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气预报 > 正文

下雪温度(下雪温度低萝卜会抽苔吗)

零下几度会下雪呢?零下1-10度都是会下雪的,基本上低于零度都可以降雪,很多时候温度就只有23度就可能下雪的,水汽和有凝结核是下雪的条件。3摄氏度冰点以下。能降雪的地方:气候区属中纬度至高纬度的地方就会有降雪的机会,如果于低纬度地方中有些地势高于海拔2000米的高山或高原也有同样的机会。海洋气流也能间接影响该区下雪的机会率,如果在高纬度地区一带有较多暖流支配,会减低该区下雪的机会。是否会下雪是和高空云层的气温有关,和地面气温无关的。有人做过试验,如果没有凝结核,空气里的水汽,过饱和到相对湿度500%以上的程度,才有可能凝聚成水滴。

零下几度会下雪呢?

下雪温度(下雪温度低萝卜会抽苔吗)

零下1-10度都是会下雪的,基本上低于零度都可以降雪,很多时候温度就只有23度就可能下雪的,水汽和有凝结核是下雪的条件。

降雪的条件

1、大气中需含有较冷的冰晶核。

2、充分的水汽。3摄氏度冰点以下。如该冷空气相当强烈,并带着湿气,1摄氏度至10摄氏度的气温同样可以降雪。

能降雪的地方:气候区属中纬度至高纬度的地方就会有降雪的机会,如果于低纬度地方中有些地势高于海拔2000米的高山或高原也有同样的机会。海洋气流也能间接影响该区下雪的机会率,如果在高纬度地区一带有较多暖流支配,会减低该区下雪的机会。

零下多少度才能下雪

3.0℃(冰点)以下。如该冷空气相当强烈,并带着湿气,1℃至10℃的气温同样可以降雪。

雪的形成

大气中的水蒸汽直接凝华或水滴直接凝固而成,就是雪。也可说是云中的温度过低,小水滴结成冰晶,落到地面仍然是雪花时,就是下雪了。冰融化时会吸热,所以地面气温会比下雪时低。

1、大气中需含有较冷的冰晶核。

2、充分的水汽。3.0℃(冰点)以下。如该冷空气相当强烈,并带着湿气,1℃至10℃的气温同样可以降雪。

能降雪的地方:气候区属中纬度至高纬度(即大约于南回归线以南/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的地方就会有降雪的机会,如果于低纬度地方中有些地势高于海拔2000米的中山或高原也有同样的机会。

扩展资料

雪的功效与作用

1、消灭真菌和细菌

消灭空气中的真菌和细菌是血的重要功效与作用,下雪的时候天气都特别冷,温度会比较低,能让空气中的细菌和真菌死亡,能减少它们对人类身体的伤害,如果每年冬天能多下几次雪,就能有效防止流行疾病传播。净化空气也是雪的重要作用,它能清理大气中的污染物,每次下雪以后人们就会感觉空气特别清新,呼吸也会觉得特别舒服。

2、预防缓解冻疮

雪还能预防人类皮肤出现冻疮,在每年下雪以后,可以取适量的雪放在手中来回搓动,加快皮肤表层的血液循环,增强皮肤的抗寒能力,这样可以有效预防冻疮发生。

3、增强体质延年益寿

人们把雪收集起来,让它化成水可以用来洗澡,这些天然的雪水能滋养肌肤,而且能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并能加快人体内血液循环,可以让人体素质明显提高,如果能长期饮用这些纯净的雪水,还能延年益寿,据说这是很多高原雪山地区人们长寿的密决。

4、促进农作物生长

雪不但对人类身体有好处,它对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和促进农作物生长都有很大好处。它具有一定的保温效果,每年冬天下雪以后,能防止农作物被冻伤,而且在开春以后雪融化,还能为植物提供充足的水分,能让农作物快速健康的生长。另外雪还能提高土壤的肥力,它本身就含有丰富的氮,这种物质是农作物生长时必须的肥料。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雪

6一10度也会下雪吗

6~10度也会下雪。一般降雪需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水汽饱和,另一个则是空气里必须有凝结核。零上6度~10度是比较适宜的温度,下雪几率不大,如果是零下6度~10度,下雪的几率会大一些。

零上6度~10度下雪的几率是很小的,当然,部分地区,即便是处于这个温度,也是有下雪的可能的。水汽饱和指的是,空气在某一个温度下所能包含的最大水汽量。如果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叫做露点。饱和的空气冷却到露点以下的温度时,空气里就有多余的水汽变成水滴或冰晶。

空气里必须有凝结核意思是,冰晶是雪花开成时的必要条件,只有在低温的情况下,冰晶才会形成冰花,落到地上就成为了雪花。如果是零上6度~10度,即便是下雪,雪花落到地上就会很快融化掉,然后变成一滩水。

零下6度~10度是比较容易下雪的,并且落在地上很容易形成雪花,不会融化掉。下雪的时候,气候温度一般都在零下5度左右,但不会特别冷,只有在化雪的时候才会特别的寒冷,出门时需要穿上厚厚的羽绒服,还要戴上手套。

如果天气下雪的话,一般是温度是多少就可能下雪了?

在天空中运动的水汽怎样才能形成降雪呢?是不是温度低于零度就可以了?不是的,水汽想要结晶,形成降雪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条件是水汽饱和。空气在某一个温度下所能包含的最大水汽量,叫做饱和水汽量。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叫做露点。饱和的空气冷却到露点以下的温度时,空气里就有多余的水汽变成水滴或冰晶。因为冰面饱和水汽含量比水面要低,所以冰晶生长所要求的水汽饱和程度比水滴要低。也就是说,水滴必须在相对湿度(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空气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不小于100%时才能增长;而冰晶呢,往往相对湿度不足100%时也能增长。例如,空气温度为-20℃时,相对湿度只有80%,冰晶就能增长了。气温越低,冰晶增长所需要的湿度越小。因此,在高空低温环境里,冰晶比水滴更容易产生。另一个条件是空气里必须有凝结核。有人做过试验,如果没有凝结核,空气里的水汽,过饱和到相对湿度500%以上的程度,才有可能凝聚成水滴。但这样大的过饱和现象在自然大气里是不会存在的。所以没有凝结核的话,我们地球上就很难能见到雨雪。凝结核是一些悬浮在空中的很微小的固体微粒。最理想的凝结核是那些吸收水分最强的物质微粒。比如说海盐、硫酸、氮和其它一些化学物质的微粒。所以我们有时才会见到天空中有云,却不见降雪,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采用人工降雪。

雪的温度是多少度

雪的温度在–3℃至0℃。

雪花晶体的大小,与水汽凝华结晶时的温度密切相关。当–5℃至–3℃时,形成针状冰晶;当温度为–3℃至0℃时,生成薄薄的六角板状冰晶,可见,在温度为–3℃至0℃时,雪花形状最大、最完整。

空气中必须有凝结核。冰晶是雪花形成的必要介质。冰晶是天空云朵中的一种物质。冰晶以一些尘埃为中心,然后在较低的温度下形成一种像冰一样的物质和水蒸气。因此,离冰晶越近,水蒸气就越薄,过饱和度就越低。这便形成了冰花,冰花以雪花的形式落在地上。下雪的温度不固定,但可能稍大于0度(在地面),视空气湿度而定,看高空冰晶的温度。

多少度开始会下雪啊?比如–3度会下雪吗?

是否会下雪是和高空云层的气温有关,和地面气温无关的。–3度下不下雪也不能够确定,视情况而定。在天空中运动的水汽怎样才能形成降雪,并不是温度低于零度就可以了,水汽想要结晶,形成降雪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个条件是水汽饱和。空气在某一个温度下所能包含的最大水汽量,叫做饱和水汽量。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叫做露点。饱和的空气冷却到露点以下的温度时,空气里就有多余的水汽变成水滴或冰晶。

另一个条件是空气里必须有凝结核。有人做过试验,如果没有凝结核,空气里的水汽,过饱和到相对湿度500%以上的程度,才有可能凝聚成水滴。但这样大的过饱和现象在自然大气里是不会存在的。

扩展资料:

下雪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天空中气象条件和生长环境的差异,造成了形形色色的大气固态降水。这些大气固态降水的叫法因地而异,因人而异,名目繁多,极不统一。为了方便起见,国际水文协会所属的国际雪冰委员会;

在征求各国专家意见的基础上,于1949年召开了一个专门性的国际会议,会上通过了关于大气固态降水简明分类的提案。这个简明分类,把大气固态降水分为十种:雪片、星形雪花、柱状雪晶、针状雪晶、多枝状雪晶、轴状雪晶、不规则雪晶、霰、冰粒和雹。

前面的七种统称为雪。后面三种不能叫做雪,原来由气态的水汽变成固态的水有两个过程,一个是水汽先变成水,然后水再凝结成冰晶;还有一种是水汽不经过水,直接变成冰晶,这种过程叫做水的凝华。所以说雪是天空中的水汽经凝华而来的固态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