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地质灾害监测仪器设备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资质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雾霾网(wumai.net),现在开始吧!
全国地质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一、新疆地质环境监测机构基本情况
新疆地质环境监测机构是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院(隶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土资源厅)、7个市级监测站(其中,2个隶属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院,4个隶属新疆地矿局,1个隶属州国土资源局)组成,从业人员共计8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5人(高级职称者20人,中级职称者26人,初级职称者19人),其他人员18人(见表)。
新疆地质环境监测机构及队伍现状
全国地质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从左至右: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刘学军、党委书记任卓新、院长魏文慧、副院长乔华
新疆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成立于1990年,当时由新疆地质局第一水文队代管。2002年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院,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直属全额预算管理事业单位。主要职责是:承担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网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管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的业务指导、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以及国家和自治区公益性、基础性地质环境监测、地质灾害防治等相关调查和综合研究。为政府制订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地质环境信息等公益性服务。接受上级业务部门的业务指导,并负责对区内7个地市监测站进行业务指导。
市级监测站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本辖区区域地质环境监测网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管理,市级地质环境监测、地质灾害防治等相关调查和综合研究。
二、监测网点建设情况
目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在地下水、突发性地质灾害两方面开展监测工作。
新疆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目前,新疆地下水监测覆盖面积13079km2,监测点总数389个。其中,地下水位监测点由国家级、省级、地市级监测点构成,共有329个(国家级22个、省级232个、地市级75个),其中自动化监测点60个;水质监测点126个(均为省级,其中51个单独监测点,其余与水位同点);泉水和坎儿井监测点8个;地表水水位监测点1个。地下水位、水温人工监测,监测工具为测钟、万用表、普通温度计。国家级监测点每月逢5日、10日、25日监测,省级和地市级监测点逢4日、15日或15日进行监测。泉水流量监测主要采用堰测或流速仪测量,每月测量1次。目前,在全区已安装65台自动化水位监测仪。
区内现有一个地下水均衡试验场——昌吉地下水均衡试验场。昌吉均衡试验场1992年投入正式观测。现有监测仪器包括地渗仪、中子仪、负压计、E601蒸发皿、20m2水面蒸发池、地温表及全套地面气象观测设备,观测项目有:水面蒸发量、潜水蒸发量、降水(灌溉)入渗、地温、气温、气压、湿度、日照、冻土和12m高自记风速。
地质灾害监测网点主要分布在地质灾害易发区,主要为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点。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网络由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点和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点构成。目前,自治区共建立2800余个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点,监测人员定期进行监测;正在建设的突发性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点还有3个(滑坡2个,滑坡泥石流1个)。
地下水自动监测及自动传输设备
三、监测装(设)备配备现状
新疆地质环境监测装(设)备主要包括:车辆5部;地下水自动监测仪65套(TD-DIVER 62套、CTD-DIVER 2套、大气压监测仪barbao 3套);地下水数据传输设备62套;地质灾害监测设备16套(其中,裂缝伸缩仪15套、钻孔倾斜仪1套)。
目前,地质环境监测设备质量较为稳定可靠,运行基本正常,数据传输准确及时,数据处理精确先进,实验测试结果科学可靠。
四、信息化建设情况
(一)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和远程应急会商系统建设
为满足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需求,2003年新疆地质环境监测院专门建立了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小组及会商室,配备了专门的预报预警计算机和预报专线等设备,为预报预警工作开展提供了信息传输、发布、会商、产品制作的场所和设备。计划2009~2010年开发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和远程应急会商系统,建立全疆范围内的地质灾害信息采集、传输、管理、分析、决策、发布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形成与自治区气象台、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可视化会商平台,提高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水平及准确率。
(二)地质环境信息网建设
已初步建立新疆地质环境监测院的外部网和内部网,新疆地质环境信息专业网站和新疆国土资源“统一门户子网站”等正在建设之中,预计2010年可正式运行。
(三)地质环境数据库建设和数据管理
目前,新疆地质环境监测院已建地下水动态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数据库、1:20万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1:5万重点城市和开发区(乌鲁木齐市)水工环综合空间数据库、全疆小比例尺(1:150万)水工环空间数据库、全疆1:50万环境地质空间数据库,数据管理情况正常。地质环境空间数据库正在建设中。
五、主要监测成果和服务
近10年来,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机构在承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工作,提交大量地质环境监测成果的同时,完成了大量的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两权使用费项目、中外合作项目等各类地质调查项目近百余项,主要包括:地下水资源评价、区域环境地质调查、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地质灾害勘察、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地质遗迹保护等。
2003年7月,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和气象局联合开展了新疆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2003年以来,通过新疆广播电台发布四级以上地质灾害预报70余次,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了更具时效性的地质灾害预防信息,防灾减灾效果显著。
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室
2005年开始实施新疆地下水自动化监测,目前已建立覆盖乌鲁木齐监测区的自动化监测网络,极大提高了地下水监测工作效率和监测水平,为协助各级政府更好地履行地质环境监督管理职责提供了决策依据。
中荷(中国-荷兰)合作项目“中国地下水信息中心能力建设”之一“乌鲁木齐河流域地下水监测网优化、水流模型、地下水信息系统研究”,对中国北方内陆干旱地区地下水监测网优化、地下水水位预测预报和地下水信息系统管理具有重要推广意义,也为制订乌鲁木齐河流域地下水监测布局和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这些基础性工作成果为新疆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保护规划、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提供了基础的科学依据。此外,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机构还充分利用专业和技术优势,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开展了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建设工程压覆矿产资源储量评估、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案,以及地下水动态监测研究应用等社会服务项目百余项,不但弥补了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费用的缺口,也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六、法制建设
1.2002年1月10日颁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环境保护条例》。
2.2002年5月31日颁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下水资源管理条例》。
3.1996年7月18日颁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下水资源勘查管理办法》。
4.2004年7月发布并组织实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0—2015年)》。
一、内容概述
从近10年在地质灾害监测仪器领域取得的成果中选择了以下几种作为代表。
1.地质灾害多参数采集传输仪
地质灾害多参数采集传输仪是针对国内地质灾害监测行业的现状,参考了国内外广泛应用于地质灾害监测领域的多种工作模式的优缺点,以此为基础研制完成的,可以连接的传感器有拉杆式位移传感器、拉绳式位移传感器、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地声传感器、雨量传感器、含水率传感器、水位传感器、泥位传感器、倾斜传感器等。通过对这些传感器的组合搭配,可分别应用于监测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沉降等领域;采集的数据通过中国移动的GPRS网络以TCP/IP模式传输到后端的数据监控中心服务器显示存储,如果现场没有GPRS信号,可以通过北斗卫星以短报文模式进行数据传输,系统框图见图1,实物见图2。
图1 地质灾害多参数采集传输仪框图
主要技术指标:
1)采样方式:定时采集,可远程设置采集时间;
2)模拟输入通道:4路;
3)A/D分辨率:等效16位;
4)数字输入输出通道:雨量开关量输入及报警开关输出;
5)工作温度:-30~50℃;
6)传输模式:中国移动GPRS或北斗卫星短报文;
7)供电电压:直流12V,交直流两用供电。
图2 地质灾害多参数采集传输仪主机及配套传感器
2.滑坡预警伸缩仪和裂缝报警器
这两种仪器主要是监测裂缝变化,在达到预设的报警阈值时发出避险警报,可以替代人工的巡视巡查,应用于滑坡、崩塌的地面或房屋裂缝的监测。滑坡预警伸缩仪的工作原理见图3,裂缝报警器的工作原理见图4,实物见图5。
图3 滑坡预警伸缩仪原理框图
主要技术指标:
1)监测范围:滑坡预警伸缩仪为0~1000mm,裂缝报警器为0~100mm;
2)监测精度:都是1mm;
3)A/D分辨率:等效于16位;
4)报警声压:滑坡预警伸缩仪为105dB,裂缝报警器为100dB;
5)供电电压:滑坡预警伸缩仪为12V碱性电池,裂缝报警器为3V碱性电池。
滑坡预警伸缩仪在利用报警器报警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利用无线开关量模块进行远程报警的功能,在居民点布设的主机可以接收多个滑坡预警伸缩仪发来的报警信号,实物见图6。
图4 裂缝报警器原理框图
图5 滑坡预警伸缩仪和裂缝报警器
3.分布式电导率地质灾害监测装置
分布式电导率地质灾害监测装置主要应用于海水入侵监测,通过对海水入侵观测井内不同深度井液的电导率数值的采集,利用水的电导率与含盐量呈线性关系,根据电导率数值与电极所在的井深,确定咸淡水的分界情况,方便、快捷、准确地完成对海水入侵这类地质灾害状况的监控。
分布式电导率地质灾害监测装置由主机、电缆、分布式测量电极组成。在一个观测井内布设30个测量电极,电极间距1m,每一个电极通过继电器连接在主机的数字输出引脚上。主机在定时时间到后控制30个继电器按顺序分时通断30个电极,通过AD采集的数据存入主机的存储器,在后续处理中以曲线形式表达监测效果,系统框图见图7,工作示意见图8,实物见图9。
图6 具有无线报警功能的滑坡预警伸缩仪
图7 分布式电导率地质灾害监测装置框图
图8 分布式电导率地质灾害监测装置工作示意图
图9 分布式电导率地质灾害监测装置
主要技术指标:
1)电导率监测范围:500μs/cm~0.3s/m;
2)测量精度:1%;
3)供电电源:直流12V,交直流两用供电;
4)工作环境温度:-5~+40℃;
5)电极最大控制范围:24m。
4.泥石流监测分析预警装置
图10 泥石流监测分析预警装置框图
图11 泥石流监测分析预警装置
开展泥石流预警研究,获取准确可靠的数据是关键。泥石流监测分析预警装置是根据泥石流特征的主要参数设计的,泥石流地声信号具有较低的频率,而且其信号卓越频率较其他频率成分(环境噪音)高出许多,为我们检测识别信号提供了有利条件。泥石流地声信号的强度(幅值)与泥石流规模成正比,可以通过泥石流地声数据的采集分析来确定规模,根据规模程度进行预警。通过对泥石流地声的强度、频率范围和延续时间三要素的采集分析能初步摸清泥石流地声的活动特征、分布规律、发展趋势,提供有效的预防和预警技术方案,促进泥石流防灾能力的提高,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提供技术方法支持。系统框图见图10,实物见图11。
主要技术指标:
1)A/D分辨率:等效12位;
2)采样间隔:10~50μs;
3)频带:1~500 Hz;
4)程控放大器增益:5~1000倍程控可调;
5)通道数:3路传感器信号,采用MSD-BUS协议;
6)工作环境温度:0~+40℃;
7)供电电源:直流8~28V,交直流两用供电。
5.分布式地质灾害监测采集传输仪
目前研制并应用的地质灾害监测仪器主要是通过线缆连接前端的传感器,主要缺点是架线比较困难、连接的传感器数量有限,不适合地形复杂、要求监测点多的监测环境。分布式地质灾害监测采集传输仪在物理层和MAC层采用了IEEE802.15.4协议,在网络层采用了ZigBee协议,进行了降低功耗和简化路由算法的工作,有效地增加了传感器数量,相对于有线方式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仪器系统框图见图12,实物见图13。
图12 分布式地质灾害监测采集传输仪框图
主要技术指标:
1)A/D分辨率:等效16位;
2)组网规模:1个主机和10个采集器;
3)无线协议:780MHz,符合ZigBee规范的网状网拓扑结构;
图13 分布式地质灾害监测采集传输仪
4)采集器供电:3.6V电池;
5)主机供电:直流12V,交直流两用供电;
6)工作环境温度:-20~+40℃。
6.地质灾害群测群防预警信息管理系统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单机版、B/S版、宣传网站、C/S(三维)版。单机版系统是基于VB+MapObject组件的开发模式研发的,地图格式为shp格式,主要用于群测群防基本信息的录入和管理,软件见图14。
图14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单机版软件
B/S版系统是基于网络开发的,应用了超图公司SuperMap is.net平台的二次开发功能,通过网络实现了监测数据实时查询、群测群防体系管理、根据权限进行数据录入、群测群防两卡一表录入查询等管理功能,极大地方便了地方管理人员对于灾害点和群测群防点的管理,软件见图15。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信息网是为了群测群防监测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的成果展示和仪器宣传而开发的网站。网站通过新闻、项目概况、仪器介绍、科普等栏目对项目的主要成果和地质灾害监测的重要性进行宣传。计划在未来实现对地质灾害监测类工作的统一宣传工作,软件见图16。
图15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预警信息管理系统B/S 版软件
图16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预警信息管理系统网站软件
C/S版(三维)是在之前的B/S版本的工作基础上研发的,系统基于iTelluro三维地理信息组件,在三维环境下实现了地质灾害、预警预案、群测群防、监测信息的一体化管理,基于插件式二次开发接口,可快速实现防治决策、综合管理等定制业务,软件见图17。
图17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预警信息管理系统C/S 版软件
二、应用范围及应用实例
1.示范区应用情况
图18 水富县火车站安装的地质灾害多参数采集传输仪
图19 大关县职业中学安装的分布式地质灾害监测采集传输仪
以上研制的仪器均已在云南昭通市示范区内得到应用,在水富县布置了3套地质灾害多参数采集传输仪,用于监测雨量、位移、含水率参数(图18);在水富县、盐津县、大关县安装了滑坡预警伸缩仪150个、裂缝报警器300个、泥石流监测分析预警装置3套;在大关县职业中学安装分布式地质灾害监测采集传输仪一套(图19);分布式电导率地质灾害监测装置在河北南戴河及山东昌邑的海水入侵观测孔进行了监测(图20);地质灾害群测群防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在云南省昭通市进行了示范应用,对云南省昭通市主要县区的地形图及影像图进行了编辑处理,已录入灾害点882个、专业监测点8个。
图20 河北南戴河安装的分布式电导率地质灾害监测装置
2.推广情况及效果
1)在2008年的汶川震后重建工作中,为汶川灾区生产滑坡预警伸缩仪5000套、裂缝报警器85000套(图21);在青海玉树震后重建工作中,安装了滑坡预警伸缩仪40套;在四川安县、云南昭通市成功预警预报4次(图22)。
图21 为汶川灾区生产组装了9万套裂缝报警器、滑坡预警伸缩仪及配套设备
图22 报警材料
2)地质灾害多参数采集传输仪,在四川康定地区安装了7台(图23),四川中江县冯店垮梁子滑坡安装了2 台(图24),舟曲灾后恢复重建防治规划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二期)安装了73台(图25),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监测示范(辽宁)16台(图26),目前均工作正常。
3)泥石流监测分析预警装置在北京怀柔幽谷深潭及门头沟矿区安装了6套(图27),在四川康定地区安装了9套(图28),目前均工作正常。
3.应用前景
地质灾害的破坏力巨大,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及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与环境造成危害和破坏。这些仪器的推广不仅能使开发单位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通过应用,对地质灾害进行及时预警,可最大程度地减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损失和对环境的破坏,这个价值是无法用经济指标估量的。按照这种运行模式可以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图23 四川康定现场
图24 四川冯店垮梁子现场
图25 甘肃舟曲现场
图26 辽宁现场
图27 北京怀柔现场
图28 四川康定现场
三、推广转化方式
1.申请专利保护知识产权
泥石流监测分析预警装置已经获得发明专利,见图29;地质灾害多参数采集传输仪、滑坡预警伸缩仪和裂缝报警器已经获得实用新型专利,见图30至图32;地质灾害群测群防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已经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见图33;分布式电导率地质灾害监测装置和分布式地质灾害监测采集传输仪的发明专利已经通过了初审。
图29 泥石流监测分析预警装置发明专利证书
图30 地质灾害多参数采集传输仪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2.培训、宣传与交流
在汶川震后重建工作中,进行了大量的现场培训指导工作(图34);群测群防项目所研发的9项技术设备和软件在2008年科技部发布的《南方地区雨雪冰冻灾后重建实用技术手册》和国家减灾委及科技部抗震救灾专家组编《地震次生灾害应急实用技术手册》中列为代表国土资源部的9个地质灾害防治实用技术;2009年3月,全国地质环境工作会议上做了宣传报告对群测群防监测预警仪器展览;2009年5月,云南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上做了宣传报告并对仪器安装维护应用进行了培训;2009年7月,全国地质灾害汛期防治会议上发放了群测群防仪器宣传材料;2009年7月,协办昭通市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交流培训会,编写了群测群防知识宣传手册和群测群防监测预警系列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录制了群测群防知识宣传视频节目;2009年9月,河北省地质灾害防治会议上做了宣传报告,对仪器安装使用维护进行了培训;2009年10月,全国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会议(长沙)上做了专题报告及仪器展示;2009年11月,国土资源部开展了黄石地质灾害应急演练,这些仪器参加了演练;2009年12月,东南亚国际滑坡会议上做了多媒体报告、仪器展示、并发表论文“低成本监测报警系统在中国的应用”。
图31 滑坡预警伸缩仪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图32 裂缝报警器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图33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预警信息管理系统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证书
图34 灾区安装培训指导
技术依托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联系人:张青曹修定
通讯地址:河北保定七一中路1305号
邮政编码:071051
联系电话:0312-5908718
电子邮件:zhqn123@163.com
分专业设备和简易设备。如滑坡伸缩仪,裂缝预警仪,简易的,卷尺,纸片……
地质灾害监测方法地质灾害的监测方法可用简易监测和仪器监测。重要危险隐患点应采用仪器监测。
地质灾害监测方法主要有卫星与遥感监测;地面、地下、水面、水下直接观测与仪器台网监测。矿山之星地质灾害监测仪器包含传感器、接收机等。
全国地质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一、地质环境监测机构基本情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地质环境监测机构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12个市级监测站(均隶属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组成,从业人员共计17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29人(高级职称者30人,中级职称者61人,初级职称者38人),其他人员43人(见表)。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机构及队伍现状
全国地质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续表
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原名为广西环境水文地质总站,于1981年成立,1991年更名为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同时挂“广西环境地质研究所”、“广西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院”两块牌子,2006年11月曾挂“广西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中心”牌子。
1998年以前,总站隶属广西地质矿产局,1998~2000年隶属广西地质矿产厅,2001年以后,总站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为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直属全额预算管理事业单位。主要职责是:承担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网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管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的业务指导与服务、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以及国家和全区公益性、基础性地质环境监测、地质灾害防治等相关调查和综合研究。为政府制订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地质环境信息等公益性服务。
从左至右:副站长施杰、纪检书记兼工会主席李永坚、站长何小明、党委书记张如放、总工程师王举平、副站长聂乐昌
广西12个市级监测站均隶属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主要职责是负责辖区内地质环境监测网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管理,进行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以及地质环境监测、地质灾害防治等。
二、监测网点建设情况
目前,广西在地下水环境、地质灾害、地热、地质遗迹等方面开展监测工作。
1981年至1990年,广西地质环境监测工作主要以地下水动态监测为主,20世纪90年代仍以地下水动态监测为主,配合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参与地下水资源开发管理,90年代中后期起,增加矿泉水资源管理工作。
2001年起,总站成为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的直属公益性事业单位,实行全额拨款,地质环境监测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拓宽了地质环境监测工作领域,增加监测内容,工作涉及广西全境,与地方政府及社会的联系表现为服务型及技术支持型,各分站成为当地国土资源部门实施地质环境管理工作的助手与参谋。
1.广西地下水监测面积5437km2,监测点总数561个,其中按监测点级别分为:国家级监测点10个,省级监测点274个,地市级监测点277个;按监测内容分为:水位长观点157个,水位统测点325个,水质监测点156个,水温监测点156个。
2.为加强地质灾害调查监测工作,总站下属的各分站均成立有突发性地质灾害调查应急分队,分别负责相应的管辖区域,当管辖区域内有较大影响的地质灾害发生时,及时奔赴现场进行调查,为地方政府排忧解难,全站每年调查突发性地质灾害约300起。每年汛期,指导地方编写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协助地质灾害险情巡查,每年配合地方巡查约90个县(市、区),巡查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100多个。同时,还负责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的技术指导及技术服务,开展地质灾害科普宣传,为各县(市)举办地质灾害知识培训班50多期,培训地方干部达4000多人。
3.抓好地质遗迹的监测保护工作,对区内13处地质遗迹资源制订了监测工作计划,及时掌握地质遗迹的保护现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三、监测装(设)备配备现状
1.交通:总站有越野车10台、12个分站中有5个分站各有1辆越野车。
2.野外作业主要设备:全站仪、经纬仪、GPS定位仪、数码相机等。
技术人员在野外使用In silu水质监测仪
野外用MALA ProEx地质雷达探测滑坡滑体厚度
3.地下水监测:20世纪80年代,少数点曾使用过上海产的红旗牌机械式自动水位仪,该种仪器在野外需有专门的保护房子或铁箱,后来厂家已不生产该类仪器,原有的几台水位仪因缺乏维修零件已无法使用,现在,水位监测工具为皮尺、万用表、测钟、测绳等。
4.地质灾害监测:有地质雷达、激光测距仪、土壤水分测量仪、9800RIKGPS移动站等仪器设备,一般监测还使用皮尺、测绳,进行手工操作及目视观测。
5.水质测试仪器:原子吸收仪、光谱仪、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计、示波极谱仪、测汞仪、多功能水质检测仪、离子计、测氰仪等。
6.办公设备:技术人员基本上每人1台台式电脑,另外全站有60多台手提电脑,总站机关配备了复印机、扫描仪、绘图仪等。
地质环境实验室水质分析仪器
四、信息化建设情况
(一)广西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和远程会商系统建设
自2003年至今,广西使用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为专家经验型预报系统,根据环境地质条件及大气降雨与地质灾害发生的相互关系的经验判断,依据历时降雨资料及降雨预报,作出降雨引发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预报。
广西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目前还没有建立有效的远程会商系统,与区气象台的会商,主要是通过QQ进行。
(二)预警预报信息发布及效果
广西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信息主要是通过电视台及手机短信向社会发布,同时每天的预报结果在广西地质环境信息网上发布。信息发布效果比较理想,起到了及时通报有效信息的作用,使得全区各地能够及时获得地质灾害信息,及早进行预防和防范,起到了有效减少因降雨引发地质灾害造成的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作用。
(三)地质环境空间数据库建设
广西地质环境空间数据库主要有:广西地下水动态监测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1:50万广西地质灾害遥感空间数据库、1:50万广西区域环境地质调查空间数据库、1:10万县(市)地质灾害调查数据库、1:100万地下水污染调查空间数据库、广西突发性地质灾害数据库、广西地下水动态监测数据库、地质公园数据库。
五、主要成果和服务
(一)地下水动态监测
通过20多年的地质环境监测,取得了大量的监测资料,其中,1981~1990年的监测资料已以年鉴的形式出版监测报告5份,1991年以后的地下水监测数据全部录入计算机、建立了数据库,编写了桂林、柳州、南宁、北海、玉林5城市的1991~1995年地下水监测报告各1份。每年均编报7市(镇)的地下水水情通报和编报南宁、柳州、桂林、北海4城市地下水水情预报,编写地质环境监测及分析报告,并及时汇交上级主管部门。
利用监测资料,认真研究分析,完成了一系列的科研报告。
(二)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
自2003年起,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与气象局合作(2007年又增加水文部门)开展了全区汛期(5~9月)地质灾害气象预报工作,到2008年,南宁市、柳州市、贵港市、贺州市、钦州市、玉林市、桂林市、贺州市、来宾市、河池市等市也相继开展了市一级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日常工作由总站下属各分站承担。2003年以来,通过广西卫视发布3级以上地质灾害气象预报439次,其中4级以上预报102次(均不包括各分站的市级预报),为自治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了更具时效性的地质灾害预防信息,防灾减灾效果显著。
预报结果通过电视、报纸、手机短信发布。预警预报精度一般都在50%~60%之间,最高可达85%。近年来,成功预报了百色市城西东笋造纸厂滑坡、浦北县外贸站存在滑坡、鹿寨寨沙龙江村滑坡、龙胜和平乡黄洛村滑坡等15起地质灾害,避免了181人伤亡和近200万元的经济损失。
(三)地下水资源评价
根据国土资源部的部署,2001~2002年,全区进行了新一轮地下水资源评价工作。提交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地下水资源评价报告》、《广西壮族自治区地下水资源与水环境图》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地下水资源评价信息系统》等成果。对广西地下水资源进行的新一轮评价,为广西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依据。
(四)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2004~2005年,对全区4757座矿山开展了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查明了广西矿山自然地理、环境地质、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等。提交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估报告》、《广西壮族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信息系统建设报告》、《广西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等成果,为广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监测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五)地下水污染调查
2007~2008年开展的地下水污染调查,主要包括资料收集、地下水的水质取样及水环境的调查,遍及全区108个县(区),共收集资料124份,水样670组,已完成了成果报告的编写。
(六)地质环境监测服务典型事例
主要有:广西河池市城东水厂砷污染调查、广西宜州龙头锰矿六潮泉泉水枯竭水文地质调查、合浦县常乐镇地下水污染勘查、平果铝排泥库泉泉水干涸与污染水文地质调查等,为政府解决污染治理、污染纠纷等问题提供了可靠依据。
六、法制建设
1.《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于1999年3月29日经自治区人民政府第8次常务会议通过,1999年4月19日政府令第3号发布。
2.《广西壮族自治区钟乳石资源保护条例》,于2002年7月1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公布施行。
3.《广西壮族自治区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划(2001—2015)》,于2003年12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4.《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环境保护条例》,于2006年3月30日由自治区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于2006年5月1日起施行。
5.广西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06年11月20日颁布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并于2006年12月1日实施。
地质灾害监测仪器设备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资质、地质灾害监测仪器设备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langhai8@163.com
本文链接:https://www.wumai.net/tianqi/78f0b14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