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气预报 > 正文

温度变化(温度变化就打喷嚏流鼻涕)

空气温度变化有哪些特点?1.空气温度:即气温,表示空气温度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等热区、舒适区和临界温度机体的体温调节主要有散热调节和产热调节两种形式。空气温度与体感温度预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正在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方式。实际气温的变化,就是这两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年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全年表层15cm土层的平均温度较气温为高;心土则秋冬比气温高,而春夏较冷。

空气温度变化有哪些特点?

温度变化(温度变化就打喷嚏流鼻涕)

1.空气温度:即气温,表示空气温度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空气中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当太阳辐射到达到面后,一部分被反射,一分被在同吸收,使地面增热;地面再通过辐射、传导和对流把热传给空气。这就是空气温度的主要来源。然而,太阳辐射直接被大气吸收的部分使空气增热的作用极小,只能使气温升高0.015~0.02℃。

2.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气温日较差的大小与纬度、季节、地势、海拔、天气和植被等有关。

3.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之差。

气温年较差的大小与纬度、距海远近、海拔、云量和雨量等有关。

等热区、舒适区和临界温度

机体的体温调节主要有散热调节和产热调节两种形式。

散热调节又称物理性调节:是指在炎热或寒冷环境中,机体则要依靠皮肤血管的舒缩、增减皮肤血流量、改变皮肤温度以及通过加强或减弱汗腺和呼吸活动、寻找较舒适的场所、改变姿势等,来增加或减少热的放散,进而来维持正常体温的调节方式。

产热调节又称化学性调节:是指在较严重的冷热应激下,机体必须通过减少或增加体内营养物质的氧化,来减少或增加产热,进而来维持正常体温的调节方式。

等热区:指恒温动物则是依靠物理性调节来维持体温正常的环境温度。

临界温度:是指等热区的下限温度。

过高温度:是指等热区的上限临界温度。

舒适区:是指等热区某一温度区域,机体无须通过任何体温调节方式,即可达到产热和散热相等,机体较为舒适,其代谢强度的产热量处于生理的最低水平。

空气温度与体感温度预报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正在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方式。比如,双休日、节假日,举家外出旅游或健身。这些活动已成为人们的一项重要的生活时尚。因此,关注天气预报是必须的。但是,有时尽管气象台的天气预报,特别是空气温度的预报,已达到相当准确的水平,但也有不少人感到预报的气温与自身实际感受到的冷热程度不一致,从而抱怨预报不准;有时甚至认为气象台是有意识地把夏季的高温报低,或把冬季的低温报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其实,在这里面存在着一个认识上的误会。大家都知道,空气温度的高低是自然界冷暖的惟一标志。但是,它并不是表示人体冷暖的惟一标志。所以,在同样的气温条件下,人们还会因为湿度与风速大小的不断变化而产生不同的冷暖感受。

?一般情况下,人的皮肤温度比体温稍低些,大约是32℃左右。从理论上讲,当气温高于32℃时,人体就应该产生火热的感觉,但事实并非如此。例如,在气温35℃的环境中,如果空气的相对湿度在40%~55%左右;当平均风速在3m/s以上时,人们就不会感到很热;然而,在同样的温度环境下,湿度若增大到80%以上,风速却又很小时,人们就会产生闷热难熬的感觉,甚至会出现中暑现象。同样道理,在低温环境下,不同的湿度和风速也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寒冷感受。另外,不同颜色的外衣、天空云量的多少等因素也会影响人们对实际环境温度产生感觉是的差异。由此可知,人们对环境温度的感觉是受诸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为什么温度会变化

温度变化的原因有自然因素,城市下垫面特性影响,城市大气污染,人工热源影响等等。

1、自然因素:气温除了由于太阳辐射的变化而引起的周期性变化外,还有因大气的运动而引起的非周期性变化。实际气温的变化,就是这两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2、城市下垫面特性影响:城市内大量人工构筑物如铺装地面、各种建筑墙面等,改变了下垫面的热属性。城市地表含水量少,热量更多地以显热形式进入空气中,导致空气升温。

3、城市大气影响:城市中的机动车辆、工业生产以及大量的人群活动,产生了大量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粉尘等,这些物质可以大量地吸收环境中热辐射的能量,产生众所周知的温室效应,引起大气的进一步升温。

4、人工热能影响:工厂、机动车、居民生活等,燃烧各种燃料、消耗大量能源,无数个火炉在燃烧,都在排放热量。

气温的变化有哪些规律

年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是7月,最低气温是1月。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下午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

海洋最高气温是8月,最低是2月。南半球与北半球刚好相反。因此会有气温年较差。通常,气温的日变化规律是日出后开始上升,至14时左右达到最高,然后逐步下降,至日出前达到最低。

不考虑寒潮或者暖流的影响,气温变化主要受日照的影响。在太阳较大的时候,9点以后温度上升较快;如果是多云或者阴天,则气温上升较慢。但一般都在中午13:00左右达到最高,然后缓慢下降,到凌晨5点,6点左右达到最低,然后开始缓慢上升。

为什么四季同温度会发生变化?

地球有四季是因为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轨道和地球自转的轴心之间有个夹角,所以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不同位置的时候,地球上阳光的角度将会产生差异,这个差异在6月22日和12月22日左右的时候达到最大,而在3月21日和9月23日左右的时候基本处于中间。不同的位置地球上相同地方吸收的热量不同,由此产生了周而复始的四季。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这是我们对于四季的直观感受。地球在绕太阳公转,四季变化产生的原因是因为太阳辐射强度的不同。

地球产生四季变化,以及南北半球的真正原因,或说根本原因在于,地球是斜着转的。我们尝试着从地球的视角看待这个问题。由于运动是相对的,我们当然可以让参考系在黄道面和赤道面任意切换。一旦我们把参考系转换为赤道面,一切便豁然开朗。

以北回归线为例,地球倾斜着身子公转导致了冬季与夏季同一地点离太阳的距离变化了。夏至时,一年中,北回归线离太阳最近,冬至时,一年中,北回归线离太阳最远。四季温度的变化归根结底还是所在地点离太阳的距离变化了。

四季还主要是受太阳的影响,可能某些区域会有一些变化,近些年来,温差并没有变到超出极限太多,但是从感觉上,确实温差变大了,环境破坏是一方面,主要是因为现在就是在变冷的过程中。

总的来说呢,调皮的地球是歪着身子绕太阳转圈圈的,这样的太阳光直接照射点不可能永远停留在同一个地方,当太阳的直射点落在北半球的时候,北半球进入夏天,而南半球就是冬天,当太阳的直射点落在地球的中部时,南北半球就分别进入春天和秋天,当太阳的直射点到南半球时,北半球就进入了冬天,而南半球却进入了夏天,南北半球就这样形成了各自的四季变换。

温度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全年表层15cm土层的平均温度较气温为高;心土则秋冬比气温高,而春夏较冷。这是由于心土处于被掩蔽状态和热传导的滞后性所造成的。

心土温度变化钓滞后性特别值得注意,除表层温度在短时间内的变化可能很大外,心上的温度变化是相当平缓的,土温的全年变化是:在晚秋-冬天-早春,表土层温度低于心土层,故热流是由土壤深处向地表运动,而在晚春夏天早秋,则表土层温度高于心土层,热流则由表土层向心土层运动。

一般说,季节变化的变幅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在高纬度消失于25m深处,在中纬度消失于15~20m深处,在低纬度则消失于5~10m深处。

扩展资料

调节土壤温度的方法:

肥料不仅可以肥田,而且可以调节土温。各种有机肥,在其分解过程中,可以放出不同的热量,按其发热量的大小,有热性肥、温性肥、凉性肥。热性肥如马粪、羊粪、菜子饼;温性肥如猪粪、人粪秸秆肥等;凉性肥如牛粪、塘泥、阴沟泥等。

“冷土上热肥,热土上冷肥”,这种合理施肥方法,充分发挥了肥料的热特性,对作物生长有很大的好处。此外,施用草木灰和有机肥料,能使土色变深,增加土壤的吸热能力,也起提高土温的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土壤温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