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土壤污染的特点,以及土壤污染的特点和类型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一、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和食物安全。土壤污染带来耕地质量下降,直接威胁18亿亩耕地红线,导致粮食和农产品重金属等含量超标,影响食物安全。
二、危害人体健康。土壤中的重金属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后,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危害。
三、影响社会稳定。土壤污染防治涉及搬迁工矿企业的职工安置,农民经济受损和人民群众健康受损的补偿问题等,如不能妥善处理将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扩展资料
防治土壤污染的方法:
一、转变理念,建立生态文明考核体系。要把土壤污染防治与转变发展方式结合起来,与发展现代农业结合起来。要加快健全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推动将其纳入干部绩效考核,进一步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
二、全民动员,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土壤孕育万物,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要形成全民动员、地方负责、部门支持的土壤污染防治总格局。防治土壤污染,保护人民健康,时不我待、刻不容缓。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防治土壤污染 保护人民健康
土壤污染的特点:
1、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
2、土壤污染具有累积性。
3、土壤污染具有不均匀性。
4、土壤污染具有难可逆性。
5、土壤污染治理具有艰巨性。
1、土壤污染具有难治理性。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进行治理,并且不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成效。
2、土壤污染具有不均匀性。有机污染物的堆积、填埋会造成土壤污染,同时污染物的堆积和填埋往往不均匀,会导致同一块土地不同的地方污染程度不一致。
3、土壤污染具有难以察觉性。土壤污染对人体的损害不明显,必须通过体检时化验等手段才能发现,对植物的损害也只有进行农作物抽验时才能发现。
4、土壤污染具有累积性。由于土壤是固体,流动性差,难以进行自净,因此造成土壤污染的因素不断的累积,对植物、动物以及人体造成严重损害。
5、土壤污染具有难逆性。重金属导致的土壤污染难以逆转,各种有机污染物导致的土壤污染也很难降解,并且很难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治理,再加上治理过得土壤仍然比污染前的土壤差。
受到污染的土壤,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发生改变,如土壤板结、肥力降低、土壤被毒化等,还可以通过雨水淋溶,污染物从土壤传入地下水或地表水,造成水质的污染和恶化。受污染土壤上生长的生物,吸收、积累和富集土壤污染物后,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可造成对人的影响和危害。土壤由于自身的特性,或接纳一定的污染,具有缓和和减少污染的自净能力。但土壤不易流动,自净能力十分有限,所以,保护土壤不受污染十分重要。土壤污染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1?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废弃物污染等问题一般都比较直观,通过感官就能发现。而土壤污染则不同,它就像一个看不见的隐形杀手,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它需要通过土壤样品分析化验、农作物残留检测才能确定,甚至通过研究对人畜健康状况的影响才能确定。这种隐蔽性又使其对人或牲畜健康的影响往往在污染发生后很长时间才能发现。因此,土壤污染从产生污染到出现问题通常会滞后较长的时间。如日本的“痛痛病”经过了10—20年之后才被人们所认识。
2?土壤污染的累积性污染物质在大气和水体中,一般都比在土壤中更容易迁移。这使得污染物质在土壤中并不像在大气和水体中那样容易扩散和稀释,因此容易在土壤中不断积累而超标,同时也使土壤污染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3?土壤污染具有不可逆转性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基本上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许多有机化学物质的污染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降解。譬如:被某些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可能要100—200年时间才能够恢复。
4?土壤污染很难治理如果大气和水体受到污染,切断污染源之后通过稀释作用和自净化作用也有可能使污染问题不断逆转,但是积累在污染土壤中的难降解污染物则很难靠稀释作用和自净化作用来消除。
土壤污染一旦发生,仅仅依靠切断污染源的方法则往往很难恢复,有时要靠换土、淋洗土壤等方法才能解决问题,其他治理技术可能见效较慢。因此,治理污染土壤通常成本较高、治理周期较长。鉴于土壤污染难于治理,而土壤污染问题的产生又具有明显的隐蔽性和滞后性等特点,因此土壤污染问题一般都不太容易受到重视。
土壤污染的特点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土壤污染的特点和类型、土壤污染的特点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langhai8@163.com
本文链接:https://www.wumai.net/tianqi/ac0adee0c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