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雾霾 > 正文

我国雾霾现状(我国雾霾现状及治理对策)

雾霾的现状和影响?我国的雾霾现状眼下国内多地受雾霾持续围困,北京、石家庄等大中城市数日难见蓝天。正如全国人大会议发言人傅莹所言,“雾霾的问题现状已经成为中国一些城市标识性难题。”雾霾天气发生时,空气中污染物特别是颗粒物浓度急剧增加,此时PM2.5的含量会随着雾霾严重程度而增高。下面,先来看看我国的雾霾现状以及 其的成因与危害,并针对性的提出治理对策。目前,发达国家当前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环境污染,发展中国家主要是环境破坏,而在我国,则同时存在着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这两类环境问题。此外鼠虫害肆虐草原,牧草损失严重。

雾霾的现状和影响?

我国雾霾现状(我国雾霾现状及治理对策)

我国的雾霾现状 

眼下国内多地受雾霾持续围困,北京、石家庄等大中城市数日难见蓝天。不仅是西北部的大城市,就连靠近沿海的广东等地,也是连日灰霾,大雾,能见度极低。人们不禁要问,大面积雾霾为何持续来袭?细颗粒物又为何难以消散?

这两年,雾霾天气都是全国两会挥之不去的话题,但今年刚开完的两会,视乎更具紧迫性。正如全国人大会议发言人傅莹所言,“雾霾的问题现状已经成为中国一些城市标识性难题。”两会前夕,大面积长时间的雾霾天气覆盖了1/7国土,其中重雾霾覆盖面积大81万平方公里。与前两年相比,雾霾问题已非一城之惑,已经是普遍问题。

2013年1月28日,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雾霾天气,导致空气质量持续下降。中央气象台在大雾预警之外,也同时发布了霾蓝色预警信号。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的《应对气候变化报》指出,近50年来中国雾霾天气总体呈增加趋势。其中,雾日数呈明显减少,霾日数明显增加,且持续性霾过程增加显著。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雾霾天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1981年至2010年,霾天气出现频率是冬半年明显多于夏半年,冬半年中的冬季霾日数占全年的比例为42.3%。

从时间跨度来看,1961年—2018年,中国中东部地区(东经100°以东)平均年雾霾日数总体呈增加趋势。近53来,年雾霾日数最多的是1980年,有35.8天。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中东部地区平均雾日数基本都在霾日数的3倍以上;20世纪80年代以来,雾日数呈减少趋势,而霾日数呈增加趋势,雾霾日数比例逐渐减小,特别是2011年和2013年的霾日数均超过雾日数。

雾霾的影响

根据近期研究,世界卫生组织首次指认大气污染“对人类致癌”,并视其为普遍和主要的环境致癌物。发表这份声明的是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在法国里昂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在报告中说,有充足证据显示,暴露于户外空气污染中会致肺癌,而且患膀胱癌的风险会相应增加。该机构专家召开为期一周的会议,审议来自全球五大洲研究机构的1000多篇最新论著,最终做出认定。

中国社科院联合中国气象局发布《气候变化绿皮书》,报告称雾霾天气影响健康,除众所周知的会使呼吸系统及心脏系统疾病恶化等,还会影响生殖能力。目前来看,雾霾对人类健康最直接的危害主要还是增加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霾天气引起的健康影响主要以急性效应为主,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哮喘、结膜炎、支气管炎、眼和喉部刺激、咳嗽、呼吸困难、鼻塞流鼻涕、皮疹、心血管系统紊乱等疾病的症状增强;

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入院率增高。此外,霾天气还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一些间接影响。霾的出现会减弱紫外线的辐射,如经常发生霾,则会影响人体维生素D合成,导致小儿佝偻病高发,并使空气中传染性病菌的活性增强。霾天气还会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使人产生压抑、悲观等不良情绪。

而雾霾副产品光化学烟雾,可以说积聚了剧毒的可致癌物,是雾霾造成的最危险的人类健康危害。

雾霾天气的气象学定义 

气象学上,雾和霾是两个气象概念,两种天气现象。

雾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1]。雾的气象学定义为: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常呈乳白色,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2]。雾的存在使能见度恶化,降低空气透明度。

水平能见度小于10.0km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称为霾或灰霾,其是由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的浮游在空中造成的。霾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远处光亮物体微带红色、黄色。

空气中的有机碳氢化合物、灰尘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混浊,能见度恶化导致视野模糊[,这种非水性形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野障碍在水平能见度小于10.0km时,该现象称为霾或灰霾.

雾霾天气是今年来出现的一种严重污染的气象现象,是雾和霾的混合物。而在雾霾天气中,PM2.5是罪魁祸首。雾霾天气发生时,空气中污染物特别是颗粒物浓度急剧增加,此时PM2.5的含量会随着雾霾严重程度而增高。下面,先来看看我国的雾霾现状以及 其的成因与危害,并针对性的提出治理对策。 

求我国的环境问题现状

1、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

当前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已经发展威胁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世界性的重大社会问题,人类所面临的新的全球性和广域性环境问题主要有三类:一是全球性广域性的环境污染,二是大面积的生态破坏,三是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目前,发达国家当前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环境污染,发展中国家主要是环境破坏,而在我国,则同时存在着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这两类环境问题。

1、环境破坏问题

(1)水土流失面积有增无减

水土流失是我国生态环境最突出的问题之一。长期以来,由于规模不断扩大的滥垦滥伐等违背自然规律的掠夺性开发,使我国的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目前总的状况是:小片治理,大片加重;上游流失,下游淤积;灾害加剧,恶性循环,水土流失面积有增无减。水土流失是“自然侵蚀”与人类活动造成的“加速侵蚀”相互选加的结果,又由于后者的强度增加而不断发展。今后,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人地关系日趋紧张,对土地的开发强度会越来越大,如果不加强根本性治理措施,水土流失将进一步加剧。

(2)土地荒漠化加剧

荒漠化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和某些半温润地区,由于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使其生物和经济生产潜力较少,甚至基本丧失。沙化土地的迅速蔓延主要是由于人类的不合理的活动,包括过度农、过度放牧、过度樵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当等。

(3)耕地减少,土壤质量下降

在我国农业生态系统中,有限的耕地是制约生产的最主要因素,人地关系始终非常紧张。人口、耕地的逆向发展,一方面形成中国农业极高的土地生产率和极低的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对相对贫乏、潜力有限的耕地资源造成持久的压力。因而带来对土地的掠夺性索取、重用轻养,过分消耕地力,造成土壤质量日趋下降。

(4)植被覆盖下降

中国历史上曾是森林资源丰富的国家,但历经代的砍伐破坏,中国已成为一个典型的少林国。我国森林的大量砍伐与农村资源的缺乏有很大的关系。农村生活用能以非商品能源为主,全国每年消费的3亿多立方米木材中,约有三分之一用于烧柴,仍不能满足农村基本生活用能的需求。森林是维持陆地自然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发展的生态屏障,具有改变和调节局地小气候、防风固沙、保存物种等多项生态功能。森林资源的日益丧失,将使其生态功能减弱,进而引起水土流失、风沙等灾害的加剧,导致生态环境的不断退化。

长期以来,对草原掠夺性的粗放经营,破坏了草地生态平衡,使草地生态系统严重恶化。此外鼠虫害肆虐草原,牧草损失严重。对草地的过度放牧、重用轻养以及盲目开垦,不仅使草原生态系统退化瘫痪,还严重影响畜牧业的发展。

(5)野生及珍稀物种濒危

我国的生物资源非常丰富,拥有高等植物近3万种,陆栖脊椎动物超过2300种,生物多样性居世界第八位。由于森林砍伐、草原退化、环境污染、自然灾害以及过度捕捞等,使我国大量动植物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种群数量减少,很多物种已经或濒临灭绝。

2、环境污染问题

(1)乡镇工业环境污染迅速蔓延

不少乡镇工业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造成农业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且由点到面,迅速蔓延。由于乡镇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广,与农业生态系统联系紧密的特点,且大多采用城市淘汰的落后技术或从事污染密集行业粗放经营,对农村环境破坏显著,局部地区已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甚至对生态系统造成毁灭性破坏。

(2)农业化学物质污染形势严峻

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用品的使用是我国提高农业产量的重要手段。但目前,由于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地膜所造成的农业自身污染在我国农业环境总体影响中已占相当比例。

(3)整体环境污染不断加剧

城市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也是工业、人口、污染物排放最集中的地区。从总体看,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有了较大发展,城市供水能力、绿化面积水处理能力等成倍增长,但相对于城市发展及西方发达国家我们的基础设施远远落后于经济建设,不论是绿地覆盖率,还是三废处理能力,水平都很低,城市问题相当严重,整体情况没有改善,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继续发展。尤其是经过前几年频繁发生的沙尘暴后,近年来我国中东部大气复合污染的态势日益严峻,突出表现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城市群区域重度雾霾现象频发。我国江、河等水体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除部分内陆河流和大型水库外,水环境质量日益恶化,污染呈加重趋势,工业发展城镇附近的水域污染尤为突出。城市地下水污染严重普遍呈恶化趋势,绝大多数城市河流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

近年来,全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出现了稳中向好的趋势。2020年,全国337个城市累计发生严重污染345天,比2019年减少了107天;重度污染1152天,比2019年减少514天。2020年由于疫情导致整体经济的下滑,大环境影响下,大气污染防治设备产量实现小幅增长,同比仅增长0.93%。

环保行业主要上市企业: 中原环保(000544)、富春环保(002479)、科融环境(300152)、雪浪环境(300385)、京蓝科技(000711)、雪迪龙(002658)

本文核心数据: 全国337个城市累计发生严重污染和重度污染天数、空气质量各级别天数比例、六项污染物超标天数、大气污染防治设备产量

大气污染排放物得到有效控制

大气污染是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的现象。

大气污染物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环境或人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物质。大气污染物按形成过程分类则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是指直接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质,二次污染物则是由一次污染物经过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其毒性比一次污染物强。

近年来,全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出现了稳中向好的趋势。2020年,全国337个城市累计发生严重污染345天,比2019年减少了107天;重度污染1152天,比2019年减少514天。

2020年,全国337个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7.0%,比2019年上升5.0个百分点。其中,17个城市优良天数比例为100%、243个城市优良天数比例在80%-100%之间、74个城市优良天数比例在50%-80%之间、3个城市优良天数比例低于50%;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13.0%,以PM2.5、O3、PM10、NO2和SO2位首要污染物的超标天数分别占总超标天数的51.0%、37.1%、11.7%、0.5%和不足0.1%,未出现以CO为首要污染物的超标天。

2013年雾霾爆发以来,各地采取积极措施治理大气污染,我国也把大气污染治理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使大气环境有所改善,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效。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排放量均呈下降趋势,大气污染排放物得到了有效控制。

2020年,中国337个城市PM2.5、PM10、O3、SO2、NO2和CO浓度分别为33微克/立方米、56微克/立方米、138微克/立方米、10微克/立方米、24微克/立方米和1.3毫克/立方米。与2019年相比,六项污染物浓度均下降。

大气污染防治设备迎来难得的发展良机

现今,在国家一系列政策密集出台的环境下,以及国内市场强劲需求的推动下,我国大气污染治理情况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大气治理产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大气污染防治设备也迎来难得的发展良机。

尽管从2016-2018年,大气污染防治设备的产量逐年下降,但是2019年迎来转机,2019年中国大气污染防治设备产量333714台(套),比2018年增加了96964台(套),同比增长40.96%。

2020年由于疫情导致整体经济的下滑,大环境影响下,大气污染防治设备产量实现小幅增长,同比仅增长0.93%。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大气污染治理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我国雾霾的现状及治理对策

雾霾一直是我国比较严重的、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特别是在“京津冀”一带的雾霾问题一直严重,因此研究我国的雾霾现状,对于引起大众的认识和便于提出治理对策都有重要意义。

2017年初,不管是西部新疆等地区,还是东部沿海地区,我国都大范围的出现雾霾情况,其中16日-17日,也就是春运期间,“京津冀”一带、河南、山东、山西、山西、东北平原等地区都出现了中度以上雾霾,而“京津冀”一带的雾霾情况更是达到了全国的峰值。而由于雾霾的影响,特别是在春运期间,使得能见度低,对我国春运交通产生较大影响。但就北京而言,2016年北京重度污染的天数达到39天,相比首次实行PM2.5监控的2013年减少了19天,比上一年度减少了9天;而39个重度污染天气中,PM2.5的重度超标情况便达到了38天。

雾霾的主要监控指标便是PM2.5,而PM2.5主要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2.5微米的可入肺颗粒物,严重的雾霾情况会对人体造成巨大的损伤,同时也会对交通和出行产生影响,更具相关数据统计我国2016年PM2.5最为严重的城市是邢台,全年PM2.5平均值达到了131.4毫克/立方米,而根据我国的PM2.5标准,超过75毫克/立方米的便是轻度污染,2016年PM2.5年均值在轻度污染便有36座城市,而超过重度污染的城市也有3座,通过以上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我国治理雾霾的措施已经产生了一些成效,但也同时存在着一个问题,便是PM2.5在逐渐下降,但重度污染依然存在,雾霾天气也不断的扩散,因此,找出治理雾霾的相关措施还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