汾河古交段至上兰,分别进入东、西干渠,最终进入迎泽湖和晋阳湖。

汾河水库和汾河二库以防洪、灌溉为主,同时为城市的工业和生活用水提供水源,并且汾河水库还作为万家寨引黄入并的储水库,依据《山西省汾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中的水体功能划分,该区域属于汾河一级防护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标准。汾河上游段(水库出口-铁桥),处于兰村、晋祠水源地补给区,属汾河的一级防护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标准;下游段(胜利桥-温南社)属汾河二级防护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Ⅳ类标准。晋阳湖主要为太原第一热电厂循环冷却水源,同时也是我市主要水产养殖基地及游泳场所和城市备用水源,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迎泽湖主要为景观娱乐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Ⅴ类标准。

“九五”期间太原市主要地表水体汾河太原段及汾河水库和晋阳湖水质较“八五”末均有明显改善。地表水恶化趋势得到控制,说明近年来汾河治理已初见成效。但离功能区标准仍有一段距离。汾河太原段十个监测段面尤以小店桥污染最为严重,其它依次为胜利桥、迎泽桥、清徐二坝、温南社、铁桥、滩上桥和寨上水文站,该八个段面属严重污染,劣V类水质,水库出口和上兰段面污染较轻,可达IV类水质标准。汾河太原段平均综合污染指数由1995年的11.44下降到2000年的6.84,汾河水库由1.07下降到0.67,晋阳湖由3.10下降到1.4。水质恶化趋势得到一定遏止,但污染依然严重,汾河太原段以有机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挥发酚、氨氮、生化需氧量。汾河水库水质较稳定,1998-2000年连续三年保持轻污染水平,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晋阳湖总体污染水平有所缓解,但无显著下降趋势,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非离子氨、和总氮。汾河太原段六条排污渠历年均属严重污染水平,劣Ⅴ类水质,综合污染指数由1997年的45.11下降到2000年的22.86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挥发酚、氨氮。迎泽湖水质属景观娱乐劣C类水质,主要超标项目为色度和透明度。太原市地面水体平均综合污染指数趋势分析见表2-4。

表2-4 太原市地表水各水体平均综合污染指数趋势分析表

平均综合污染指数

汾河太原段综合污染指数

汾河水库

晋阳湖

全河段

上游段

下游段

污染程度

水质类别

汾河水库

污染程度

水质类别

晋阳湖

污染程度

水质类别

1995年

11.44

3.37

18.69

严重污染

劣Ⅴ类

1.07

重污染

劣Ⅴ类

劣Ⅴ类

1996年

9.24

2.45

15.95

严重污染

劣Ⅴ类

1.77

重污染

劣Ⅴ类

3.63

严重污染

劣Ⅴ类

1997年

9.53

3.19

16.84

严重污染

劣Ⅴ类

1.32

重污染

Ⅳ类

3.17

严重污染

劣Ⅴ类

1998年

8.12

2.11

14.14

严重污染

劣Ⅴ类

0.58

轻污染

Ⅳ类

0.98

中污染

Ⅳ类

1999年

9.57

1.78

16.86

严重污染

劣Ⅴ类

0.51

轻污染

Ⅳ类

0.82

中污染

Ⅳ类

2000年

6.84

2.53

10.77

严重污染

劣Ⅴ类

0.67

轻污染

劣Ⅴ类

1.40

重污染

劣Ⅴ类

2.1.3太原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现状

表2-5 太原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声源构成

声源类型

单位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生活

%

48.7

33.6

44.4

51.7

45.7

50.0

交通

%

37.1

40.9

37.1

32.8

33.2

27.6

施工

%

1.3

6.5

3.0

2.6

3.0

7.3

工业

%

6.9

9.5

8.6

8.2

8.2

8.6

其它

%

6.0

9.5

6.9

4.7

9.9

6.5

2.1.3.2区域环境噪声现状

太原市区域环境噪声的监测点位布点范围是市建成区范围内,采用750×750平方米的正方形网格进行,全市共布点位23个,网格总覆盖面积130.5平方公里,1995年-2000年监测结果统计见表2-6。

2.1.3.3道路交通噪声现状

太原市城市区域道路交通噪声的监测点位布设在市区41条主要交通干线上,测点选在78个路段的两路口之间,全市共布设监测点位78个,测量路段总长度为137.6公里,平均路宽17.7米。1995-1999年道路交通噪声监测结果见表2-7,暴露在不同等效声级下的路段分布见表2-8。

2000年全市机动车辆较1995年增长近一倍的情况下,全市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较1995年有所下降,1995-1999年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稳定达到“九五”计划的目标值70dB(A)。道路交通噪声得到了有效控制。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全市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达标,但是2000年监测值超过70dB(A)的路段长度占总路段长度的26.08%。

2.1.3.4环境噪声达标区建设情况

太原市环境噪声达标区从1991年开始建设,到1995年噪声达标面积为107.97平方公里,从1995年以后噪声达标区工作主要以巩固已建成的达标区面积为主,太原市环境噪声达标区建设情况见表2-9。

2.1.4固体废物产生和处置现状

2.1.4.1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及处置现状

1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主要来源

太原市工业固体废物主要由煤矸石、尾矿、冶炼废渣、炉渣、粉煤灰等构成,2000年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301.75万吨,较“八五”末的一九九五年的790.4万吨年均增长了511.35万吨,增长了65%。1995年-2000年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及各类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分担率见表2-10

工业固体废物主要来源为西山煤电集团有限公司、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太原第一热电厂、太原第二热电厂,占全市产生总量的70.7%,按行业分担率主要来源为采掘业,占全市产生量的60.3%。

2.2污染源治理及污染物排放现状

“九五”期间,在我市经济稳定增长,重污染行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长的情况下,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呈下降趋势,其中工业废水中的油与化学耗氧量排放总量达到“九五”目标,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达到“九五”目标。

“九五”期间太原市大气、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见表2-11、表2-12。主要污染源分布见图2-1。

2000年度太原市烟尘、粉尘、二氧化硫排放主要来源见表2-13、2-14、2-15。

由于字数限制,给你连接:

太原大气污染的原因

1、山西太原处于煤炭大省,煤炭开采和使用率都很好,造成空气污染.

2、太原地区降水相对较少,空气中的污染物不能够得到有效的清洗.

3、太原地区距离西北较近,受西北风沙的影响,对大气造成一定的污染.

中国污染最严重的哪几个城市

而空气污染最重的10个城市是临汾、阳泉、大同、石嘴山、三门峡、金昌、石家庄、咸阳、株洲、洛阳。

1、大气污染:2000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995万吨,居世界第一位。据专家测算,要满足全国天气的环境容量要求,二氧化硫排放量要在现有基础上至少削减40%。此外,2000年中国烟尘排放量为1165万吨,工业粉尘的排放量为1092万吨。大气污染是中国目前第一大环境问题。

2、水环境污染: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紧缺的国家,目前的人均拥有量只有2154立方米,是世界人均的1/4,接近于国际公认的人均2000立方米以下的严重缺水线。治理水系污染比其他国家更为迫切。

扩展资料:

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噪(音)声污染、农药污染、辐射污染、热污染。

按属性分:显性污染,隐性污染。

按人类活动分: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

按造成环境污染的性质来源分: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电磁波污染等)固体废物污染、液体废物污染、能源污染。

陆地污染:垃圾的清理成了各大城市的重要问题,每天千万吨的垃圾中,很多是不能焚化或腐化的,如塑料、橡胶、玻璃等人类的第一号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