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划分的五个温度带及种植作物分别是什么?图1 我国温度带的划分2、我国的地形海拔的高低、迎风坡/背风坡,都会影响气温的高低。我国温度带是根据各地大于等于10°C积温大小的不同来作为划分依据的。我国的温度带有: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和青藏高寒区,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而寒温带和青藏高寒区只占国土面积的27.9%。在各温度带中,寒温带只占国土总面积的1.
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温度带的划分、地形、全球变暖)
高中地理辅导
09-14 · 南京大学研究生 优质教育领域创作者
知识点
1、我国的温度带
我国采用积温来划分温度带,将日平均气温连续≥10℃的天数叫生长期,把生长期内每天的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积温。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海拔、天气状况等因素,都会影响积温的多少。根据积温,划分了五个温度带,每个温度带的耕作制度和作物种类分别为:
①热带。积温≥8000℃,一年三熟,种植水稻、甘蔗、天然橡胶等;
②亚热带。积温≥4500℃,一年两到三熟,种植水稻、冬小麦、玉米、棉花、油菜等;
③暖温带。积温≥3400℃,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种植冬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等;
④中温带。积温≥1600℃,一年一熟,种植春小麦、玉米、大豆和甜菜等;
⑤寒温带。积温1600℃,一年一熟,种植春小麦、马铃薯等;
⑥高原气候区。积温2000℃,部分地区一年一熟,种植青稞等。
图1 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2、我国的地形
海拔的高低、迎风坡/背风坡,都会影响气温的高低。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可以划分为三级阶梯,主要的地形单元有:
①四大高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
②四大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③三大平原: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如下图所示,绿色表示平原,浅绿色为盆地。
图2 我国的地形
例题
下图为二氧化碳浓度(①)与全国温度(②)、黄河流域温度(③)、江苏省温度(④)、喜马拉雅山南麓尼泊尔温度(⑤)的比较图。读图回答1~2题。
1、四个地区的气温变化,与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关系是( )
A. 正比关系
B. 正相关关系
C. 反比关系
D. 负相关关系
2、各地年平均气温的年际波动不一致,说明( )
A. 二氧化碳浓度,不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B. 纬度位置是影响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C. 海陆位置是影响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D. 海拔高度是影响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答案:B、A
精讲精析:(1)分析气温与二氧化碳浓度的关系。①从图中可以看出,倾斜的平滑线为二氧化碳浓度,波动的折线为各地的气温;②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各地的气温也波动着升高,因此二者为正相关关系;③由于二者不是相互平行,气温折线上下波动,因此不属于正比关系。
(2)分析各地气温波动不一致的原因。①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是各地气温波动上升的主要因素;②图的右侧纵坐标,表示各地的温度。四张小图(四个地区)的纵坐标数值不同,大致顺序为:③②④⑤,即温度排序为:黄河全国江苏尼泊尔,即各地的气温大小和波动趋势,都是不一致的,这主要是因为纬度、海陆位置、海拔的影响。纬度越低、海拔越低的地区,气温越高;距海较近的地区,气温的季节变化较小(海洋的比热容大,升温慢、降温慢)。
总结
全球变暖
本节例题的难度适中,解题思路为:①读图,分析气温与二氧化碳浓度的关系;②分析四个地区的气温差异(气温高低、波动幅度),进而分析造成该差异的原因(二氧化碳浓度、纬度、海陆位置、海拔)。
温室气体,对全球变暖的作用机制为:
①产生温室气体。人类活动产生了大量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
②地面增温。太阳辐射(短波辐射)可以轻易的透过温室气体进入地面,使地面增温;
③近地表大气增温。地面增温后,地面辐射(长波辐射)难以穿透温室气体,大部分会被温室气体吸收,进而产生大气逆辐射,使地表温度上升。
我国温度带是根据各地大于等于10°C积温大小的不同来作为划分依据的。
我国的温度带有: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和青藏高寒区,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而寒温带和青藏高寒区只占国土面积的27.9%。
在我国,从北到南习惯上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1、秦岭淮河线以南,主要是我国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一般亚热带位于温带靠近热带的地区,亚热带的气候特点是其夏季与热带相似,但冬季明显比热带冷。最冷月均温在0摄氏度以上。
2、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广东省的雷州半岛、海南省以及台湾省的南部属于热带;
热带太阳高度终年很大,在两回归线之间的广大地区,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回归线上,一年内有一次太阳直射,而且,这里正午太阳高度终年较高,变化幅度不大,因此,这一地带终年能得到强烈的阳光照射,气候炎热,称为热带。
3、其余均属于亚热带.秦岭淮河线以北的塔里木盆地、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以及辽宁省的南部属于暖温带;
暖温带包含广义的温带。年平均温度介于8-13℃左右,以落林阔叶林(laurisilvae)为主。日本本州北部属于这一带。暖温带南部向亚热带、北部则向中温带过渡。
4、大兴安岭的北段及其两侧地区属于寒温带;
寒温带是年平均气温低于0℃,同时最热月的平均气温高于10℃的地区。与寒带的区分在于寒带的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低于10℃。此温度带亦被称为"亚寒带"。
5、中温带是暖温带和寒温带之间,是东西延伸、面积广阔的中温带地区,包括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等。
中温带地区夏季温暖、冬季寒冷,冬季长达5个月。年均温约2-8° C左右,干温湿季分明,全年湿度较大。
五带是依据积温划分的。
年积温大于等于8000摄氏度,为热带,滇、粤、台的南部和海南省(即滇南谷地、雷州半岛、海南岛和台湾南部)。
年积温大于4500小于8000摄氏度,为亚热带,其北界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重合,即长江流域内各省份(不包括青藏地区)。
年积温大于3400小于4500摄氏度,为暖温带,其北界为“长城-黄土高原中部一线”,南界为“秦岭淮河一线”,即黄河中下游地区(中原各省以及塔里木盆地)。
年积温大于1600小于3400摄氏度,为中温带,其南界为“长城-黄土高原中部-祁连山-天山”,无明显的北界,区域包括东三省、内蒙、河西走廊和准格尔盆地。
年积温小于1600摄氏度,为寒温带,在我国,寒温带只分布于大兴安岭北部和阿尔泰山北部(阿勒泰地区)。
特点:
1.热带:台、粤、滇的南部(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农作物一年三熟,是我国热带作物和热带经济林的重要产区。
2.亚热带:秦淮一线以南的大部分地区,青藏高原以东。农作物一年两熟到三熟,我国水稻、油菜及亚热带水果、经济林的重要产区。
3.暖温带:秦淮一线以北,包括山东全省和陕、晋、冀等省的大部分。农作物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我国冬小麦、玉米、谷子及温带水果(苹果、梨、葡萄等)的主产区。
4.中温带:东三省和内蒙古绝大部分。农作物一年一熟,盛产春小麦、大豆、甜菜、玉米、谷子、高粱。
5.寒温带:黑、内蒙古的最北部。农作物一年一熟。以生长期较短的早熟作物为主:春小麦、大麦、马铃薯等,林业为主。
6.高原气候区:青海、西藏大部和四川西部。农作物一年一熟。青稞等,发展高寒农业、河谷农业和阳光农业。
中国南北跨纬度广,各地接受太阳辐射热量的多少不等。根据各地≥10°C积温大小的不同,中国自北而南有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等温度带,以及特殊的青藏高寒区。
也可细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边缘热带、中热带、赤道热带、高原亚寒带、高原温带。
在各温度带中,寒温带只占国土总面积的1.2%。青藏高原的大部分为高寒气候,占国土总面积的26.7%,其余占国土总面积的72.1%的地区属于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因此,中国以温暖气候为主。
扩展资料:
中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部分位于热带;其中分为寒温带(黑龙江北部,内蒙古东部),中温带(东北,内蒙大部分地区,新疆北部),暖温带(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新疆南部),亚热带(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热带(滇的南部,雷州半岛,台的南部和海南省)和高原气候。
中国跨纬度广,热能分布因纬度而不同,存在着不同的温度带。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或以上,大多数木本植物或农作物生长活跃,所以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就是根据日平均气温≥10℃累计值为标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温度带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langhai8@163.com
本文链接:https://www.wumai.net/tianqi/20221221235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