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气预报 > 正文

大体积混凝土入模温度(大体积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宜大于多少度)

温度最高不宜超过35℃最低不宜低于5℃。根据《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第4.3.6条:“混凝土拌合料运输至浇筑场所时,最高温度不超过35℃,最低温度不低于5℃”。二是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导致混凝土开裂。大量的放热反应导致混凝土温度迅速升高,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内部,其绝对温升可达40℃左右。如果此时的温度应力大于混凝土的强度,就可能产生裂缝,破坏混凝土结构缺陷。

混凝土入模温度是多少

大体积混凝土入模温度(大体积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宜大于多少度)

温度最高不宜超过35℃最低不宜低于5℃。

根据《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第4.3.6条:“混凝土拌合料运输至浇筑场所时,最高温度不超过35℃,最低温度不低于5℃”。也就是说,凡是有可能满足上述要求的场合都要求有环境温度和模具温度的测量程序。

水化热引起的温度裂纹主要有两种。一是当最高温度降到环境温度时,会发生大量的收缩。热膨胀系数为10的-5次方,即混凝土每下降10度就有10个微应变(典型情况),混凝土一般能承受200个以上的微应变。二是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导致混凝土开裂。温差一般要求控制在20度以内。

扩展资料:

减少混凝土温度变化产生的影响

水泥的主要矿物成分为硅酸三钙、铝酸钙、硅酸二钙等。这些矿物晶体在水化过程中会放热,其中C3S放热峰值出现在遇水后约4~8小时,其他组分的放热速率稍慢。此时形成的水泥石比重很低,混凝土强度性能不高。

大量的放热反应导致混凝土温度迅速升高,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内部,其绝对温升可达40℃左右。由于混凝土本身的热胀冷缩,当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形成温度应力。如果此时的温度应力大于混凝土的强度,就可能产生裂缝,破坏混凝土结构缺陷。

因此,为了避免或减少混凝土温度裂缝:

1、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裂能力,如铺设温度钢筋;

2、通过各种工程措施降低绝对温升。主要的工程措施有预冷(即控制混凝土入仓温度,降低绝对温升)和后冷(铺设冷水管道)。

3、通过水泥生产过程控制加热系数。如控制水泥细度,控制水泥矿物组成(降低早期C3S的高热值),延迟放热峰值,使其有足够的强度在峰值温度应力下抵抗开裂。

4、使用各种外加剂减少单位混凝土体积的水泥用量。如添加减水剂、添加粉煤灰以减少水泥用量。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上述方法通常是综合应用的。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我国高寒地区唯一极高风险高铁隧道爱民隧道施工见闻

百度百科-《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指标宜符合哪些规定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温控指标宜应符合以下规定:

1、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升值不宜大于50℃。

2、混凝土浇筑块体的里表温差(不含混凝土收缩的当量温度)不宜大于25℃。

3、混凝土浇筑体的降温速率不宜大于2.0℃/d。

4、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大于20℃。

5、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应做好各项施工前准备工作,并与当地气象台、站联系,掌握近期气象情况。必要时,应增添相应的技术措施,在冬期施工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混凝土冬期施工的标准。

扩展资料:

大体积混凝土所选用的原材料应注意以下几点:

1、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细骨料宜采用中砂。

2、外加剂宜采用缓凝剂、减水剂;掺合料宜采用粉煤灰、矿渣粉等。

3、大体积混凝土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及坍落度要求的前提下,应提高掺合料及骨料的含量,以降低单方混凝土的水泥用量。

4、水泥应尽量选用水化热低、凝结时间长的水泥,优先采用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大坝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等。

但是,水化热低的矿渣水泥的析水性比其它水泥大,在浇筑层表面有大量水析出。这种泌水现象,不仅影响施工速度,同时影响施工质量。

因析出的水聚集在上下两浇筑层表面间,使混凝土水灰比改变,而在掏水时又带走了一些砂浆,这样便形成了一层含水量多的夹层,破坏了混凝土的粘结力和整体性。

混凝土泌水量的大小与用水量有关,用水量多,泌水量大;且与温度高低有关,水完全析出的时间随温度的提高而缩短;此外,还与水泥的成分和细度有关。

所以,在选用矿渣水泥时应尽量选择泌水性的品种,并应在混凝土中掺入减水剂,以降低用水量。在施工中,应及时排出析水或拌制一些干硬性混凝土均匀浇筑在析水处,用振捣器振实后,再继续浇筑上一层混凝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体积混凝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温度是什么温度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中有明确的要求。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的差不宜大于20摄氏度,里表温差不宜大于25摄氏度。同时砼浇注体的降温速率不宜大于2.0摄氏度每天,砼浇筑体在入模温度的基础上温升值不宜大于50摄氏度。在夏季炎热季节施工砼入模温度不宜查过30摄氏度;冬期施工时入模温度不宜低于5摄氏度。

混凝土入模温度

温度最高不宜超过35℃最低不宜低于5℃。

根据《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第4.3.6条:“混凝土拌合物运至浇筑地点时的温度最高不宜超过35℃最低不宜低于5℃”。也就是说凡有可能达到上述要求的场合均需有环境温度及入模温度测量程序。

水化热引起的温度裂缝主要有两种,一是从最高温度降到环境温度时产生大量收缩,热膨胀系数为10的-5次方,即每降10度混凝土就有10个微应变(典型情况),混凝土一般能承受200多微应变;二是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导致开裂,一般施工要求温差控制在20度以内。

扩展资料:

减少混凝土温度变化产生的影响

水泥的主要矿物成分是硅酸三钙,铝酸钙,硅酸二钙等。这些矿物晶体在水化反应时都会放出热量,其中的c3s放热高峰发生在遇水后的4~8小时左右,其余组份稍慢一些。此时的水泥结石形成的比例还很低,表现为砼的强度不高。

大量的放热反应导致砼的温度快速上升,特别是在大体积砼的内部,绝对温升可达40℃左右。因砼本身的热胀冷缩效应,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形成温度应力。如果此时的温度应力大于砼的强度,就可能产生开裂,破坏砼的结构形成缺陷。

因此,为了避免或减少砼的温度裂缝:

1、增加砼结构抵抗裂缝的能力,如布设温度钢筋等;

2、通过各种工程措施降低绝对温升。主要的工程措施有前期冷却(即控制砼的入仓温度以降低绝对温升),后期冷却(布设冷水管);

3、通过水泥的生产过程控制发热因素。如控制水泥细度,控制水泥的矿物成分(减少早期发热量高的c3s),延迟放热高峰,以便在温度应力峰值时砼有足够的强度抵抗开裂。

4、通过各种添加剂的使用减少单位砼体积内的水泥用量。如添加减水剂,添加粉煤灰等以降低水泥用量等。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往往是采取上述几种手段综合运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我国高寒地区唯一极高风险高铁隧道爱民隧道施工见闻

百度百科-《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