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的温度分布规律是有哪些呢?海水温度分布规律:表层水平方向1、不同纬度的海区: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2、同一纬度的海区:暖流经过的海区水温较高,寒流经过海区水温较低;3、同一海区: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垂直分布水温由表面向深层递减,在1000米以下垂直温差较小气温分布规律。计算表明核幔边界处温度约为2250℃。通过以上两种方法估算所得地心处的下限温度和上限温度分别为4000℃和5400℃。温度带的中国温度带一览表。具体气温分布详见下图表:
海水温度分布规律:
表层水平方向
1、不同纬度的海区: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2、同一纬度的海区:暖流经过的海区水温较高,寒流经过海区水温较低;
3、同一海区: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
垂直分布
水温由表面向深层递减,在1000米以下垂直温差较小
1.气温的时空分布规律
(1)垂直变化:在对流层中,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气温
下降6℃;在平流层中,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
(2)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
等温线特征 气温分布规律 主要影响因素
全球 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无论冬季还是夏季,气温都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太阳辐射(纬度位置)
等温线特征 气温分布规律 主要影响因素
北半球 较曲折,1月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高纬)凸出;7月份正好相反 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比海洋冷,夏季大陆比海洋热 海陆分布造成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等温线特征 气温分布规律 主要影响因素
南半球 较平直 同一纬度气温差别小 海陆分布(海洋面积广阔,地表性质均一)
同纬度地带 气温低,则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气温高,则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高原、山地的气温较低,平原的气温较高;寒流经过处气温低,暖流经过处气温高 地形(地势高低)、洋流
等温线特征 气温分布规律 主要影响因素
我国 冬季等温线密集;1月份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 冬季南北温差大,越往北温度越低 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即北方太阳高度小、白昼时间短,南方正相反);冬季风(大气环流,北方冬季风影响大)
夏季等温线稀疏 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太阳辐射(南方太阳高度大,北方白昼时间长)
2.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小
(1)大陆与海洋:大陆上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比同纬度海洋上大。原因是大陆热容量小。
(2)阴天与晴天:阴天气温日较差比晴天小。原因是白天多云,气温较晴天低;夜晚多云,气温较晴朗夜晚高。
(3)低纬与中高纬:纬度越高,气温年较差越大。原因是
中高纬地区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大,白昼时间长,冬季相反,故冬夏季获得的热量差别很大;低纬地区一年中昼夜长短几乎相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也小,各月热量的收支相差不大。赤道洋面上气温年较差最小。
(4)平原与高原:高原地区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
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但因地势高,气温低,年温差小。平原地区则相反。
利用地壳浅部测温资料推测深部温度的方法,对于地壳以下就不适用了。因为地球内部热状况与地壳有明显不同,一是放射性元素集中于地壳表层,所测地温梯度远比深处高,二是地球内部除热传导外,温度越高辐射传热所引起的作用也越大,这就增加了深处物质的传热能力,地温梯度也相应降低。如以地壳浅部地温梯度2~3℃/100m直接推测到地心6371km处,温度将高达一二十万摄氏度,整个地球将被熔化,这与客观事实不符。
(一)地幔温度
地幔的温度我们可以通过如下的几种方法进行估计:
1)计算绝热自压温度作为地幔温度的下限。假设地幔没有放射线热源,只有由于自身压力作用使温度升高,这种纯由压力产生的温度,称为绝热自压温度,它应当是上地幔温度的下限。计算表明核幔边界处温度约为2250℃。而整个地幔平均自压绝热温度梯度为0.28℃/km。
2)计算地幔物质的熔点作为地幔温度上限。据计算,核幔边界处的熔点温度约为3000℃。
3)用电导率计算地幔温度:地幔物质的电导率很小,属于半导体性质,以离子导电为主,其电导率为
固体地球物理学:地震学、地电学与地热学
式中:E为激活能,随压力而变化;T为温度;k为波尔兹曼常数;σ0为与温度有关的一个数值。总的看来,σ随T的增大而加大。
4)由高温高压实验结果外推地幔物质熔点,以及由出露地表的地幔岩石性质推断地幔温度。
以上几种方法中,1)和2)借助于地震学的探测结果,3)借助于地电学的探测结果,4)借助于高温高压实验结果以及直接观测结果。显然,温度曲线反映了多方面的结果。
显而易见,地幔的温度分布曲线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它在熔点曲线以下,而在绝热自压曲线以上。总的看,地幔处于固态的岩石圈之下、液体的外核之上,是一个多相系统,既不是固体,也不是液体,而是具有黏性的处于对流状态下的“软”物质。
(二)地核温度
研究地核温度的方法主要有两种:计算绝热自压温度估计地核温度的下限和计算地核物质的熔点而估计地核温度的上限。通过以上两种方法估算所得地心处的下限温度和上限温度分别为4000℃和5400℃。
(三)地球内部的温度分布
实际地幔和内核的温度应该高于绝热自压温度而低于熔点温度,外核温度应高于绝热自压温度也高于或至少等于熔点温度。由于绝热自压和熔点温度的确定涉及许多未知问题,其本身的估算值就变化很大。所以由它们来限制和确定实际温度更是困难。近年来人们对地球内部实际温度的研究也做了很多努力,但至今只对上地幔情况了解得比较深入。表11-3是斯特西(Stacey,1977)根据热动力学原理,把地球内部的温度和状态方程以及地震波数据联系起来,并在PREM的地球内部参数基础上,所得地球内部的温度模型。
图11-3是近年来人们对地球内部温度的几种研究结果。由图中各曲线可以看到,目前人们对地球内部温度的认识还很粗浅,各种资料之间差别很大。
图11-3 地球内部温度的几种研究结果
表11-3 地球内部的热动力学参数
注:R为与地心距离;r格林爱森参数;T为温度;cp为常压下比热;α为体膨胀系数;K为热导率。
温度带 主要分布地区 积温
(≥10°C) 生长期
(月) 作物熟制 寒温带 黑龙江和内蒙古的最北部 1600 3 一年一熟 中温带 长城以北,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 1600~3400 4~7 一年一熟 暖温带 长城以南,秦岭-淮河以北,塔里木盆地、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3400~4500 5~8 两年三熟为主 亚热带 秦岭-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 4500~8000 8~12 一年两熟为主 热带 云南的西双版纳、广东的雷州半岛、海南岛和台湾岛的南部 8000 全年 一年两~三熟 青藏高寒区 青、藏、川西 2000 0~7 一年一熟
北京是四季分明的城市,每年最低温基本集中在11~次年2月间,是全年最冷的;
6~8月,是全年最热的月份;
3~5,9~10月,春、秋两季,是最舒适适宜的。
具体气温分布详见下图表: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langhai8@163.com
本文链接:https://www.wumai.net/tianqi/20221219174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