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分辨雾和霾,它们肉眼怎么区别?雾出现近地面层,它的垂直厚度只有几百米;霾的高度能到1千米,甚至是3千米的高度,伸展的高度比较高5、健康影响不同。雾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水滴,对身体健康影响不大;霾中的大部分灰尘均可被人体呼吸道吸入,影响健康。多出现于秋冬季节,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中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雾和霾这两者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雾是我们平常很常见的一种自然景观,有时还格外美丽,为大自然增添了几分仙气。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严重,渐渐的也就出现了霾。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这两者的区别。
01、雾与霾的概念
雾和霾的结合体,当天如果即有雾又有霾出现,那么两种混在一起便形成了雾霾。所以呢,他们两个看起来似乎是独立的,其实又是互相依存的个体。
02、组成物质不同
雾是由水汽形成的,当你在雾里待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你的衣服、头发会有一部分湿了。 而霾呢,是由一些灰尘,极小的颗粒形成的。由此我们便可以看出谁是有利的,谁是有害的。雾是大自然的一种自然现象,而霾是由于某些失衡所造成的。当你戴口罩,若是霾,那么口罩上会有一些小颗粒。
03、颜色不同
雾的颜色是乳白色或者白色的,而霾通常是黄色的灰色的。这就是因为环境被污染所呈现的状态。人一旦吸入,长时间就会对身体有危害。
04、从可见度可以看出
雾,如果你水平能看到1千米之内的事物,且空气干净。反之则是霾。出现霾的时候通常空气浑浊,可见度低。
总的来说,我们眼睛能看见的,并且颜色不是黄色,那么就是雾。现在很多城市都出现雾霾,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与此同时,这就在告诉我们要保护环境,是时候采取措施了,我们不能忽略身边的每一个小细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否则终有一天人们会自食恶果。
雾霾由轻到重,总共分4级,依次为蓝色预警(四级)、黄色预警(三级)、橙色预警(二级)和红色预警 (一级)
对于普通人来说,雾和霾的差别不是太大的,也不易分清楚。
下面是网络上的回答,可以供参考:
雾霾两字经常连用,这压根就是一个词,所以大多数时候没必要区分的。所以百度上那些健康提醒中,针对雾的健康提醒,同样适用于霾(如果提醒靠谱的话)。
要区分雾和霾,而且是要分的特别清楚的话,应该是一些专业人事的事(比如气象记者、比如天气预报员,比如环保人士),因为很多时候雾和霾是同时存在的,对于普通市民来说,只要知道“有雾霾的时候能见度低,空气差,对健康不好,为了环保,我们要节能减排”就行了(请不要打脸)。
我觉得,要说说雾和霾的区别,得先说他们的共同点。
1,都是一种影响能见度的空气现象。(废话!)
2,不论是雾还是霾,空气中的污染物偏多,空气质量都很差(这点很重要。)
好吧,还是说说区别啊。
前面有网友说了,主要在于水分含量。这确实是的:(从中国天气网上复制了3条)
1、 相对湿度
雾主要是以水汽为主,雾的相对湿度一般在90%以上,而霾在80%以下。
2、 能见度
从能见度上讲,能见度在1km以下的统称为雾,能见度在1km以上的我们叫轻雾。但是霾的能见度好些,大概在1km以上但小于10km的就属于灰霾现象
3、 颜色
从辨别颜色来讲,纯洁的雾应该是白色或者是灰色的;霾有点发黄的颜色。华南地区的人把它称为“彩色的云”这样一种情况,它的名字非常漂亮,实际上和雾有很大的区别。
以上3天应该是雾和霾的最主要区别。但根据我的平时观察,有一点个人的认知,可以和大家分享。
1,雾散得快
今天早上写稿子的时候,特别恶补了相对湿度的概念,这在认知雾霾中非常重要。
雾虽然能见度低,但出现在早晨的雾,等太阳出来后,或者起风的时候就会很快散去。(个别地区除外,上次我在九华山上,雾就一天没散,山区和水域附近雾不容易散)因为雾中水汽含量多,太阳一晒就没了,但是霾不会因为太阳晒晒就没了。
2,晴久必霾
我们浙江西部从11月25日(2013年)开始就没下雨了。随意水汽条件差,相对湿度低,这几天出现的低能见度肯定是霾,而晴的久了,空气污染物也在积累,空气质量肯定好不了。
所以,如果天空中挂着好好的太阳,又没有云,却看不到蓝天,总是灰蒙蒙的,那么十有八九是霾了。
3,雾是一种天气现象,而霾的形成和人类活动有关,所以霾可以说是一种污染现象。
4,气象上对雾的评级标准,主要是能见度,如果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千米以内,就是雾;水平能见度在1千米~10千米的,称为轻雾或霭,能见度在500米以下,就要发雾预警信号了;而霾呢?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大于5千米的是轻微霾,大于3千米小于5千米是轻霾,2-3千米是中度霾,1-2千米是重度霾,1千米以下是严重霾。(现在有了霾预警,能见度在3000米以下就要发黄色预计了。)不过,霾的评级还会考虑污染物的因素。(这里需要引入pm2.5和AQI,不扯远了)
5,另外,雾现象比较局地性,而霾的范围广得多。
雾和霾的区别:
1、成分不同。雾是由水滴组成;霾是由尘粒、烟粒或盐粒等组成。
2、相对湿度不同。雾是一种水汽凝结现象,形成时要求相对湿度要大,一般在90%以上;霾是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形成时空气湿度多在80%以下。
3、维持时间不同。雾具有局地性、短时间的特点,形成时浓度变化较快,在各方向上的能见度不是均一的,雾多集中出现在夜间到次日早晨,中午以后通常减弱消散,生消有明显的日变化;霾有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形成后可持续数日,并具有大范围的、在各方向上的能见度比较均匀的特点。
4、垂直高度不同。雾出现近地面层,它的垂直厚度只有几百米;霾的高度能到1千米,甚至是3千米的高度,伸展的高度比较高
5、健康影响不同。雾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水滴,对身体健康影响不大;霾中的大部分灰尘均可被人体呼吸道吸入,影响健康。
6、粒子大小不同。雾滴粒径为100-102微米,肉眼可见。霾的粒径为10-30微米,肉眼不可见。
7、颜色不同。雾多为乳白色;霾由于散射波长较长的可见光较多,通常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
雾霾:
雾霾,顾名思义是雾和霾。但是雾和霾的区别很大。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视觉障碍的叫霾。霾就是灰霾(烟霞)。
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多出现于秋冬季节(这也是2013年1月份全国大面积雾霾天气的原因之一),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雾的存在会降低空气透明度,使能见度恶化,如果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00米以内,就将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或凝华)物的天气现象称为雾(Fog)。
霾(mái),也称灰霾(烟雾) 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混浊。将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在1000~10000米的这种现象称为轻雾或霭(Mist)。形成雾时大气湿度应该是饱和的(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就可能出现饱和)。由于液态水或冰晶组成的雾散射的光与波长关系不大,因而雾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白色和灰色。
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中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霾是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组成的。它也能使大气浑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Haze)或灰霾(Dust-haze),香港天文台称烟霞(Haze)。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主要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的。颗粒物的英文缩写为PM,北京监测的是PM2.5,也就是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污染物颗粒。
雾霾主要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组成,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阴沉灰暗。颗粒物的英文缩写为PM,北京监测的是细颗粒物(PM2.5),也就是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污染物颗粒。这种颗粒本身既是一种污染物,又是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的载体。
霾粒子的分布比较均匀,而且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从0.001微米到10微米,平均直径大约在1~2微米左右,肉眼看不到空中飘浮的颗粒物。由于灰尘、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霾,其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
判断雾霾般能见度相湿度数据作参考
目标物水平能见度降低1千米内相湿度高于90%雾能见度于10千米且灰尘颗粒造湿度于80%霾或灰霾外肉眼看雾颜色乳白色霾黄色、橙灰色
雾指接近球表面气悬浮由水滴或冰晶组水汽凝结物种见气现象霾悬浮于空气固体颗粒包括灰尘、硫酸、硝酸等各种化合物
拓展资料
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
雾霾常见于城市。
中国不少地区将雾并入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现象进行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
高密度人口的经济及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细颗粒物(PM2.5),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langhai8@163.com
本文链接:https://www.wumai.net/wumai/20221202065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