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丝发光时,温度达到2500度以上,所以需要至少熔点为3000度以上的材料,爱迪生发明的第一个白炽灯泡使用碳丝做灯丝,就是因为碳的熔点高达3600度以上.但是因为碳丝抗震性和延展性差,所以后来通用熔点稍低一点的钨做灯丝.现在灯丝的材料除了极个别以外,99.9%的灯丝都是用钨作为原材料的.金属温度达到多少会发光?比如铁、铜、钼.不同金属的发光温度是不是一样?当固体温度稍高于500℃时,就会辐射暗孙色的可见光,温度继续升高,随着出现黄色光,当温度超过1000℃时就会出现紫色光,这时将出现全部可见光谱。
灯丝发光时,温度达到2500度以上,所以需要至少熔点为3000度以上的材料,爱迪生发明的第一个白炽灯泡使用碳丝做灯丝,就是因为碳的熔点高达3600度以上.但是因为碳丝抗震性和延展性差,所以后来通用熔点稍低一点的钨做灯丝.现在灯丝的材料除了极个别以外,99.9%的灯丝都是用钨作为原材料的.
任何物体的温度高于(-273.15℃)就有光线辐射(热辐射),常温下的固体和液体,经常辐射红外线.
当固体温度稍高于500℃时,就会辐射暗孙色的可见光,温度继续升高,随着出现黄色光,当温度超过1000℃时就会出现紫色光,这时将出现全部可见光谱.
(引自《电光源基础》,P.28)
铁、铜、钼都是非黑体相同温度下的光谱有少许差异,不过人眼很难发现.
另外不同年龄的人群对光线的灵敏度也有差异,一般年龄大的人对红光要灵敏一些.
(引自《照明手册》)
灯丝发光时,温度达到2500度以上,所以需要至少熔点为3000度以上的材料,爱迪生发明的第一个白炽灯泡使用碳丝做灯丝,就是因为碳的熔点高达3600度以上。但是因为碳丝抗震性和延展性差,所以后来通用熔点稍低一点的钨做灯丝。现在灯丝的材料除了极个别以外,99.9%的灯丝都是用钨作为原材料的。
灯泡靠著加热内部的灯丝(燃点高的钨丝),使其达到高温(约 2500℃).
藉由热辐射而产生可见光.
当物体的温度低於 400℃时,所辐射出的电磁波大多为人的眼睛所无法侦测的 红外线.
高於400℃时 在暗室内人眼可以感受微弱的亮光.当温度逐渐增高时,
不仅可见光的强度会增强,颜色也会由暗红(500℃)转澄,转 黄 而至 白光.
在 1700℃时 会辐射出类似蜡烛的橘红色光.若温度达 5800℃则能产生如太阳一般的光线.
就是说当你能看到灯丝变成微弱的红色,温度大概500~600℃吧.
正常时估计也就一千多度.灯泡的功率与灯丝的温度和亮度都是成正比的.
白炽灯能够达到2500度,但是实验室的小灯泡(电珠)1.5V、4.5V等也就一千多度就差不多了.
普通白炽灯的钨丝被灼热到2500K左右就发白光。这种灯的工作温度约为2700~3050K。
白炽灯将灯丝通电加热到白炽状态,利用热辐射发出可见光的电光源。自1879年,美国发明家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制成了碳化纤维(即碳丝)白炽灯以来,经人们对灯丝材料、灯丝结构、充填气体的不断改进,白炽灯的发光效率也相应提高。1959年,美国在白炽灯的基础上发展了体积和衰光极小的卤钨灯。白炽灯的发展趋势主要是研制节能型灯泡。不同用途和要求的白炽灯,其结构和部件不尽相同。白炽灯的光效虽低,但光色和集光性能很好,是产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电光源。
任何物体的温度高于(-273.15℃)就有光线辐射(热辐射),常温下的固体和液体,经常辐射红外线。
当固体温度稍高于500℃时,就会辐射暗孙色的可见光,温度继续升高,随着出现黄色光,当温度超过1000℃时就会出现紫色光,这时将出现全部可见光谱。
(引自《电光源基础》,P.28)
铁、铜、钼都是非黑体相同温度下的光谱有少许差异,不过人眼很难发现。
另外不同年龄的人群对光线的灵敏度也有差异,一般年龄大的人对红光要灵敏一些。
(引自《照明手册》)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langhai8@163.com
本文链接:https://www.wumai.net/tianqi/20221217195012.html
上一篇
手表温度(手表温度过高)