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气预报 > 正文

江苏四地生态环境污染频发(江苏四地生态环境污染频发地区)

江苏四地生态环境污染频发(江苏四地生态环境污染频发地区)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江苏四地生态环境污染频发,以及江苏四地生态环境污染频发地区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清福陵东侧绿化林地叫什么

清福陵东侧的绿化林地叫做“清福陵生态公园”。它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是一座大型的综合性自然公园,总面积达到了667公顷。公园内的绿化覆盖率达到了90%,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是市民休闲、散步、游玩的好去处。

清福陵生态公园内有多个景点,如清福陵、皇家园林、滨河公园、生态湿地、野生动物园等。其中,清福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明代陵墓之一;皇家园林则是明代皇家陵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地面积达到了200余公顷,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一。

滨河公园则是公园内的一条长达8公里的河流,沿岸绿树成荫,景色宜人,是市民散步、跑步的好去处。生态湿地和野生动物园则是公园内的生态景点,湿地内有各种水生植物,还有许多珍稀的鸟类和动物,是市民了解自然、保护环境的好地方。

总之,清福陵生态公园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的自然公园,是市民休闲、游玩、学习、保护环境的好去处。

中国的十大环境污染

全国十大环境污染事件

全国十大环境污染事件

(一)四川沱江特大水污染案,3人被判环境监管失职罪

2 004年2—4月,四川川化股份有限公司将工业废水排入沱江干流水域,造成特大水污染事故,给成都、资阳等5市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经济损失。经农业部长江中上游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评估,仅天然渔业资源损失就达1569万余元。

9月9日,成都市锦江区法院分别对涉及沱江水污染事故的被告人何立光、吴贵鑫、李俭等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案和被告人宋世英、张明、张山等环境监管失职案做出一审判决。相关责任人最高获刑5年,处罚金人民币4万元。

(二)浙江东阳画水镇化工污染,引发恶性群体性事件

2005年4月1 0日,浙江省东阳市画水镇爆发大规模冲突。东阳市政府将数家化工厂、农药厂迁到当地建成“化工工业园”。据农民投诉,自从化工厂迁入后,环境严重污染,稻田不生,山林被“毒死”。农民因不满化工厂污染环境,占据化工厂,与入厂警察发生冲突,致数十人被打死,逾千人受伤,遭推翻或破坏的警车多达数百部。

(三)松花江特别重大水污染责任事件,12人受到党纪、政纪处理

2 005年11月1 3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硝基苯精馏塔发生爆炸,引发松花江水污染事件。

国务院事故及事件调查组认定: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11.13”爆炸事故和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是一起特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和特别重大水污染责任事件。污染事件的主要原因:一是吉化分公司及双苯厂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会引发松花江水污染问题没有进行深入研究,有关应急预案有重大缺失。二是吉林市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对水污染估计不足,重视不够,未提出防控措施和要求。三是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和股份公司对环保保护工作重视不够,对吉化公司环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失察,对水污染估计不足,重视不够,未能及时督促采取措施。四是吉林市环保局没有及时向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建议采取措施。五是吉林省环保局对水污染问题重视不够,没有按照有关规定全面、准确地报告水污染程度。六是国家环保总局在事件初期对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估计不足,重视不够,没有及时提出妥善处置意见。

据此,给予12名事故责任人做出党纪、政纪处理。其中:吉林市环保局局长吴扬,对事件负有领导责任,给予行政警告处分。吉林省环保局局长、党组书记王立英对事件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给予行政记大过、党内警告处分。污染事件发生后,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解振华乔辞去职务。

(四)湖北省竹山垃圾场14年污染,环卫局遭索赔266万元

2001年2月20日,竹山县环卫所与城关镇莲花村在未经原告14户58名村民同意的情况下,签订了该村聂家沟公路边建垃圾场的协议。由于垃圾场缺乏有效治理,空气、水、土均受到了严重污染,导致263棵果树死亡,粮食减收10万余元。由于食用了受污染的水及土地种植的粮食、蔬菜,58名村民的身心均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2005年4月,竹山县环境监测站对水源、农作物进行了监测评估,认定该地水源严重污染,人畜不能饮用,农田受污染严重。2005年9月,十堰市农业环境保护站和农业部环境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武汉)对该地水、土、水稻进行抽样检测,认定3项指标均严重超标,被污染严重。

2006年5月29日,湖北省竹山县城关镇莲花村14户58位村民起诉该县城建局、环卫所环境污染人身及财产损害赔偿,起诉标的266万余元。

(五)四川泸州电厂燃油泄漏事故污染长江水体,被定为重大环境污染事件

2006年11月15日,按照调试计划,四川泸州川南电厂工程施工单位在污水设施尚未建成的情况下,开始燃油系统安装调试,造成柴油泄漏混入冷却水管道外排,导致长江水体污染。

当天,企业报告进入长江的柴油为0.38吨;11月16日下午,经国家环保总局西南环保督查中心督查,再报进入长江的柴油为16.945吨。国家环保总局认定,这起事故造成污油进入长江,导致泸州市城区停水,并进入重庆境内形成跨界污染,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构成重大环境污染事件。

四川泸州川南发电有限公司被处以20万元人民币的经济处罚,公司相关责任人被分别处以扣减奖金、撤销职务等处罚。2 007年5月1 5日前,四川环保局暂停审批沪州市除污染治理项目外所有新建项目。

(六)江苏盐城市水污染事件被告被判“投放危险物质罪”

2 009年2月20日,江苏盐城发生水污染事件。由于市区多处自来水取水口的水源被污染,直接造成自来水无法使用,影响居民用水安全,造成长时间停水。据法庭审理查明:被告人胡文标、丁月生于2 007年11月底至2 009年2月1 6日期间明知盐城市标新化工有限公司系环保部门规定的“废水不外排”企业、明知在“氯代醚酮”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钾盐废水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质,仍将大量钾盐废水排放至公司北侧的五支河内,任其流经蟒蛇河污染盐城市城西、越河自来水厂取水口,致2 009年2月2 0日盐城市2 0多万居民饮用水停水长达66小时40分,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4 3.21万元。水污染事件发生近6个月后,盐城市盐都区人民法院,对涉案的盐城市标新化工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胡文标、生产负责人丁月生以“投放危险物质罪”,分别判处了10年和6年有期徒刑。这是国内首个以“投放危险物质罪”对环境污染事件责任人进行刑事处罚案例,该案判决后,迅速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七)陕西凤翔“血铅”案,引发恶性群体事件

(八)江苏东海倾倒有毒物质,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九)湖南浏阳镇头镇镉污染事件,企业法人被刑拘、市环保局局长和分管副局长被停职 2003年,湖南省浏阳市镇头镇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长沙湘和化工厂,主要生产粉状硫酸锌和颗粒状硫酸锌。2004年4月,企业未经审批建设1条炼铟生产线。

(十)山东沂南涑河砷化物水污染事件,企业负责人被判15年、3被告共同赔偿国家经济损失3714万元

地块环境特征

土地生态环境特征_江苏省土地利用战略研究

8.1.2 土地生态环境特征

1)土地-资源-环境利用特征

为了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这里还需要对江苏省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主要是采用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7]分析土地资源数量变化;采用土地利用类型相对变化率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并同时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均衡度和土地利用信息熵[8],进而对江苏省土地利用特征进行分析。

图8.18 江苏省及13市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率分布

(1)区域土地利用特征分析

利用上述方法,分别对江苏省及13市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1996~2004年间,全省农用地、未利用地数量持续下降,建设用地数量持续增加;苏南地区后五年各地类单一动态度的变化比前四年剧烈;其中,苏南地区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单一动态度变化最大的分别是无锡、常州、镇江;苏中地区农用地、建设用地单一动态度变化最大的是南通,扬州的未利用地动态度变化最大;淮安是苏北地区农用地与未利用地动态度变化最大的市,建设用地动态度变化最大的是徐州,见图8.18和图8.19。

①本文中如无特别说明,所有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比例的计算过程中,其总量中均包括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负价值,因此有可能出现几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所占比例之和大于1的情况。

图8.19 1990年以来江苏省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率分布

土地利用程度:江苏省13个市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率差异较大,最高达到0.57%,最低只有0.06%,约为最低水平的10倍。且建设用地的年变化率远远超过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速度,此外,土地利用在不同阶段反映出不同的波动性。

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及结构均衡度:从图8.20可见,江苏省农用地变化率表现为中部高,北部、南部低,建设用地从南到北依次递减;未利用地从南到北依次递增。1989~2004年间,江苏省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呈现出持续上升、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化的同时,其利用类型之间出现局部面积的用途转变,且苏南>苏北>苏中;2004年,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值以苏南无锡最高,苏中南通最低(见图8.21)。此外,苏南地区苏州及苏中、苏北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均衡度小于全省平均水平,且苏南>苏北>苏中,表明苏中、苏北地区地类之间面积差异大于苏南地区(见图8.22和图8.23)。

图8.20 1996~2004年苏南、苏中、苏北区域土地利用相对变化率

图8.21 1989~2004年江苏省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变化

图8.22 1996年以来苏南、苏中、苏北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变化

图8.23 1996年以来苏南、苏中、苏北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相对信息熵分布

(2)土地环境资源利用特征关系分析

①模型建立及说明。由于土地利用与资源消耗过程均经历“资源(外部的物资和能量输入)→利用(土地利用过程)→资源(再利用,物资能量的输出)”阶段,故本研究选择分析方法中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方法及其模型[9],对资源投入与产出构成的区域土地利用系统进行有效性评价,从而进一步诊断出影响土地利用的主要因素。

模型输入指标选择全省资源节约总指数、生产型资源节约指数、消费型资源节约指数、效率型资源节约指数、循环型资源节约指数、储备型资源节约指数,这些指标反映土地利用系统中资源投入因素;输出指标为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农用地单一动态度、建设用地单一动态度、未利用地单一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率、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这些指标反映土地利用系统对资源消耗的响应。用MATLAB软件进行编程分析,则数据包络分析模型C2R运行结果如表8.3所示。

表8.3 1985年以来江苏省DEA模型M1运行结果

可见,在C2R模型下仅有1999、2003年非DEA有效,其中在无效的年份中,2003年相对效率最低,效率值仅为0.893 6;说明在这些年份土地利用变化对于资源投入、产出规模方面达到了最优水平。为了确认有效性和无效的原因,继续运行模型M2作进一步的分析。从M2的运行结果来看,松弛变量不为0的指数是导致系统无效的主要原因;同时可发现,1999和2003年系统无效效应均集中体现在土地资源数量变化方面,即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与单一动态度,因而应在这两方面给予重视。

此外,采用典型相关分析[10]方法,进一步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资源消耗响应的过程。因变量组Y为江苏省1990年以来的资源节约评价指数(生产型资源节约指数,消费型资源节约指数,效率型资源节约指数,循环型资源节约指数,储备型资源节约指数);自变量组X为江苏省1990年以来的土地利用变化指数(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农用地单一动态度,建设用地单一动态度,未利用地单一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率,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结果如表8.4所示:各典型变量依次提取出生产型资源节约、消费型资源节约、效率型资源节约、循环型资源节约指数;因而,农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积的稳定有利于资源节约度的提高,且未利用地变化对资源节约利用的影响要大于其他地类。

表8.4 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所得的江苏省资源节约利用结构的典型载荷

(续表8.4)

②土地利用变化对资源消耗响应的区域差异特征分析。由于江苏省13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因此其土地利用变化对资源消耗响应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程度变化率之间的关系。可见,苏南地区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与资源节约度的反向性。故以2003年资源节约度为标准,考察其与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土地利用分布,苏中与苏北地区则呈同向发展,苏南(除苏州)、苏中地区资源节约度与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率呈现反向分布,苏北地区呈同向分布(见图8.24、图8.25)。

2)土地生态环境污染特征

由于土地利用程度的不同,利用方式的分异,江苏省13个市的污染排放环境负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1997~2004年间,江苏省耕地、未利用地面积进一步减少,建设用地面积进一步增加,从而带来了区域内环境负荷的进一步变化,归纳而言,主要是由于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两部分所造成的,因此,在评价江苏省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时,选取工业污染排放(包括地均工业废水/COD、地均工业废气/SO2、地均工业固废排放指标)和生活污染排放(包括地均生活废水/COD、地均生活及其他SO2排放指标)指标。

图8.24 江苏省13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与资源节约度分布

图8.25 江苏省13市土地利用程度变化与资源节约度分布

(1)研究方法()

①级差标准化 具体公式如下:Sij=100[(Iij-Ibj)/(Iwj-Ibj)];(Sij表示环境污染负荷指数、Iij表示某个地区j的地均排放量、Ibj表示污染最低地区j的地均排放量、Iwj表示污染最高地区j的地均排放量)以此进行单项污染指标的区域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污染特征分析。

②污染负荷指数 进行区域环境污染总负荷计算时,按照如下公式进行:

Sti=∑Sij/所选指标个数(S:得分数据、j:环境指标、i:排放量、Sti衡量地区环境污染总负荷),进而对区域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污染特征进行分析。

③污染负荷与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关系模型的建立

选用模型yi=α+β1xi1+β2x2i+…+βnxni+εi,其中,yi是从1997~2004年江苏省地均环境污染负荷总指数;自变量xni分别代表了不同年份江苏省各类型土地实际面积;α为模型截距,β1、β2、…、βn表示各变量的系数;ε表示随机误差项,是与其他解释变量相独立的随机变量,并且假定它服从零期望、同方差的正态分布;模型采用逐步回归法。以此分析江苏省土地生态环境污染特征。

(2)特征分析

①土地生态环境污染负荷特征分析

运用1997~2004年历史数据,结合级差标准化法和污染负荷指数计算公式,得到江苏省地均工业、生活及总量污染环境负荷总指数,见表8.5所示。

表8.5 地均工业、生活污染及基于工业和生活各项污染排放总环境负荷指数

据三个特征年的分析,13个市中南京、无锡、扬州、泰州、徐州5个市工业污染环境负荷总指数趋于下降,对土地的污染程度有所减轻。2004年,宿迁、扬州、淮安3个市总体而言对土地的工业污染强度较小。基于生活污染总负荷的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分析结果为,从1997~2004年,常州、苏州、泰州均有生态环境好转的趋势,其余各市表现为生态环境质量波动变化。结合对工业污染环境负荷和生活污染环境负荷的分析,分析总污染负荷对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的影响,可见,2004年,以镇江市地均环境污染总负荷最高,其次是南京市。但总体而言,南京、无锡、扬州、泰州、徐州5个市环境总污染负荷趋于下降,且总量污染土地利用生态环境质量最高的为宿迁和徐州2个市,可见这些城市土地利用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而镇江、南通、淮安、盐城、宿迁5个市土地生态环境质量均呈下降趋势。

②污染排放与土地利用特征分析

采用前述模型建立方法,分别就工业污染负荷、生活污染负荷、总污染负荷与3大类地类和10类地类各类型土地面积分别建立相关模型。

模型应变量yi是从1997年到2004年江苏省地均工业污染环境负荷总指数。当自变量xni分别代表不同年份江苏省农业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的面积时,经回归分析,得到:

Y=49.498-1.048E-05 X1+3.539E-05 X2

(R2=0.660,调整R2=0.553,F=33.889,S ig=0.000b)

式中:X1为农业用地;X2为建设用地。

表明随着建设用地的增加,工业污染负荷将呈增加趋势;而农业用地面积对工业污染总负荷则表现为明显的负效应,即农业用地面积减少,工业污染环境总负荷增加;而未利用地面积变量在回归中被剔除。

当自变量xni选择不同年份江苏省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未利用地、其他未利用地10类具体用地面积时;回归分析计量结果用方程表示为:

Y=31.760-1.038E-05 X1+3.120E-04 X7+8.870E-05 X9

-2.364E-05 X8+3.279E-05 X3+3.441E-06 X10

(R2=0.897,调整R2=0.890,F=121.874,Sig=0.000f)

式中:X1为耕地;X3为林地;X7为交通运输用地;X8为水利设施用地;X9为未利用地;X10为其他未利用地。表明,交通运输用地变量对工业负荷的贡献最大,且正效应明显,即随着交通运输用地的增加,工业污染负荷将呈增加趋势;而耕地和水利设施用地与工业污染总负荷呈明显

负相关,表明如果要降低江苏省工业污染负荷,应保护耕地和水利设施用地,进而使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质量上升。模型的应变量yi是从1997~2004年江苏省地均污染环境负荷总指数。

自变量xni分别代表了不同年份江苏省农业用地、建设用地、总未利用地面积时;回归分析计量结果用方程表示为:

Y=51.722-1.972E-06 X1-3.960E-06 X3

(R2=0.507,调整R2=0.455,F=15.201,Sig=0.000b)

式中:X1为农业用地;X3为总未利用地。从式中可以看出,进入计量方程的为农业用地和未利用地,且两个变量均对生活污染总负荷产生明显负效应,即农业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积的增加将有助于江苏省降低生活污染负荷。

当自变量xni分别代表了不同年份江苏省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未利用地、其他未利用地10类地面积时;计量结果用方程表示为:

Y=17.330+7.627E-05 X3-4.195E-05 X8-1.991E-05 X2-8.200E-05 X4

(R2=0.802,调整R2=0.793,F=86.941,Sig=0.000d)

式中:X2为园地;X3为林地;X4为牧草地;X8为水利设施用地。可见,牧草地面积变量对工业负荷的贡献最大,且负效应明显,即随着牧草地面积的增加,生活污染负荷将呈减少趋势,此外,园地、水利设施用地也与生活污染负荷呈负相关。

③总量污染土地利用生态环境评价

模型的应变量yi是从1997年到2004年江苏省地均污染环境负荷总指数;当自变量xni分别代表了不同年份江苏省农业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的面积,计量结果用方程表示:Y=45.431-9.881E-06 X1+3.406E-05 X2

(R2=0.629,调整R2=0.520,F=28.760,Sig=0.000b)

式中:X1为农业用地;X2为建设用地。

可以看出,对江苏省环境污染总负荷影响较大的两个变量为农用地面积和建设用地面积,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将显著增加江苏省环境污染总负荷,降低生态环境质量,可见,建设用地增加与污染减排矛盾突出,这就要求,江苏省在使用建设用地时,应注重用地效率的提高。

当自变量xni分别代表了不同年份江苏省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未利用地、其他未利用地10类地面积时;回归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法,计量结果用方程表示:

Y=28.239+3.709E-05 X3-4.645E-05 X8+1.432E-04 X7

-1.082E-05 X1+1.046E-04 X9+1.945E-05 X6

(R2=0.898,调整R2=0.891,F=123.827,S ig=0.000f)

式中:X1为耕地;X3为林地;X6为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X7为交通用地;X8为水利设施用地;X9为未利用地。可见,江苏省环境污染总负荷与耕地、水利设施用地呈负相关

“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惠万民———访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夏鸣———访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夏鸣

“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被认为是当前破解保障发展、保护资源两难命题的有效举措,2008年9月,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在深入研究集聚资源、统筹发展的路径后,探索设计并试行了这一工程。一年过去了,这项改革探索进行的情况如何?记者采访了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夏鸣,请他专门谈谈这项试点工程。

记者:推行“万顷良田建设工程”主要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其目标取向是什么?

夏鸣:保护资源、保障发展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神圣使命,也是备感困扰的两难命题。2008年4月,我到国土资源厅上任后,恰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首批试点开展,我们结合调研深入分析了面临的形势:江苏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特别珍贵;国家严控土地闸门,每年下达的计划指标特别紧张;我省经济社会科学快速发展,用地需求又特别强烈。为此,我们在确立“守土有责,护土有方,动土有据,用土有益”工作准则的同时,试通过经济发展方式的基础性转变,探索研究集聚资源统筹发展的路径,设计推行了“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试点。

实施“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就是要冲破现有农民分散居住、资源分散经营对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束缚,改变原有资源的空间布局和配置方式,逐步转移和减少农民,让生产资料与劳动力之间合理匹配,这是我们的目标取向。从根本上促进“四大转变”:即转变现有资源失配格局,转变传统农耕作业方式,转变固有农村散居模式,转变既往城乡发展路径。

有序推进这一工程,将促进城乡资源配置渐趋合理,二元结构矛盾顺势破解。在农村耕地连片有效保护,农业现代化成功推进,农民收入显著提高的同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城乡居民共享科学发展美好前景。

记者:推行“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对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有何作用?

夏鸣:致富农民必须减少农民,发展农村必须加快城镇化。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目前我国农村最根本的矛盾,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严重失衡。现在农村的普遍情况是,一户3~5亩承包地,8~9分宅基地。这种传统、单体、分散的耕作和居住方式,资源占用多,投入成本高,产出效益低。假如一户种30~50亩地,耕地大体属于常效资源,当可自我平衡,而一户如果种300~500亩地,耕地就会成为高效资源。

近几年,尽管各级财政持续、大量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但农业作为弱质产业、低效产业的格局始终没有根本改变。江苏目前非农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超过90%,大部分农民已经不主要依靠种地来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所以,我们觉得应当推动土地向“大户”集中,让真正从事耕作的农民发展规模化生产,先富起来;让离土又离村的农民,得到妥善安置,充分享受城镇生活。

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性工程,“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实质上蕴含着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理念,旨在对一产的着力提升、作二产的有效支撑、促三产的繁荣兴盛。

记者:“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自实施以来,一些人认为“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指的是一万顷面积的土地。在这里,请您再具体介绍一下?

夏鸣:“万顷”不是单个工程计量标准,只是规模性概念题名,是由若干300公顷以上成片规模农田共同组成。“万顷良田建设工程”的总体要求是:将项目区内的村庄整体搬迁,将居民集中到镇及镇以上多层或高层住宅居住;除永久保留少数具有政治经济人文特色的村庄外,一般纯农业性的村庄都将逐渐集中到城镇去;每个县(市)以规划建设3~5个重点中心镇为最佳,实现工业向园区集中、居住向城镇集中、耕地向集体组织集中。工程从保护耕地着眼,以耕地规模化、农业集约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为归宿。

记者:实施“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已经一年了,从这一年的实践经验看,这项工程的实施具有哪些方面的作用?

夏鸣:“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载体和平台,可实现农村耕地资源、建设用地资源从零星分散转向空间集聚,进而推动劳动力资源、市场需求和公共服务资源等各类关联生产要素在一定区域内流动集聚、集中配置,最终产生巨大的聚合效应。

农村耕地资源集聚。这项工程一是有利于增加耕作面积。经过统一规划和综合整理,建成规模成片的优质“大田”,耕地质量显著提高。二是有利于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农田集中成片,便于发展现代高效农业项目,利于提高农业产出水平。三是有利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现代化种植、规模化生产和高标准维护,可以促进农业高新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减少化肥投入、农药喷洒、秸杆焚烧等传统作业方式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促进农产品质量的全面提升,保证消费安全。四是有利于国土资源部门加强土地行政管理。通过建设大规模连片的农田,利用GPS摄像,图斑与实地利用现状一清二楚,可以有效提高耕地保护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控性。

建设用地资源的集聚。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途径,把农村散乱、粗放、低效的建设用地,如撤并的村落、搬迁的学校、废弃的道路、淘汰的窑业、破产的乡镇企业等,复垦或调整置换成建设用地。按照建新拆旧、集中集约的要求,把农民整村转移到中心镇以上,建成公寓式住宅,可以节约70%以上的建设用地。假若每年搬迁1个村,以一个村3000~5000人测算,平均能够挂钩置换出700-800亩的用地指标。这相当于一个县1~2年的指令性建设用地计划总量。

随着农村人口转移,逐步压缩农村建设用地供给,在优先安排农民安置房、基础设施等配套建设用地后,节余的用地指标可以规范、有序地调剂弥补现代制造业和城市服务业用地缺口。如此可“一举三得”:大大改善土地利用计划紧张的状况,充分缓解土地资源的硬约束;有效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促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理顺、畅通土地供需渠道,切实减少基层违法违规用地行为的发生。

劳动力资源的集聚。如果各地有计划地实施“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将村庄向中心镇以上集中,带动大批的农村人口向乡镇以上转移和集居,实现劳动力供需贴近,帮助农民就地就近就业,达成稳定有序的非农化转型,既丰富并扩大本地劳动力资源优势,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由于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引发的住房、医疗、就学等社会问题,减轻各级政府的负担。工程实施后,通过引入企业化生产经营方式和城生大量就业机会,劳动力资源的价值能够得以实现。

市场需求与服务资源的集聚。实施“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引导项目区内农民到中心镇以上居住,不仅可以将发散的需求集中呈现,形成新兴市场,而且可以将潜在的消费需求进一步挖掘和激发,并放大集聚需求的乘数效应,促进服务业的繁荣兴盛。

特别值得关注和反思的是现行公共服务资源效用,我们沿袭维系陈旧落后生产方式遗留的散居村落模式,把道路修遍祖国大地,电线、电话线、电视电缆、自来水管铺遍祖国大地,还可能要把垃圾处理、污水管道等等设施送遍祖国大地,算一算资源耗费,看一看利用效率,想一想投资效益,研究一下其未来效能之意义,答案不言自明。

记者:目前,江苏推进“万顷良田建设工程”的规划目标是什么,如何去实现?

夏鸣:根据初步规划,到2010年,江苏将建成集中连片、基础设施配套的高标准农田2万公顷以上,切实将工程区建成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和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区。

推进“万顷良田建设工程”,一是要集中有效性投入。要切实改变当前农村“撒网式”的公共投入和财政补贴的状况,尤其要控制对村一级的考核检查,减少条线部门对村级的硬件投入的过度要求,引导和促进人财物更多地向中心镇有效集聚。帮扶农村不仅要“授人以鱼”,更需要“授人以渔”。“授鱼”应限于特困群体的生计支撑,“授渔”是惠及三农全体的市场功能,即集中建设中心镇市场公用设施,改善集中居住区公共服务,为农产品流通提供顺畅的通道,为转移农民就业、创业提供良好的平台。

二是要减少过程性浪费。在新农村建设中,许多地方大力推行简单“新村建设”,只是将分散居住的村民组织集居,并没有改变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失配状态,而且还不可避免地带来短期重复拆建行为,无疑会产生“过程性浪费”。我们提倡愚公移山的精神,但不能学习愚公移山的做法,毕竟挖太行山难,搬居住屋易。别教子孙后代挖山不止,要让市场未来交易不已。实施“万顷良田建设工程”,直接将工程区农民转移到中心镇以上,省略了“小村变大村”环节,可以避免或减少新农村建设中过程性浪费。

三是要把握引导性措施。实施“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关系到群众的切实利益和长远利益,必须妥善解决好项目区农民的土地补偿、社会保障等问题。在拆迁补偿方面,要坚持充分补偿的原则;在生活保障方面,提倡给予“让渡”承包地的农民以充分补偿的原则。支持地方政府探索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社会保障、宅基地使用权置换城镇住房的“双置换”改革,加快实现农民向市民的身份转换。在政策导向上要体现差别化,占用耕地资源与享受城镇保障不可兼得。

四是要有序协调性推进。“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渐进性工程,必须统筹协调,有计划有步骤施行。要坚持科学规划,有序推进。既可以选择经济基础相对较好,第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建设用地需求相对较大的地区先行试验;更赞许在本地区最为贫困,改变状况最为迫切的村庄进行试点,但都要统一规划设计,有计划地实施搬迁和整理。要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不能凭国土资源部门一己之力推行,必须由县、市政府主导,国土资源、财政、农业、建设、水利、劳动保障等相关部门协同作战,共同实施。要坚持统筹城乡,以农为先。欲修广厦万间,先建万顷良田。工程将建城与建田结合起来,以建成大面积连片高标准农田为起点和重点,把城郊的土地和远郊的土地联动运作,城郊的土地安置居住,远郊的土地建设万顷良田,并划入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区。

记者:江苏开展“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试点已有一年时间,目前进展情况如何?

夏鸣:这项工作得到了江苏省委、省政府和国土资源部的基本肯定,中共江苏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意见》和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都对此项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经过一年的探索实践,统筹集聚端倪初显。这项工作也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的积极响应,截至目前,已有15个县(市、区)政府试点方案通过了审查论证,涉及建设规模28.58万亩,规划新增耕地4.61万亩,盘活建设用地4.1万亩。

记者:您觉得在实施“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夏鸣:土地问题敏感度高、政策性强、影响面广、反应期长。我们解放思想创新实践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要立足国情,胸怀全局,科学谋划,确保方向不偏移。一是坚持中国特色。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具体到国土资源领域,核心是坚持土地公有制。二是遵循市场规律。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效益取向,逐步改变分散的土地经营模式,促进土地、劳动力等要素资源合理有序流动,实行规模化生产经营,让农业劳动者或农业企业充分开发利用土地,才能增强各项资源聚合效应,大幅提升使用收益。三是适应初级阶段。充分认清当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制定政策应量力而行,不能超越实际。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土地管理领域内的思想解放,必须在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大政方针框架中进行,绝不能默许或纵容违法违规用地。实施“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必须把握资源利用政策,严守底线,坚持“四不原则”,即耕地总面积不减少、建设总用量不增加、农民利益不受损、国土规章不违背。基本标准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逾越,土地资源管理基础规章制度不突破。既严格权限程序,不折不扣地执行法律、政策,又严格标准要求,规范有序地开发利用资源。

五、江苏省江阴市“三进三退”护长江促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

(一)案例背景

江苏省江阴市拥有35公里的长江深水岸线、13条入江河道,是联结长江水系和太湖流域的重要通道,对常州、无锡等苏南地区的生态安全和用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沿江大开发的背景下,江阴市长江岸线过度使用、土地超强度开发等问题日益显现,高峰时期曾开发了超过三分之二的长江岸线,有3个沿江化工园区、12个危化品码头,沿江1公里范围内土地开发强度超过50%,有4条入江河道水质不能稳定达标。面对高强度开发和生态破坏带来的严峻挑战,江阴市按照“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提出了“生态进、生产退,治理进、污染退,高端进、低端退”的“三进三退”护长江战略,综合运用土地储备、生态修复、湿地保护、旧城改造、综合开发等措施,建成了“八公里沿江、十公里运河”的城市“生态T台”,形成了滨江公园、城郊湿地、环城森林带、沿河绿道等丰富多样的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区,促进了生态环境的大幅改善和生态产品价值的增值外溢,走出了一条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相得益彰、生态改善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发展之路。

(二)具体做法

一是还江于民,推进滨江临水岸线生态建设。江阴城依江而建,因江而兴,但江阴主城区的长江沿岸被大量生产占用,中国最大的民营造船企业扬子江造船厂、江阴市龙头企业振华重工、港口集团等分布其间,“千年古渡”黄田港早在北宋时期就是江阴与长江北岸之间的重要交通枢纽,江阴市民长期以来临江却不见江、滨江却不亲水。2018年底,江阴市按照长江大保护的要求,对主城区沿江区域实施了整体搬迁,近6公里的生产性岸线全部退还为生态岸线,对临江的原扬子江船厂、黄田港、韭菜港、煤栈堆场等开展生态修复,建设了750亩涵盖科普示范、亲水广场、环城绿道、滨江湿地等功能的滨江公园体系,昔日塔吊林立的长江岸线变身为美丽的江阴“外滩”。

二是还湿于民,提升长江岸线水环境自净能力。窑港口区域是江阴长江岸线中唯一保留的天然滩涂,涉及沿江岸线12公里,是江阴、无锡、常州三地城市饮用水的取水口。随着沿江区域的无序开发,窑港口及周边区域散布有98处小型畜禽养殖场、化工作坊和小型修船厂,严重影响了区域生态安全和饮水安全。2017年开始,江阴市按照“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原则,划定并规划建设窑港口生态湿地保护区,沿江恢复了近7公里的天然芦荡和湿地灌丛岸线,提升了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等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关闭、整合家庭式畜禽养殖场并异地修建环保型规模化养殖基地,对周边企业进行控源截污,扩展湿地缓冲区,提高入江河道的水体水质。新建了长江鱼类产卵场、鱼类栖息水道、增殖放流点野化基地和水生态修复浮岛,推动长江渔业资源恢复。新建了长江生态缓冲林、营巢林、砾石滩、草本沼泽等,作为东北亚候鸟迁徙的中转站和乡土留鸟的栖息地,恢复和保护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

三是还绿于民,不断提高城区绿化覆盖率。坚持“抢救性复绿”和“大规模增绿”两手齐抓,编制并落实《长江(江阴段)沿岸造林绿化建设方案》,按照“断带补齐、窄带加宽、次带提升、残带改造”的原则,推进沿江地区生态林建设工程。建设总面积83平方公里的环城森林公园,涵盖观山、秦望山等五座山体和周边地区,与北部长江、中部运河共同构成江阴城区的绿色生态屏障。结合矿山环境治理和地质灾害防治,对废弃宕口、已破坏山体等进行生态复绿,仅在绮山应急备用水源地就复绿山体170亩,完成成片造林3000亩,建成绮山森林公园;完成秦望山建材矿区、稷山滑坡地质灾害等12个治理工程,累计复绿面积460余亩;对于连片种植空间有限的区域,做到深挖潜力、见缝插绿、宜栽尽栽,构筑更多自然景观、滨水绿带。

四是还河于民,恢复江南水乡古城韵味。江阴锡澄运河紧邻老城区西侧,从宋代起就是沟通京杭大运河和长江的主要水上运输线。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运河原有的交通运输、联结水系等功能逐步弱化,但沿河的高强度开发等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却日益凸显。按照“国际化滨江花园城市”的总体目标,江阴市启动了以“八公里沿江、十公里运河”为核心的生态保护与修复,于2016年在城区外新建了联结长江和太湖两大水系的运河,对老锡澄运河两侧的旧厂房、旧村庄等实施异地搬迁,建设了长约4700米的锡澄运河公园和应天河公园,在为市民提供优美生态环境的同时,将东部的老城区与西部的老郊区连为一体,恢复江南水乡的古城韵味,还市民以碧波荡漾、一步一景的古老运河。五是多措并举,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综合运用土地储备、片区综合开发等措施,在生态修复及周边区域配置合理比例的商业、住宅等经营性用地,促进生态产品的价值外溢,实现区域土地的经济增值。江阴市收购了沿江的原扬子江船厂、黄田港码头等土地650.39亩,拆迁房屋14.7万平方米,大部分规划为沿江滨江公园、公共设施、城市绿化等,同时储备了部分住宅用地和商业用地,凭借良好的区位优势和生态环境,土地增值所带来的收益能够覆盖土地储备、房屋拆迁和生态治理等成本,实现生态修复成本内部化。在生态产品供给区积极发展生态型产业,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通道。依托绮山应急水源地项目,修复并建成绮山郊野公园,规划建设集旅游、养老、居住于一体的康养居住区;在周边10公里范围内种植苗圃300万平方米,引入社会资本建设玫瑰种植园,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业。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实施生态补偿,促进公共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2019年,江阴市印发《关于调整完善生态补偿政策的意见》,将永久基本农田纳入生态补偿范围,并对水稻田、公益林地、重要湿地、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提高补偿标准,重点用于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农村环境长效管理、社会公益事业和村级经济等,通过政府转移支付等方式,促进优质生态产品的生产和价值实现。

(三)主要成效

一是生态向好,持续提升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随着长江大保护重点工作和区域生态保护修复的深入推进,江阴市城区的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3.19%,建成了1个省级湿地公园、3个湿地保护区和3个水源地保护区,全市湿地面积达到9886.7公顷,约占辖区总面积的10%;窑港口湿地保护区自然恢复了1400多亩天然芦苇荡和湿地灌丛,区域内芦苇、菖蒲等植物生长茂盛,白鹭、鸬鹚等野生动物活动频繁,已成为长江鱼类、迁栖鸟类的重要栖息地和产卵场,形成了独特的“千亩芦荡、一江碧水”的长江自然湿地景观。2019年,江阴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提升为72.9%,全年重污染天数首次“清零”,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了13.6%,比“十二五”末期降低了37.4个百分点,改善幅度居江苏省前列;全市9个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优于地表Ⅲ类的水质比例达到77.8%,同比上升11.1个百分点;建成了日供水能力40万立方米的绮山应急备用水源地,为城市饮水安全和水生态产品的供给提供了双重保险。

二是景观向美,持续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江阴市已主动将沿江的生产性岸线,从江苏省政府要求的23.4公里压缩为17.46公里,退出的生产性岸线全部用于生态修复,已建成的滨江公园体系由船厂公园、鲥鱼港公园、韭菜港公园、黄田港公园等串联而成,连同原有的芙蓉湖公园、要塞森林公园、鹅鼻嘴公园、望江公园等,从东到西形成了沿长江岸线的八个开放式公园。已建成的30公里江阴环城绿道一期工程,串连城区公园、长江岸线和运河,将山、水、林、江、河等连为一体,形成一条环绕江阴城区的“翡翠项链”,极大地提升了江阴城区的山水品质。

三是机制向稳,持续提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能力。江阴市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生态补偿体系,对永久基本农田、水稻田、蔬菜地、公益林地、经济林地分别按照每年每亩100元、450元、100元、200元、1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对重要湿地,分县级、市级、省级及以上三类,按每年每个80万元、100万元、150万元三个档次进行补助;对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的村(社区),综合考虑土地面积及常住人口等因素,按照每年每村(社区)100万元、150万元、200万元三个档次进行补助,促进公共性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以“高端产业进、低端产业退”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大幅提升产业用地亩均效益,带动生态修复区域的土地增值和生态产品价值外溢。主动融入上海、南京等周边城市生活圈,积极发展以长三角腹地为服务对象,以生态旅游、平台经济、枢纽经济为龙头的“生态+旅游”和“生态+文化”等生态型产业和新兴产业,充分实现“好山好水好风光”的内在价值。

太湖的生态状况与变迁

太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包孕吴越"。三万六千顷湖水弥漫,七十二峰岛屿散立,自然风光秀丽雄浑。

太湖是长三角的母亲湖,是发展生态旅游的生命之源。然而,太湖水污染令人忧虑。

一、 太湖水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一曲"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让多少中外游客心醉!吸引了多少中外游客到太湖旅游!然而,太湖的水质污染又让多少关心环太湖旅游业发展的人深深忧虑!

(一)太湖水污染严重。太湖仅有四成水体达到地表水Ⅲ类以上标准,而七成水体已达到富营养水平,主要污染物浓度呈现一定程度的上升,蓝藻时有爆发。

(二)整个流域水质型缺水严重。地表水质恶化是地下水大量开采的直接原因,而超强度开采导致地下水水位迅速下降及优质地下水资源的浪费。规划新建、扩建及在建的太湖大型取水口又加大了太湖年取水量。考虑到未来用水以及生态用水扩大等因素,至2020年,环太湖地区需水量至少比2000年增加约30亿方。而根据太湖调度运用方式,太湖调节容积只有10至20亿方。

(三)太湖的网围养殖、圈圩养殖已经超过了太湖的承载能力,严重影响太湖局部水域的生态环境,破坏湖泊生态功能。以大规模集中式网围养殖的东太湖为例。东太湖是太湖向下游泄洪和向上海等地供水的主要通道,通过东太湖泄出的水量约占太湖泄水总量的70%-80%。由于湖浅、水清、风浪和水位变幅小,东太湖成为围网养殖大闸蟹的主要区域之一。网围养殖需投放大量饵料,残饵积沉湖底,成为水中有害藻类生长的肥料,使水质的富营养化更加严重。此外,投放的部分水草腐烂和螃蟹排泄物会对水质造成不良影响。

(四)东太湖沼泽化。东太湖水浅,原本底泥肥沃,水生植物发育良好,可以大量吸收湖水和底泥中的营养盐,起到净化湖水和防止富营养化的作用。但由于东太湖水面的大部分为网围养殖,水草生长旺盛,形成了东太湖独特的生态系统。"湖流向东输送了大量泥沙和营养湖,湖盆变浅,为湖中挺水水生物的生长创造了条件。网围养殖和茂盛的挺水水生物减少了东太湖的风浪和流速,为落淤创造了条件,从而大大加速了东太湖的沼泽化进程"。"湖泊沼泽化是湖泊消亡的前奏。

(五)防洪压力不断加重。地面沉降使防洪大堤的堤顶高度相对降低,从而使防洪标准降低。苏州、无锡等大中城市防洪标准仅为20至50年一遇,中小城镇的防洪标准则更低;江堤海塘等部分已建工程尚存在标准不足等薄弱环节;由于地面沉降、河道淤积、城镇及圩区面积扩大,河湖面积减少,城市城区规模不断扩大,高科技园区、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等保护对象不断增加,防洪战线拉长,防洪压力加重。

二、 太湖面临环境保护难题

主要是:

(一)行政交界水域污染管理问题

此处污染,彼处受害。如,浙江省嘉兴市王江泾镇与江苏省苏州市所属吴江市盛泽镇相邻,流过太湖流域主要城市常州、无锡、苏州的京杭运河在此地成为江浙两省的界河。江浙两省交界水域污染严重问题仅依靠各自的力量难以解决。

(二)局部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的矛盾问题

经济利益驱动是东太湖网围养殖面积难以压缩的重要原因。高密度的围湖养殖以太湖的资源成本、生态环境成本换取局部的、有限的经济效益,从大局看,得不偿失。从局部看,需要寻找替代产业,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

(三)工业化、城市化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加速城市化进程、提高工业化速度、产业、行业结构状况等,对太湖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水环境的污染和环境保护直接相关,容易发生矛盾。

保护太湖生态环境,需要建立协调机构和协调机制。在行政区划和现有考核指标体系下,全面推进协调比较困难。避难就易选择突破口,比较现实。

三、发展环太湖生态旅游是太湖环境保护与城乡产业发展互动的最佳选择

选择一个既有利于保护环境,又能增加就业机会和农民收入,还易于协调不同行政区划利益的产业,对于启动"太湖共同体"是现实的。以发展环太湖生态旅游为粘合剂,是太湖环境保护的共同利益与各城乡产业发展互动的最佳选择。

(一)生态旅游是世界旅游发展的趋势生态旅游(ecotourism)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as-Lascurain)于1983年首次提出。生态旅游是"回归大自然旅游"、"绿色旅游"、"保护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旅游"。世界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西方旅游者喜欢到热带海滨去休闲度假,热带海滨特有的温暖的阳光(Sun)、碧蓝的大海(sea)和舒适的沙滩(Sand),使居住于污染严重、竞争激烈的西方发达国家游客的身心得到平静,"3S"作为最具吸引力旅游目的地成为西方人所向往的地方。随着生态旅游的开展,游客环境意识的增加,西方游客旅游从"3S"转"3N",即到大"自然(Nature)"中,去缅怀人类曾经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怀旧(Nostolgia )"情结, 使自己在溶入自然中进入"天堂(Nirvana)"的最高精神境界。环境的恶化使人们追求健康、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愿望更为强烈,21世纪生态旅游无论是旅游人数,还是旅游收入都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发展。

(二)发展生态旅游业,是太湖周边城乡产业发展的有益选择太湖是长三角的天然珍珠,是发展生态旅游的无价之宝,环太湖城乡发展生态旅游业在资源上得天独厚、在时间上是天赐良机。

1、环境效益:生态环境是生态旅游业的生命之源,发展生态旅游业,可以促进生态环境保护。

2、经济效益:旅游业产业链长,带动性强,提供的就业机会多。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的六大要素,每一个方面都是一个巨大的行业。有资料说,旅游业直接收入每增加1元,相关行业相应增加43元。旅游兴业,旅游致富。旅游业可以为环太湖城市和村民带来经济效益,就地增加收入,明显改善生活。

3、社会效益:旅游业的发展,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和提升村民文明行为。

(三)发展生态旅游业是各方面的共同利益,便于协调

在行政区划和地方利益的现实体制下,共同的需求、共同的利益,是各方合作的粘合剂。有的产业,各地可以独立兴办,如制造业。有的产业,受制约于共同的环境条件,如旅游业。这是由旅游产业特点决定的。

1、发展旅游业要求交通便捷,无障碍通达。无论哪一种交通方式(飞机、铁路、公路、水上)都不受行政区划的分割。只有交通便捷,无障碍通达,"进得来,出得去",各方才能受益。

2、发展生态旅游,要求保护生态环境。净化环境是环太湖城乡人民共同的要求和愿望,有协作的内生动力。"保持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

3、整治污染,保护环境,需要省市政府、环太湖城乡人民共同努力,长效管理。只有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上述环境污染的难题,才有望逐步解决。

四、 发展多档次、各具特色的环太湖生态旅游

(一)大型、高档度假区与中小型、乡村度假区相结合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以"太湖山水、古吴文化,桥岛风光、田园野趣,美食度假,游乐世界"为特色,以度假、休闲、观光、游览、康复、运动、娱乐为主要内容。设施完备、环境优美、服务一流。可以满足国内外旅游花费较高客人的需求。

发展中小型、乡村度假区,可以满足普通游客3-5日游(度假)需求。乡村度假区需求量大,卫生条件要求高,而购置设备设施的资金要求相对低。分布较散,有利于参观名胜古迹后,就近享受原生态休闲度假生活。

(二)大中型湖、大中型项目开发相结合

环太湖和阳澄湖、澄湖景点的旅游规划、景点恢复和建设相结合。大中型旅游项目的开发相结合。

(三)人文资源与自然风光、生态项目开发相结合

环太湖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且等级高,有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江苏申报国家5A级旅游景区,通过现场验收予并以公示的景区共有4家,除中山陵景区外其余3家均位于环太湖,它们是苏州拙政园、周庄古镇和中央电视台无锡影视基地三国水浒景区。国家4A级3A级旅游景区就更多了。

发展环太湖生态旅游,让游客在参观名胜古迹、古镇的同时,享受自然风光、天然温泉和生态环境,既符合旅游发展趋势,又有广阔的市场。

五、建立环太湖生态旅游协调会的探讨

(一)以沿湖城乡政府(或政协)某部门出面组织建立协调会(或机构)。应有发改委、环保部门、规划部门、旅游部门等核心部门参加,又有景区企业参加,商讨太湖生态旅游协调会章程等。

(二)目的:协调生态旅游项目的规划、开发和建设,减少项目决策、规划分散化和恶性竞争带来的负面影响,协调环保,谋求多蠃。

(三)以共同议题和协议为推动。以每阶段共同急需解决的问题为议题,多层次、多方面人员(官、产、学)进行探讨协调,达成共识(或协议)。

江苏四地生态环境污染频发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江苏四地生态环境污染频发地区、江苏四地生态环境污染频发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