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环境温度下降时,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同时上升;当环境温度上升时,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同时下降。当环境温度为32℃,湿度在60%以下时,属于人体对高温的适应阶段,不会中暑。当环境温度达到35℃,湿度高于60%时,是易中暑的临界点。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含有统计意义。当环境温度高于38℃时,人体只有通过排汗方式散热。同时,运动出汗加快了血液的循环,有助于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调节。所以,预防高血压除了饮食控制,出汗就是最佳的疗养方式。
当环境温度下降时,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同时上升;当环境温度上升时,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同时下降。(相对而言) 如,人体在25度的产热量和散热量都小于在0度时的产热量和散热量。
室内温度32℃不会中暑。当环境温度为32℃,湿度在60%以下时,属于人体对高温的适应阶段,不会中暑。当环境温度达到35℃,湿度高于60%时,是易中暑的临界点。一旦环境温度超过人体温度37℃以上,湿度大于80%时,便极易中暑。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只能通过物体随温度变化的某些特性来间接测量,而用来量度物体温度数值的标尺叫温标。
它规定了温度的读数起点(零点)和测量温度的基本单位。国际单位为热力学温标(K)。国际上用得较多的其他温标有华氏温标(°F)、摄氏温标(°C)和国际实用温标。
从分子运动论观点看,温度是物体分子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含有统计意义。根据某个可观察现象(如水银柱的膨胀),按照几种任意标度之一所测得的冷热程度。
当环境温度高于38℃时,人体只有通过排汗方式散热。
排汗是人体在外部热应力作用下的一种生理调节机能。当人体新陈代谢的产热量高于向环境的散热量时,人体开始排汗,通过排汗达到热平衡。
排汗蒸发的过程是:
1、汗腺分泌汗液;
2、汗液传至皮肤表面;
3、汗珠分布在毛细孔之间,皮肤表面形成汗液层;
4、汗液蒸发。仅在汗液蒸发时才对人体产生冷却效果。排汗率不是稳定不变的,在大量排汗后排汗率有迅速下降的现象,这是体内调节排汗年机能使人体产热与散热反复达到平衡的结果。
扩展资料:
正确的排汗对身体好处:
1、强健骨骼
对于一些中老年人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中的钙质不断流失,很容易出现骨折和骨损伤的现象,如果能够适当进行一些运动,通过排汗就可以有效保留身体之中的钙质,避免流失,所以说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根据自己的体质适时进行有效的锻炼和运动,
促进排汗,对于预防骨质疏松是有好处的,但是如果本身骨质已经不好了,那就在运动的时候多加小心,结合一些饮食和药物的补充来进行骨质修复,切记不可以剧烈运动。对于健康人来说,适时进行排汗是很不错的强健骨骼的办法。
2、控制血压
运动出汗有助于扩张毛细血管,加速血液循环,增加血管壁弹性,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同时,运动出汗加快了血液的循环,有助于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调节。所以,预防高血压除了饮食控制,出汗就是最佳的疗养方式。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出汗是夏天的正确打开方式 出汗好处有这些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langhai8@163.com
本文链接:https://www.wumai.net/tianqi/20221223113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