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气预报 > 正文

环境温度(环境温度传感器)

对于不同的人,这个舒适环境的温度也是有所差异,但总体来说,大部分人的舒适温度基本上都是集中在18-24℃之间。人体的舒适温度的计算舒适温度,是指某一环境在给定人体活动量、衣着热阻值及环境温度的条件下满足舒适要求的当量温度。一般来说,当环境温度超过34℃时,人不仅大汗淋漓,容易食欲不振,而且心情烦躁,易产生过激行为,心境低落;温度升到38℃,躁动不安、叫骂、摔东西等情况会明显增多;温度升到40℃,打架斗殴、自杀等事件的发生几率,会比平常高出许多。

人体感觉最舒适的环境温度是多少

环境温度(环境温度传感器)

对于不同的人,这个舒适环境的温度也是有所差异,但总体来说,大部分人的舒适温度基本上都是集中在18-24℃之间。

那么为什么会是这个温度附近才是人体的舒适温度呢?又是怎么算的?

人体的舒适温度的计算

舒适温度,是指某一环境在给定人体活动量、衣着热阻值及环境温度的条件下满足舒适要求的当量温度。

舒适温度是人体感觉最舒适,人体表面热负荷为零时根据范格热方程计算出气流精致的均匀空间温度。

具体的原理是这样的:人体正常体温维持在37℃左右,而正常体温的维持实际是人体产生和散发热量动态平衡的结果。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必须在体内温度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进行,即人体必须同周围环境之间处于相对稳定的热平衡,人才能进行正常的生理行为活动。

周围环境的温、湿度,对人体的皮肤温度和核心温度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为了保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和良好的人机功效,人体在进行自身的生理调节之外,要维持人体热平衡必须控制周围温度环境,保证人体产生的热量能够及时散发到周围环境中,从而达到维持人体热平衡的目的。

为此,根据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主要对人体产热的机理、散热的机制以及影响散热的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讨论了维持人体热平衡的主要影响因素和计算方法。该研究对环境的舒适舒适度评价及特种服装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实,我们也可以知道人体舒适温度的范围。一般来说,当环境温度超过34℃时,人不仅大汗淋漓,容易食欲不振,而且心情烦躁,易产生过激行为,心境低落;温度升到38℃,躁动不安、叫骂、摔东西等情况会明显增多;温度升到40℃,打架斗殴、自杀等事件的发生几率,会比平常高出许多。气温在20℃—22℃的情况下,人心情舒畅;在18℃、20℃时人的工作效率最高。气温过低时,人会萎靡不振。当室温降到lO℃以下时感到沉闷、情绪低落。气温低于4℃严重影响思维效率。

天气对人的影响:

1、湿热天气会影响人反应的准确性。人的反应性在6月份最好,12月份最差。所以,冬季交通事故率一般较高。

2、气温在18℃时,人脑思维最为敏捷;35℃以上人脑会感到疲劳;温度低虽使人脑清醒,但用脑效率并不理想。

3、气压、气温、湿度上升或下降的幅度均不大的平稳气候有利于人的长寿。因为年龄越大,对气候变化的敏感度就越高。

4、空气新鲜的时间不是早晨。而且恰恰相反,早晨、傍晚和晚上空气污染最为严重,其中晚七点和早七点为最高峰。一年之中,夏秋季空气最新鲜,春冬的头一两个月空气污染最重;在一天当中,中午下午空气较新鲜清洁。

符合健康的环境温度是多少?

经专家测定:人体最最舒适的环境温度在20~28℃之间,而18℃是有益于人体健康最理想的温度。

生理学家测定证明,在15~18℃的环境里,人的思维敏捷,记忆力强,工作效率最高;温度低于15℃时,人会产生懈怠情绪,工作效率也降低;温度下降到4℃以下,人体的热量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机体的抗病能力下降。这时,脑中风、心绞痛等症的发病率以至死亡率明显增高;当环境温度在30~35℃时,人体血液循环不断加快,代谢能力加强,此时要及时排散体内的热量,否则体温升高,人便会神疲力倦,思维迟钝。

鉴于以上种种利弊,我们应该根据科学家提供的数据,调整环境温度,维护身体健康。

大气温度和环境温度有什么区别?

严格来说,大气温度与环境温度是不同的.

气象学上,大气温度就是空气温度,在特定条件下,特定地点如在气象观测站的百叶箱中测得.

环境温度是任何场地,任意条件下测得的温度.

当然,日常生活一般没有这样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